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App会强制要求用户注册账号才能正常使用产品的功能,也有些App会提供「游客账号」让用户体验产品的部分功能,待注册账号后才能解锁完整的功能。萌宠记账App「喵喵记账」在处理用户注册的问题上则另辟蹊径,当用户选择「暂不登录」,系统会自动分发一个已经注册好的账号给用户,还很贴心的设计了一键保存账号和密码至系统相册的操作,以免用户忘记账号和密码。省去注册的环节,直接分配账号和密码给懒得注册的用户,既避免了潜在用户的流失,又为新用户提供了流畅舒适的产品使用初体验。
「橙」App的注册流程是以和机器人对话的形式呈现的,注册流程开始就是机器人介绍自己的信息,并以问答聊天的形式引导用户完成全部的注册流程。虽然这样的设计和一般以最简单的步骤设计注册流程的规则相悖,但对话的形式能快速拉近用户与产品间的距离感,也能带来更多新鲜感和互动性。
为了简化新用户注册账号的流程,「躺平」App的系统会自动帮用户分配一个账号名称,不满意能立马修改,无所谓则可直接跳过想昵称的步骤。诸如性别、年龄之类的个人信息也会直接显示「不关你事」的默认设置,当用户有意愿自己填写时则可随时进行编辑。系统自动生成一些有意思的名称与文案,对用户需要填写的非必要信息进行自动填充,尽可能简化注册的步骤与填写内容,让注册流程更轻松。
「躺平」是「阿里巴巴」旗下的一款生活方式类App,打造生活分享家们的社区交流、好物推荐与居家指南。在注册账号时的偏好设置交互效果还挺有意思,屏幕上会出现很多兴趣社区的Tag推荐,点一下放大喜欢,按一下屏蔽厌烦,通过轻松有趣的手势交互完成对用户偏好信息的收集。后期用户如果想修改偏好设置,可以在设置菜单里找到「调教我的躺平」来完成修改。
考虑到用户注册信息时年龄会是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最右」App在用户填写注册信息的页面设计了情感化的可爱小动画。当用户填写年龄时,页面顶部的吉祥物会出现捂着眼睛的小动画,并用文案告知用户年龄信息会保密。在完成填写后,还会提醒用户这里有很多同龄人不必过于担心,让用户感受到亲切放松的氛围。
在「pott」填写完信息并上传头像,就会进入注册流程的最后一个页面,点击「继续」按钮就能正式开始使用App。这里系统会自动勾选「分享头像到动态,获得点赞与评论」的选项,引导新用户以最简化的流程完成第一次的状态发布,以此促进用户的活跃度与使用黏性。但这里的自动分享选项设计得不够显眼,容易被忽视而造成非用户本意的操作产生,从而引起用户的不满情绪。
在网页版的QQ主页注册新账号时,可选择具有特定含义数字的靓号。点击网页顶部的「QQ靓号」,搜索代表生日、星座、520等特殊含义的数字,即可进行特殊账号的筛选。选定满意的账号后,进行付款就能get个性化的订制QQ号。
「Timing」是一个正能量爆表的学习社区App,和志同道合的人记录为梦想奋斗的学习生活过程。为了提升登录页的注册转化率,放置了视频式的Vlog宣传片和滚动式的反问式话语。对已下载的潜在用户来说,热血直白的视频和文案从视觉上能刺激用户的热情,放大好奇心,从而提高注册率。
一般的产品注册流程都非常简单,而「脱水」App却反其道而行之:开启「脱水」后,机器人会通过对话的形式要走你的电话号码,还会接着询问三个脑洞非常大的小知识。问题设置的复杂是为了甄选符合产品内容调性的用户。如果你有被嘈杂世界压抑了自己的小想法,可以试试用「脱水」来跟陌生人表达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哦。
「脱水」作为一款特立独行的小众社区App,目前采用邀请制的方式来吸纳用户。获取邀请码的途径除了好友用户赠与邀请码、关注官方「微博」「微信」获取,还可以通过回答一个脱水问题来得到。脱水问题的设置多关乎用户的喜好且能考察用户的思考能力,比如「推荐一本你喜欢的书,并谈谈理由」。
「脱水」App是一个小众的年轻人思考交友社区,概念源自刘慈欣小说《三体》里三体人面对日益残酷的生存环境,用脱水的方式自救的设定。它用十分文艺的方式筛选用户群体:注册时新用户被要求从56种性别选择以及心理学界广泛认同的MBTI人格类型中做选择为自己贴标签,以此确定用户性格属性来推荐内容和社区群体范围。而让用户对喜欢的书籍及电影等爱好相关的内容进行填写,则被作为数据支持来匹配兴趣相同的其他用户。
「闪验」基于运营商独有数据网络认证能力,以手机号码作为去中心化的开放账号体系,为互联网应用提供全新的用户账号认证一站式解决方案。是实现用户身份认证、鉴权的新型认证技术。在「爱奇艺」登录界面中, 用户只需要点击授权1-3秒内就可以实现登录, 快速验证用户信息。
有些App在用户初次使用时,需要通过手机号注册才能使用。用户需手动输入手机号,获取验证码并填写才能进入App。而「微信小程序」在初次使用时,通过号码识别会自动获取当前微信绑定的号码。
使用新应用或者玩游戏时,注册新账号是件让人头疼又麻烦的事,这大概是为什么第三方应用授权登录这么受到追捧的原因吧。特别是在注册时给账号起名,常常会碰到用户名已被注册的尴尬情况。「龙之谷」手游的注册设计,是这样处理这个使用场景的:当创建角色时,系统会默认为用户准备好一个可用昵称。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只是心血来潮想尝试一下某款app,并没有注册帐号长期使用的打算。所以每当打开的应用如果出现强制要求注册才能开启使用的情况,真的会对产品的体验好感全无,甚至怕麻烦放弃使用。一些产品会提供「游客」身份试用简版「会员」享全部功能的选择给新用户,这无疑是一种体验不错的方案。
Spotify的登录页交互逻辑是:如果用户连续输入密码错误3次,会自动弹出弹窗显示能快速跳转「帮助」界面的链接。而如果是创建新帐号,当用户输入的邮箱已注册过帐号,会出现弹窗提醒已有注册帐号并给出直接登录帐号的按钮。根据对用户动作的预判,提前设计好应对各种特殊使用场景的解决方案,总是为用户提供最简便的操作步骤与最优操作路径。
喜欢运动的同学一定会对Keep这款移动健身工具很熟悉。按自己需求与爱好定制专属的运动任务后,keep会像「私教」一般督促你每天坚持锻炼做任务,直至让你养成健身运动的好习惯。注册新帐号时你会发现如果输入的昵称已被注册,系统不仅会给出提示请求修改昵称,还会在昵称输入框的下面为你提供一些与被占用昵称相关的名字建议。
今天在注册「36氪」的账号时发现有「接听语音验证码」的选项,于是决定来写一写与这相关的知识点。所谓「语音验证码」就是通过语音电话直接呼叫用户手机或固定电话来播报验证码。为什么这种验证服务方式会被越来越多的使用到呢?
占位符文本框是时下最常见的运用于注册登录界面信息录入的方式,但其实它对较复杂的表单并不友好。因为一旦文本域被填写了内容,占位符文字就会消失,这样会给用户带来短期的记忆负担也不利于检查填写内容。谷歌在注册与登录界面的设计上选用了「浮动标签」来优化输入体验。
注册流程中,爱彼迎将该流程拆分成了4步,每个页面致力于只做1件事情,不知不觉中减少了用户的认知负荷,进入界面时键盘自动弹起(要啥子键盘就给啥子键盘哟),减少了用户操作次数,当App注册流程出现问题时,产品团队也可以及时发现定位到哪个步骤出了问题,譬如为什么验证码会发送会有延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