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杯」是一款帮助学生学习化学的寓教于乐的App。手机被模拟成一个烧杯的形态,用户可以往里面添加各种化学物质,甚至还可以进行点燃、加热等操作。应用的交互设计完全符合物理世界的感知:晃动手机,溶液会在「烧杯」里摇晃流动;手指划过屏幕,火柴才能被点燃;当化学反应造成燃烧、沉淀等现象,App也都会一一呈现。
真实世界里所有的物体都有其独特的质感,交互设计里动效的表现也应有自己的个性与质感。所谓交互动效的质感,最常见的体现就是对动效速度与节奏的微妙把控。「榫卯 」作为一款体现传统民艺文化的App,不仅视觉设计出众,交互体验也十分让人惊喜。
「年画找不同」顾名思义是一款关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年画的找不同小游戏。游戏中「倒数计时」的功能很特别,被团队设计成了一串爆竹的形象。随着游戏时间的流逝,爆竹的个数也会减少。
所谓「护眼模式」,通常是指经过智能调色,添加黄、红、绿的颜色以及降低屏幕亮度来使屏幕变暗变黄,从而达到缓解用户用眼疲劳的作用。新浪微博从「普通模式」切换为「护眼模式」的过程,并不仅仅是通常机械化的模式切换,页面顶部还会在模式转换的过程中出现模拟太阳升起与夜幕降临的小动画。情感化的设计,在给用户提供操作反馈的同时也为产品增添了趣味性与亲切感。
为了保障用户晚上使用App时视觉体验更佳(如屏幕不会太刺眼),可切换「夜间模式」的功能几乎成为了行业标配。片刻App的「白日模式」与「夜间模式」切换十分有特点,不是通常强硬的进行机械化模式切换,而是让模式切换的过程模拟了物理世界里日升日落的场景。借助情感化的设计与形象思维展示抽象交互场景的转换,给予用户清晰操作反馈的同时也为交互过程注入了诗意的美感。
iPhone调节到「飞行模式」的时候,会有飞机小图标从顶部状态栏的左侧飞入;当关闭手机的飞行模式时,小飞机图标会向屏幕右侧飞走直至消失。此外,当手机调节到「勿扰模式」时页面顶栏会看到月蚀动画,取消月蚀图标则会渐渐消失。这些小动效都使用了用户熟悉的物理意象来展现抽象的交互行为,通过情感化设计将手机模式状态的改变呈现出来,给予用户清晰易懂的操作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