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爪槐守望者: 为了找回十几轮AI对话前的一段代码或文案,鼠标滚轮滑得飞起,或者拖着那根细细的滚动条小心翼翼地微操,眼睛盯着屏幕上快速闪过的文字流,看得眼花缭乱却怎么也定不到位?这种在海量文本中大海捞针的焦虑,Grok 的新设计想帮你彻底解决。 Grok有一个将「功能性」与「可视化」高度融合的侧边导航组件。它摒弃了传统的单调滑块,转而采用了一种时间轴式的结构。 整个组件位于界面右侧,形似一把刻度尺。核心由垂直排列的横线组成,这实际上是对话流的抽象映射。 设计巧妙地利用了线条的长短虚实来传达信息状态——短横条代表用户的简短提示词(Prompt),长横条代表 AI 的大段回复,而虚线则动态展示 AI 正在生成的思考过程。当鼠标悬停这些横线时,系统会弹出一个tooltips,展示该位置对应的提示词或回复摘要。每一个横条都是一个可点击的锚点,点击即可瞬间平滑滚动至对话的对应位置。组件上下两端保留了传统的箭头设计,允许用户以对话轮次为单位,快速切换上一个或下一个问答组合。 可视化设计让用户能直观感知「对话地图」,大脑可以快速建立某条对话所在页面位置的空间记忆。悬停预览功能则像是给记忆加了索引,即使记不清具体内容,扫一眼摘要也能迅速确认是否是目标对话,整个寻找过程从大海捞针变成了按图索骥。
发表评论 为下方 3 条评论点赞,解锁好运彩蛋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