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了50+AI产品,总结了这份AI界面设计全景指南

最近总接到AI 0-1的需求,开始我以为不就一个对话框嘛,有啥难的,但是做多了,才发现不同产品对AI设计风格,布局方式,交互方式都有所不同。

这篇文章我拆了50+的c端和b端的AI产品,争取帮你把「AI界面设计风格」这件事彻底讲明白。看完这篇,你就能立刻判断:不同场景到底该怎么选风格、怎么落地。

更多案例:

一、AI设计风格到底是什么?

AI界面设计风格就是指AI功能在界面上的视觉表现、交互方式和行为逻辑的总体特征。它决定了用户是如何感知和体验AI能力的。

说人话就是:AI功能在界面上看起来什么样、怎么操作、什么脾气!比如:

  1. 抖音AI:像聚会社牛→视觉炸裂,点一下就有惊喜,目标是让你忍不住分享
  2. 飞书AI:像职场精英→低调靠谱,安静待在旁边,目标是让你高效干活

拆解了50+AI产品,总结了这份AI界面设计全景指南

记住这个公式:AI设计风格 = 品牌基因 × 用户场景 × 技术能力

这三个维度决定了产品界面会呈现出怎样的“性格”:

  1. 品牌基因:是年轻活泼,还是专业克制?
  2. 用户场景:用户是在玩,还是在干活?
  3. 技术能力:AI 已经很稳定,还是还在学习?

这个公式帮你定调,后续的分类和案例都可以套进去。

二、一眼看懂C端和B端AI的区别

为了避免你混乱,我们把AI界面简单分为两大派:C端(对消费者) 和 B端(对企业)。它们的设计思路完全不同。

C端:灵动活泼,主打一个“好玩”

C端产品我将其分为三类,手机系统类AI、娱乐社交类APP、内容生成工具、生活类工具,它们的设计目标是:吸引你、娱乐你,让你忍不住去玩、去分享;给人的感觉:像朋友,轻松有趣。

1)手机系统AI:贴心小秘书

比如Siri、超级小爱、华为小艺、OPPO小布、vivo助手,它们主要有语音助手、日程提醒、闹钟、控制智能设备等功能,追求“自然融入”,颜色和动效很轻。

拆解了50+AI产品,总结了这份AI界面设计全景指南

风格解读:

  1. 品牌基因→年轻化:多用渐变色+毛玻璃显年轻
  2. 用户场景→家庭使用:多用拟人化音效拉近距离
  3. 技术能力→成熟:所以敢做可爱、炫酷动效不怕卡顿,不怕技术实现不了。

给你的启发:做面向年轻人的AI,记得要活泼有温度

2)娱乐社交APP:派对女王

比如美图秀秀、抖音 AI 特效、爱奇艺挑豆,这类产品强调氛围和情绪,喜欢用高饱和渐变色、炫酷的动效、有氛围感的界面,营造“好玩”的体验。

拆解了50+AI产品,总结了这份AI界面设计全景指南

风格解读:

  1. 品牌基因→潮酷:所以色彩饱和度高到溢出或者强烈的氛围感
  2. 用户场景→娱乐:所以要夸张效果让用户想晒或者想玩
  3. 技术能力→成熟:所以能实时预览不穿帮
  4. 给你的启发:娱乐类AI要炫酷到让用户想发朋友圈

3)内容生成工具:灵感教练

比如豆包、 Kimi、Deep Seek、夸克,它们以浅色画布为主,让用户专注于生成结果。

拆解了50+AI产品,总结了这份AI界面设计全景指南

风格解读:

  1. 品牌基因→创意:所以用浅色不干扰内容
  2. 用户场景→创作焦虑:所以实时预览缓解等待感
  3. 技术能力→需要加载:所以用进度动画安抚用户
  4. 给你的启发:创作类AI要降低门槛,让小白也能上手

4)生活类工具:小帮手

比如剪映、 支小宝、Keep、它们延用原来产品的风格,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和认知门槛,让新功能看起来“不像新功能”,而是产品的自然延伸。

拆解了50+AI产品,总结了这份AI界面设计全景指南风格解读:

  1. 品牌基因→创意:所以延用原来产品风格,保持设计一致性,提升开发效率
  2. 用户场景→使用问题:所以做好引导设计
  3. 技术能力→杠杆效应:所以常基于母公司核心优势,实现快速落地和精准体验。
  4. 给你的启发: 多观察用户在你产品中的行为路径,发现他们的“痛”和“痒”

B端:克制专业,主打一个“好用”

代表:飞书AI、WPS AI、阿里云平台

设计目标:提升效率,不能出错,不能打扰用户工作。

给人的感觉:像工具,可靠高效。

一句话总结:C端怕不嗨,B端怕不稳。

1)办公协作软件:全能助理

比如飞书 AI、企业微信 AI,这些工具通常以侧边栏或气泡形式存在,不打断工作流,强调“辅助”。颜色风格均延用品牌色。

拆解了50+AI产品,总结了这份AI界面设计全景指南

风格解读:

  1. 品牌基因→专业:所以严格用企业VI色,不敢乱来
  2. 用户场景→高效工作:所以用侧边栏不打扰主界面
  3. 技术能力→精准:所以敢深度集成到工作流
  4. 给你的启发:办公AI要像空气一样自然存在

PS:介绍页面风格可参考,颜色和动效都较轻

拆解了50+AI产品,总结了这份AI界面设计全景指南

2)专业设计工具:资深匠人

比如 WPS AI、Office Copilot,它们嵌入原有工具,保持原生面板风格,WPS的AI同样添加轻量的蓝紫渐变打造AI感。

拆解了50+AI产品,总结了这份AI界面设计全景指南

风格解读:

  1. 品牌基因→专业工具:所以界面和原有工具长一样
  2. 用户场景→精准控制:所以提供大量参数调节
  3. 技术能力→强大:所以敢做实时预览对比
  4. 给你的启发:专业工具AI要保持用户原来的操作习惯,根据品牌特性可适当采用渐变打造轻松活泼感。

3)应用行业:工作助理

比如e签宝 AI、阿里商旅,这类场景根据平台特点或严肃,或可靠,界面配色偏灰蓝,信息突出可追溯。

拆解了50+AI产品,总结了这份AI界面设计全景指南

风格解读:

  1. 品牌基因→便捷第一:所以考虑可视化
  2. 用户场景→不能出错:所以高亮异常数据
  3. 技术能力→需验证:所以完整操作日志可追溯
  4. 给你的启发:行业AI安全可靠比好看重要100倍

4)AI 中台 / 开发平台:架构师

比如 Coze、Dify,它们面向开发者,交互以“拖拽 + 参数配置”为主,常见是卡片化工作流,色彩轻量。

拆解了50+AI产品,总结了这份AI界面设计全景指南

风格解读:

  1. 品牌基因→技术导向:卡片化+工作流
  2. 用户场景→可视化搭建:拖拽+参数配置
  3. 技术能力→灵活:支持复杂逻辑编排
  4. 给你的启发:开发平台要可视化但保持专业性

5)云厂商 AI 平台:基础设施

比如阿里云百炼、百度云千帆平台,它们服务企业级需求,整体风格极度克制,界面通常是浅蓝或灰色的“控制台布局”。

拆解了50+AI产品,总结了这份AI界面设计全景指南

风格解读:

  1. 品牌基因→企业级:浅蓝/灰色控制台
  2. 用户场景→运维管理:密集信息展示
  3. 技术能力→稳定:极度克制的视觉表达
  4. 给你的启发:云平台要稳定可靠高于一切

三、五维拆解:C端和B端具体差异在哪?

接下来我们从颜色、交互、文案、动效、布局决定设计风格的五个维度,把 C 端和 B 端的差异拆开,再加上具体的案例。

拆解了50+AI产品,总结了这份AI界面设计全景指南

四、实战指南:5步确定设计风格

前面讲了那么多全景地图、风格五要素,你可能还是有点懵:下次老板丢过来一个 AI 需求,我到底要怎么快速定风格?别急,我给你准备了一个「5步落地法」,照着走就不会偏。

拆解了50+AI产品,总结了这份AI界面设计全景指南

第1步:定位置 → 先问“用户是谁?要干嘛?”

  1. 是做给年轻人玩的?(选C端风格)
  2. 是做给打工人干活用的?(选B端风格)

第2步:定人设 → 再问“AI是啥角色?”

  1. 助手型(如Siri):贴心小秘书,语气要亲切。
  2. 专家型(如医疗AI):资深老师傅,表现要可靠。
  3. 创意型(如美图秀秀特效):灵感教练,氛围要激发。

第3步:定模式 → 决定AI怎么“出场”

  1. 嵌入式:藏在原有功能里(像WPS AI)
  2. 侧边栏:安静待在旁边(像飞书 AI)
  3. 全屏式:独占整个界面(像AI画图工具)

第4步:抠细节 → 对照五要素清单

根据前面定的调性,去选择颜色、交互、文案、动效和布局。

第5步:做验证 → 拿给真实用户试试

做个简易原型,看看用户能不能看懂、会不会用。A/B测试是最好的老师!

五、避坑指南:新手最容易踩的坑

坑1:技术实现不了你的炫酷创意

解法:提前和开发哥哥沟通!优先保证流畅,用加载动画安抚用户。比如网易云商,点击一键获取工单信息,获取数据需要时间,所以需要给加载动画安抚用户。

拆解了50+AI产品,总结了这份AI界面设计全景指南

坑2:AI犯错了怎么办?

解法:必须设计“优雅的降级方案”!比如提供“重新生成”或“手动编辑”的入口。比如腾讯云文字识别,提取证件文字后,支持重新生成,提供输入框支持编辑。

拆解了50+AI产品,总结了这份AI界面设计全景指南

比如WPS简历支持AI生成,同时也支持手动编辑,比如Keep系统定制锻炼计划后,也可重新定制。

拆解了50+AI产品,总结了这份AI界面设计全景指南

坑3:用户不敢用、不会用

解法:渐进式教育!从小功能开始,用引导提示一步步教用户。比如coze,如果你是新用户在重要流程中,它会有很多引导提示帮助你快速上手。

拆解了50+AI产品,总结了这份AI界面设计全景指南

总结

忘掉复杂理论,接需求时只需搞定这三件事:

先问目的:用户是来「玩」的,还是来「干活」的?

  1. 玩 (C端) → 设计要炫酷、有趣,让人想分享。
  2. 干活 (B端) → 设计要稳定、高效,不能添乱。

再定人设:你的AI是什麽角色?

  1. 助手? → 语气要亲切,像朋友。
  2. 专家? → 表现要可靠,像同事。
  3. 教练? → 氛围要激发,像导师。

最后检查:

  1. 技术能实现吗? → 提前和开发沟通。
  2. AI出错怎么办? → 一定要有「重新生成」或「手动编辑」的退路。
  3. 用户会用吗? → 加上简单的引导提示。

核心心法:设计的不是界面,是AI的「性格」。。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风筝的设计日记」

拆解了50+AI产品,总结了这份AI界面设计全景指南

收藏 1
点赞 34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