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你兴冲冲地打开 AI 编程工具,说"帮我做个在线商店",几分钟后,AI 给了你一个功能齐全的网站——有用户注册、商品展示、购物车、支付、客服聊天、数据分析、营销工具...看起来什么都有,但你突然发现一个问题:你根本不知道这些功能到底有没有用,也不知道该怎么改。
这就是我今天要聊的"产品债务"——AI时代软件开发的新陷阱。
产品债务,简单说就是:我不知道我要什么,AI 给了我一堆东西,我也不知道这些东西该不该要。
更具体一点:
- 你的产品里堆满了各种功能
- 你不确定哪些功能真的有用
- 用户也搞不清楚该用哪个功能
- 想改点什么,发现牵一发动全身
- 最要命的是,你不敢删掉任何东西,因为不知道删了会发生什么
这就像你让 AI 帮你收拾房间,结果它把所有东西都整齐地摆好了,但你不知道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垃圾,而且所有东西都神秘地连在一起,动一个就可能影响其他的。
小张是个创业者,想做个外卖配送平台。他用 Cursor 问 AI:"帮我做个外卖 APP"。
第一天:AI 生成了用户端 APP,有注册登录、浏览商家、下单、支付、评价功能。小张很开心:"哇,这么快就有了!"
第一周:AI 又加了商家端,有商品管理、订单处理、数据统计。然后又加了配送员端,有接单、导航、收款功能。
第一个月:AI 继续优化,加了积分系统、优惠券、会员等级、推荐算法、客服机器人、营销工具、财务报表...
第二个月:小张想简单改个按钮颜色,发现改了之后登录功能坏了。修登录,支付又有问题。修支付,推荐系统又出错了。
第三个月:小张崩溃了。他现在有个"功能完整"的外卖平台,但是:
- 不知道用户到底需要哪些功能
- 不敢修改任何东西
- 维护成本越来越高
- 新功能越来越难加
这就是典型的产品债务。
1. 产品初期,什么都想要
情况:刚开始做产品,看到别人家的功能就想要
心理:反正 AI 能做,多加点功能总没错
结果:产品功能多但没有重点,用户搞不清楚你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
2. 需求不明确,让 AI 自由发挥
情况:"帮我做个社交 APP",没有具体说明要什么功能
心理:AI 比我专业,它生成什么都是对的
结果:AI 按照"标准社交 APP"给你做了朋友圈、聊天、直播、短视频...但你可能只是想做个简单的群聊工具
3. 过度依赖 AI,失去判断力
情况:遇到问题就问 AI,不自己思考
心理:AI 说加这个功能好,那就加吧
结果:产品方向完全被 AI 主导,偏离了最初的想法
4. 害怕删除,什么都保留
情况:AI 生成了很多功能,不知道哪个有用
心理:万一有用呢?先留着吧
结果:功能越积越多,产品越来越臃肿
5. 缺乏用户反馈,闭门造车
情况:没有真实用户测试,完全靠 AI 建议
心理:AI 知道用户喜欢什么
结果:做了一堆用户根本不需要的功能
MVP 原则:从最小可行产品开始
什么是 MVP: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就是用最少的功能来验证你的核心想法。想象你要开餐厅,MVP 不是建豪华餐厅,而是先摆个小摊,看看有没有人愿意买你的菜。
MVP 的好处:
- 快速验证想法是否靠谱
- 降低试错成本
- 早期获得真实用户反馈
- 避免做用户不需要的功能
如何设计 MVP:
- 只包含解决核心问题的功能
- 能完成最基本的用户旅程
- 用户能从中获得价值,即使功能简单
例子:
❌ 完整版外卖APP:用户端+商家端+配送端+支付+评价+积分+推荐...
✅ MVP版本:一个简单的订餐页面,电话下单,现金支付
用 AI 做 MVP 的技巧:
- 明确告诉 AI:"只做最核心的功能"
- 给 AI 一个功能上限,比如"不超过 5 个主要功能"
- 每加一个功能都要解释为什么必须要有
第二步:先想清楚你到底要什么
具体做法:
- 写下你产品的核心目标(一句话说清楚)
- 列出用户的核心需求(不超过 3 个)
- 明确不做什么(这很重要!)
例子:
✅ 好:"我要做个帮大学生找兼职的APP,核心功能是岗位发布、简历匹配、在线沟通"
❌ 坏:"我要做个大学生APP,什么功能都要有"
第三步:分阶段让 AI 帮你做
不要一次性要求太多:
- 第一阶段:只做最核心的功能
- 测试,收集用户反馈
- 第二阶段:基于反馈添加必要功能
- 重复这个过程
例子:
- 第一阶段:只做岗位发布和浏览
- 用户说找工作麻烦 → 第二阶段:加简历匹配
- 用户说沟通不便 → 第三阶段:加聊天功能
第四步:每个功能都要问"为什么"
质疑 AI 的建议:
- AI 说要加这个功能,问:为什么要加?
- 谁会用这个功能?
- 不加这个功能会怎样?
- 这个功能解决了什么问题?
例子:
AI:"建议添加积分系统"
你:"为什么要积分?用户缺少使用动力吗?有其他激励方式吗?积分能换什么?"
第五步:定期清理,勇敢删除
每个月问自己:
- 哪些功能几乎没人用?
- 哪些功能让用户困惑?
- 如果重新开始,我还会要这些功能吗?
删除原则:
- 使用率低于 20%的功能考虑删除
- 增加用户困惑的功能坚决删除
- 维护成本高但价值低的功能果断删除
第六步:用 Todo List 控制 AI,不让它发散
为什么需要 Todo List:AI 很聪明,但也很"热心"——你说要做个购物网站,它可能给你做出亚马逊那样复杂的系统。用Todo List可以给AI设置明确边界。
如何制作功能 Todo List:
- 列出所有想要的功能
- 按重要性排序(1-5 分)
- 标明哪些是必须的,哪些是可选的
- 一次只让 AI 做一个功能
实用模板:
和 AI 对话的技巧:
❌ 不好:"帮我做个电商网站"
✅ 更好:"按照我的Todo List,先只做用户注册登录功能,其他功能暂时不要加"
控制 AI 发散的方法:
- 明确告诉 AI:"只做 List 上的功能"
- 当 AI 建议额外功能时,问:"这在我的 Todo List 上吗?"
- 把新想法添加到 Todo List,而不是立即让 AI 实现
- 定期 review Todo List,删除不重要的功能
第七步:保持对产品的控制权
不要让 AI 主导产品方向:
- 你决定要什么功能,AI 负责实现
- 定期 review 整个产品,而不是单个功能
- 保持对用户需求的敏感度
实用技巧:
- 给 AI 明确的约束条件
- 要求 AI 解释为什么这样设计
- 定期让朋友试用你的产品
产品债务的可怕之处不只是代码混乱,更危险的是:
- 失去产品感觉你逐渐分不清什么是好产品,什么是坏产品
- 用户体验下降功能多不等于体验好,往往相反
- 竞争力丧失别人做一个简单好用的产品,就能打败你的"功能大全"
- 成本失控维护这么多功能的成本会越来越高
- 错失机会把时间浪费在无用功能上,错过了真正重要的机会
好产品不是功能最多的产品,而是最能解决用户问题的产品。
AI 是很强大的工具,但工具不能替代思考。你需要:
- 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
- 勇敢地说不
- 始终以用户为中心
- 保持产品的简洁和专注
在 AI 时代,最稀缺的不是编程能力,而是判断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能力。
别让 AI 的"好心"毁了你的产品。记住,功能少一点没关系,但一定要每个功能都有存在的理由。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DeepSeek实用操作手册
已累计诞生 744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