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一个瓜满天飞的年份,微博吃瓜也成为了大家的日常。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吃瓜时总需要在「微博」冗长的评论里翻到两位不同博主的对话信息,不仅需要靠自己过滤无关信息,且很难找到完整信息。最近,「微博」悄悄新上线的「组对话」功能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豆瓣」App的「设置」列表里,有个「实验室」的隐藏功能。在「实验室」版块,用户可以预先体验一些还未正式上线的具有实验性质的新功能,并且用户可以随时自主选择开启或关闭这些新功能。用户多了一个对新功能「尝鲜」的渠道,产品团队也能为新功能收集体验数据,一举两得。
如何规划自己的支出避免成为「月光族」是一个难题,尤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能够使用的管理参数也会不同。「快捷记账」APP的「预算」功能可以帮你快速管理周/月/年三个不同维度的预算金额,用户只需在某个分类下添加自己理想的金额,就可以在每天记录自己支出后自动获取预算剩余的百分比和数值。及时反馈支出详情能够有效避免用户超支,满足了用户「简易操作」的需求,也更全方面的帮助用户管理好自己的「钱袋子」。
出于对移动端手机阅读场景的考量,阅读器App的电子书阅读体验多注重竖屏设计,而「京东读书」App还专门针对手机的横屏阅读设计了阅读感更佳的双页信息呈现。即手机横屏时屏幕上电子书的文段会被左右拆分成两列,如同看实体书时书页摊开的双页阅读体验。在阅读界面的「高级阅读设置」里,开启「横屏时双页」的选项,就能实现横屏阅读的适配模式了。
最近「抖音」又上线了新功能,抖主上传的横版视频用户可以选择横屏观看,这个功能增加了用户在观看方式上的选择,帮助用户在上下滑动屏幕刷新视频时,收获更好的观看体验。近段时间以来,三分钟左右的长视频也开始「抖音」平台流行起来,这部分内容创作者的同一个视频会选择多平台上传,并且大概率不会改变视频的样式,这也会导致部分内容被抖音固有的UI所遮挡。在选择横屏时,内容创作者的信息与视频文案详情将会隐藏,竖版观看时可能会被遮挡的内容将会露出全貌。
作为一款主打聊天记账,会根据角色设置和记账场景触发不同对话内容的记账软件,「叨叨记账」App从注册登录的流程开始,就显得与众不同。在填写手机号和验证码或者选择「微信」登录后,会进行性别选择。然后系统会根据性别为你推送热门的可选聊天的角色,角色选择的方式是以添加好友的形式进行,并且要为角色设置头像以及设定自己与聊天对象的关系和相互之间的昵称。
「飞书」在聊天界面的新消息提示是显示往下还有n条新消息。这和「微信」、「QQ」的新消息提示正好相反。向上还有n条新消息的「微信」和「QQ」更关注话题和讨论的即时性,聊哪算哪,话题从哪开始没有现在聊到哪来的重要。
作为一款表情手帐,「EMMO」很重要的一个操作就是在「心情日历」上每天用表情打卡。选择不同的表情打卡,会得到不同鼓励的文案,十分治愈。团队还很用心的设计了「树洞」的功能,每天打卡记录的心情都会自动进入「树洞」,当回忆过往时,可以在这里看到过去日子里自己所有的情绪记录。
使用「百度地图」App的语音播报导航时,如遇到需要转弯的复杂路口,除了常规的实时语音提示与地图导航示意,还会弹出放大岔路口转弯详情的地图弹窗。更大字号的提示文字与更加醒目的图示,方便用户快速明确方向,对行车途中的转弯指令做出及时反应。并且语音播报会提前一段距离提醒用户提前将车变更到几号车道,为进入岔路做准备。
「即刻」App会默认在非Wi-Fi的场景下不加载图片与视频,4G环境下每张图片都需要通过用户手动点击来加载完整内容,用户能更加自如地掌控流量的消耗情况,十分流量的消耗。还有个有趣的细节是每张图加载前的示意图尺寸,是完全与加载后完整图的尺寸一致的。
将「微信」升级到最新版本,点开公众号的原创文章,带话题的文章详情页上面会有一个「收录于话题」的集合页入口,点击进入就能在页面上方找到「订阅话题」的按钮了。订阅以后,该话题如果后续有内容更新就会在订阅号消息里面进行提示了。取消话题订阅,只需再次点击该按钮即可。
不同于其他App的「扫一扫」界面,b站的扫码页面除了会显示常规的二维码扫描框,还会展示用户本人的二维码。这样设计可能是考虑到了线下扫码互加好友的场景,双方都只需要打开同一个界面就能轻松添加好友,而不用分别打开扫码页与个人二维码页,同时也不用纠结谁添加谁的问题了。
在「喜茶」小程序的点单页面,会以进度条的形式显示当前门店已有多少笔订单,以及共计多少杯饮品正在制作中。可视化的数据呈现给用户带来掌控感,方便用户在点单的同时预估自己的排队情况以及大致的取茶时间,合理安排和行程。
当你在「抖音」刷到的某个视频是该创作者发布的第一条抖音视频时,常规界面中表示「点赞」的爱心icon下的点赞数据会变成「鼓励一下」的文案,并且在博主名字的上方会显示明显的提示tag「TA的第一个作品」。这些小细节的设计,都是通过软性的方式引导用户们给新人博主更多鼓励,提升互动率,以此鼓舞新人进行更多的好创作。
1月21日,「微信」迎来iOS 8.0的大版本更新,带来了许多新功能和新体验。在听取用户近两周的反馈建议之后,iOS「微信」又更新了两个小版本至8.0.2。最新的版本里,「我的状态」里不少图标进行了重新设计,比如之前被网友吐槽较多的「搬砖」「发呆」「忙」等等,还新增了一些更加有趣有梗的状态选择,比如「浪」「喝奶茶」。
「微信」8.0最新版本的公众号留言区,增加了作者回复时的头像与作者标签,视觉上小细节的加入强化了作者的身份感,也使整体的信息层级更加分明,整体信息的阅读体验得到了提升。
「豆瓣」iOS 7.0.0在个人主页「我」的部分,使用了热力图来呈现本人使用「豆瓣」时是将时间和精力耗费在了哪些内容上面。蓝绿橙三色表示的「看过」「读过」「听过」,正好对应了「影视」「图书」和「音乐」三个主要的内容分区。并且针对每个分区用户的内容消费习惯和偏好,系统会用各种可视化的数据图表以及关键词条来总结与展示相关数据分析。
「微信」8.0除了浮窗功能有大幅度的改版,主页的下拉菜单也进行了体验上的升级。之前的主页下拉,会呈现最近使用的小程序记录,方便查找。现在除了用过的小程序,近期看过的直播、未看完的视频和文章、文档,都会显示在主页下拉的空间里。
「微信 」8.0 中更新的「我的状态」这一功能,很明显延续自 「QQ」,不过功能更加强大。这个功能在「我」的页面中,微信号之下,点击之后,能看到「状态+背景图片+文字+位置+话题+公开程度」这样的功能组合,可以说是适合用户将自己的状态最大程度地个性化呈现出来,正好够用且不复杂。点击「就这样」之后,状态就会出现在「我」的页面当中。
在QQ最近更新的版本中,新增的最实用的功能莫过于会话文件分屏查看了。当好友在会话框给你发送word或者PDF等文件时,只需在文件全屏查看页点击右上角的「…」按钮,再选择「分屏查看」,聊天窗口就会分为两屏——上屏可查看文档内容,下屏展示聊天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