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宙」App新上线「随声听」功能,解救选择困难症用户,方便大家探索更多有趣节目。「随声听」功能在交互与视觉设计方面,借鉴了老式收音机调频的界面以及左右滑动更换频道的交互效果。操作简单流畅又拥有情怀感和趣味性。
「小宇宙」首页的右上方可以看见醒目的星球形态logo图标,点击还会出现有趣的星球转动小动效。虽然这里的小交互只是互动彩蛋,并非功能性交互行为的反馈,但有趣的设计还是给不少用户留下了深刻的产品印象。大家觉得诸如此类,无用但有趣的设计有存在的价值吗?
和大多数音频产品的播放界面不同,「小宇宙」的播放界面会同时显示一大一小两个封面画面。放大显示的封面为单集内容的封面,而大封面右下角的小封面则为整个播客栏目的封面(点击还能放大查看)。这样不仅能为单集内容上传不同的封面,还能同时保留播客栏目的主封面视觉一直持续曝光,强化播客栏目的整体IP形象。
很多视频音频平台为了方便用户进行播放进度的调节,会专门设计前进或后退固定秒数的快捷键,通常为前进或后退15s,比如「喜马拉雅FM」「得到」等。但播客应用「小宇宙」团队在设计前进后退快捷键时,选择了对两种操作制定不同秒数的设计,前进键为点击一次快进30s而后退键点击一次后退15s。个人猜测,这样设计的原因可能是:用户通常进行快进操作的场景是对当前内容不感兴趣且不带目的性快进,而进行后退操作的场景则为带着目的性查找具体的时间点(通常是对感兴趣的内容)。
在「小宇宙」点击「加入播放列表」按钮添加想要听的播客内容时,会出现该播客封面图标跳进播放列表的微动效。虽然反馈操作的动效形式简单,但却很清晰地可视化了动作执行的过程,信息传达准确又生动自然。好设计不一定要复杂花哨,操作中有及时的反馈,交互过程自然流畅符合逻辑,也能带来好体验。
「小宇宙」App的评论功能可以直接标记音频内容的时间点,评论发布以后,其他用户点击已标记的时间点链接,当前播放的内容会直接跳转至该时间点位置。作为一款播客应用,用户在评论区发布的内容主要以讨论当前播客音频展开。有了「标记时点」的功能,在查看评论时就能更明确评论所指的播放内容了。
「小宇宙」App在最新的版本升级中实现了iOS无障碍模式优化的核心功能覆盖,并且团队找来了真实的视障用户帮产品做测试。在产品本次App Store 的「版本历史记录」文案里,第一句话就是表达对第一位帮「小宇宙」做测试的名为Lily的视障人士的感谢。暖心的操作让用户感受到产品团队的用心与情怀,无形中提升对产品的好感度与粘性。
在「小宇宙」App的单集播放页中,你会发现播放进度条和常规的滑块进度条有很大差别。除了具有常规的拖拽定位媒体的播放位置,还将用户的点赞情况进行了可视化传达。柱子较高的片段代表了较高的点赞数量,帮助其他听众直观了解单集中的「高赞」位置,提高了内容获取的效率与质量。
很多产品的留言评论界面,文本输入框的高度是固定的。一旦输入的文字过多内容就会被遮挡,手指上下滑动的触发区域有限,似的操作流程的使用感不连贯。「小宇宙」App的文本输入框高度会跟随内容自适应,输入内容可见即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