在点单送餐的外卖平台,配送速度常常会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体验与情绪。一旦出现等餐时间过长的情况,用户很容易就会产生不满与焦虑情绪。「饿了么」app设有一个「催单」的按钮(类似于淘宝「提醒卖家发货」的功能),当下单时间超过半小时用户就可对商家或骑手进行催单提醒了。
自从「微信」的「收藏」功能支持了标签分组,收藏夹里的文章终于可以分门别类归置在一起了。对于查找之前的微信收藏内容,易用性提升许多。其实长按微信「收藏」里标签列表的标签,还能实现对已存在标签进行重命名与删除的操作。
使用Chrome浏览器时点击搜索栏的星星图标「为此页添加书签」,这个页面就会被添加至默认书签文件夹中。其实这个「添加书签」的动作在用户按下「添加」按钮的那一刻就完成了,根本无需用户进行再次确认。但团队还是设计了页面让添加信息可见,并让用户执行「完成」的操作,这是为什么呢?
聊天的时候如果总是遇到对方没有回应的情况,发送消息的一方一定会感到沮丧与焦虑情绪。「淘宝」团队为了缓解因商家太忙无法及时回复信息对买家造成的等待焦虑,在对话的界面会显示「未读」与「已读」的提示让买家知道商家对自己信息的接受状态。这个设计细节与「微信」的「对方正在输入中」相似,都是通过即时反馈信息让用户产生「控制感」来缓解等待过程的焦虑。
在「喜马拉雅FM」订阅的频道内容如果作者长期不更新,该频道在列表页里显示时就会出现「求更新」的按钮让用户可以向作者催更。这个小细节体现了产品团队对用户强烈的同理心。给予用户催更的权利,能给用户带来控制感缓解等待更新的焦躁情绪,相对的也增加了用户对此的忍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