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编程指南!4个章节详解Figma看板插件开发过程

嗨,我是范米花儿,好久不见。最近在梳理作品集,整理到 Figma 看板生成插件开发相关的内容。之前插件发布时,不少朋友问过有没有相关教程,而且自年初发了 Cursor 还原教程后,我就没再更新过内容,也常收到小伙伴的催更。所以既然整理了,那就顺手分享出来吧~

往期回顾:

AI 编程指南!4个章节详解Figma看板插件开发过程

文章会从需求讨论、开发实施到项目管理,把插件的关键环节拆解开讲:

AI 编程指南!4个章节详解Figma看板插件开发过程

一、需求讨论

作为设计师和需求方,对于背景、用户、功能点是知道的,但是难在功能点的考虑不全面和技术点的不了解,所以先通过GPT或Cursor等工具进行讨论。

需求分析过程分为三个层次,从能够直接表达的基础信息,到需要AI主导的技术方案讨论:

1. 基础信息明确

AI 编程指南!4个章节详解Figma看板插件开发过程

2. 功能细化讨论

在经过多轮沟通后,可以总结一个更完整的MVP功能,并生成简单示意图来确认:

AI 编程指南!4个章节详解Figma看板插件开发过程

3. 技术方案探讨

在完成前2步之后,对于技术,需要AI主导提供可选方案,并用设计师能理解的方式解释。在指令中明确要求AI以可视化、易懂的方式输出。(本方式,对于开发中不清楚“具体目标”的情况均适用)

通用示例如下:

AI 编程指南!4个章节详解Figma看板插件开发过程

二、开发实施

在完成需求分析和技术方案确定后,进入具体的开发实施阶段。这个阶段需要将前期的规划转化为实际的代码和功能,同时处理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细节问题。

开发实施阶段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细节处理、问题修复和代码质量:

1. 通用开发方法

工具内部提示词优化:很多 AI 工具内部的对话框,可以优化提示词,但是要注意优化后可能会有冗余的部分,需要进行删减。

API本地文档:虽然有不少 MCP 工具能在线查资料(比如 Context7 ),但也会有阅读不全面的情况,所以会把相对重要的文档(如 Figma 官方开发文档)存储到本地项目中,同时按类别(如 Figma 开发相关、图表库相关等)进行整理分类。

示意图对齐需求:针对文字难以清晰表达的需求(如复杂用户流程、插件界面布局),核心是通过 “双向视觉化” 确保需求对齐。

  1. 输入端(我):用纸或者Figma绘制简单原型图(草图),标注界面元素位置、用户操作路径等;
  2. 输出端(AI:要求 AI 用 Markdown 格式生成对应可视化内容,比如流程图、框架图等;

切换多种工具:单一 AI 工具可能出现 “幻觉”,所以当某部分功能多次修改不成功时,会切换多个工具(Cursor、Trae、Augment 等)交叉验证和调整。同时为了方便工具切换时快速衔接,要用当前 AI 工具生成待解决问题的细节文档:

文档内容:包括已尝试的修改方案、存在的偏差(如代码报错点、功能未实现的具体表现)及期望效果。

全局开发规则:

a.注释标准尽量采用设计师熟悉的视觉化、场景化语言

AI 编程指南!4个章节详解Figma看板插件开发过程

b.模块化要求清晰的功能模块划分

AI 编程指南!4个章节详解Figma看板插件开发过程

c.调试信息:控制台日志等,通过环境变量控制调试信息

d.生产环境的清理规范修复后调试信息的删除

AI 编程指南!4个章节详解Figma看板插件开发过程

问题修复:

a.报错溯源困难:(不会看报错)

AI 编程指南!4个章节详解Figma看板插件开发过程

b.需求转译障碍:(设计语言 → 技术语言)

AI 编程指南!4个章节详解Figma看板插件开发过程

c.修复不彻底:(修过但没改好)

AI 编程指南!4个章节详解Figma看板插件开发过程

细节处理举例:

a.指定图标/切图替换:

备注:现在很多ai工具已经具备可视化的元素选择功能(比如figma make、trae solo),可以直接在提示词内引用

方式一:引用链接:从图标网站复制 SVG 代码

AI 编程指南!4个章节详解Figma看板插件开发过程

方式二:本地文件:手动导出图标(或切图)存于本地项目文件

AI 编程指南!4个章节详解Figma看板插件开发过程

b.图表数据序列取色规范:

AI 编程指南!4个章节详解Figma看板插件开发过程

2. 渐进式功能扩展

在完成 MVP 版本后,采用渐进式的方式进行功能扩展。每次只聚焦于一个或少数几个新功能点的开发,确保新功能与现有功能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每次功能扩展都遵循流程:

1.需求讨论  → 2. 开发实现 → 3. 测试验证 → 4. 文档更新。

AI 编程指南!4个章节详解Figma看板插件开发过程

AI 编程指南!4个章节详解Figma看板插件开发过程

3. 云端服务器与部署实现

a.人工准备工作:

  1. 服务器购买与基础配置:购买ECS,获取公网IP地址及root密码;
  2. 域名与SSL证书准备:购买域名及备案,域名解析,申请免费SSL证书并下载部署;
  3. 服务器安全组配置确认:确认必要端口开放(尤其443,因为figma插件仅支持https);

AI 编程指南!4个章节详解Figma看板插件开发过程

b.AI自动化实施:

  1. 给AI的完整指令模版
  2. AI生成部署脚本及部署文档

AI 编程指南!4个章节详解Figma看板插件开发过程

三、项目管理

在反复向 AI 复述需求背景后,发现 AI 对项目细节的 “记忆” 始终是碎片化、一次性的,而规范的管理动作(如文档记录、进度 / 问题归档),正是为 AI 搭建起 “持续可查的记忆库”,从而解决这一痛点。

1. 功能进度管理

明确 “开发边界” 与 “优先级聚焦”:

AI 编程指南!4个章节详解Figma看板插件开发过程

2. 日常进度管理

提供 “短期目标” 与 “问题反馈闭环”:

AI 编程指南!4个章节详解Figma看板插件开发过程

3. 问题追踪管理

构建 “问题知识库” 与 “重复问题,精准修复依据”:

AI 编程指南!4个章节详解Figma看板插件开发过程

4. Git版本管理

划定 “开发范围” 与 “安全回溯依据”:

a.人工管理部分,关键要素:

  1. 明确工作分支:知道AI在哪个分支工作,明确可以回滚到哪个版本,如feature/chart-theme、fix/button-color;
  2. 版本确认 :了解每次提交的具体内容和版本说明;
  3. 发布决策 :决定是否发布当前版本或回滚到指定版本;

b.AI自动处理部分,关键要素:

  1. Git操作规范 :创建分支、提交代码、合并分支、解决冲突;
  2. 提交信息规范 :使用约定式提交格式(feat/fix/docs),自动生成规范提交信息;
  3. 分支命名规范 :feature/功能名、fix/问题名等;
  4. 版本管理规范 :语义化版本号生成、版本历史记录、变更日志维护;

AI 编程指南!4个章节详解Figma看板插件开发过程

四、文档体系

文档积累要贯穿整个项目阶段,随进度持续沉淀。

一方面,为AI工具搭建持续可查的 “记忆库”,解决其细节记忆碎片化问题,提升协作效率;另一方面,持续沉淀的内容,可以经过AI二次解释,成为我的 “代码学习中心”。

1. 项目核心文档

  1. 项目简介与架构:项目整体介绍,持续更新,作为项目需求背景;
  2. 需求文档:具体功能需求、实现要求、功能边界和验收标准,指导AI明确要做什么;
  3. 功能模块文档:各个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技术实现方案、API接口等;
  4. 用户流程文档:完整的用户操作流程和各功能点的交互逻辑;

2. 开发支撑文档

  1. 规则知识文档:全局开发规范、编码标准等;
  2. 技术难点文档:记录反复出现或处理耗时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案;
  3. 部署文档:项目部署信息、脚本等;

3. 项目管理

包括功能开发进度、日常任务安排、问题记录追踪和代码版本控制记录文档

AI 编程指南!4个章节详解Figma看板插件开发过程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范米花儿」

AI 编程指南!4个章节详解Figma看板插件开发过程

收藏
点赞 39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