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熊出没》十年大电影,聊聊中国动画设计的未来

今年是《熊出没》大电影的第十部,有个很好的主题叫十年之约。相信很多家长带孩子去影院看了,我也不例外,不过今年这部我看了过后心中有非常多的感触,这些感想不知道会不会和大家产生共鸣,所以想简单聊下。

更多小光老师的文章:

从《熊出没》十年大电影,聊聊中国动画设计的未来

如果一直追过《熊出没》系列电影或者动画系列的观众都能见证到他们每年都在进步、突破。其实用他们的成长来代表中国动画的发展缩影一点不为过。从第 7 部《狂野大陆》开始,故事就慢慢走出了狗熊岭,导演想塑造更为完整的世界观。当你看到光头强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准备实现梦想的时候,动画里的长镜头宏观城市场景,缜密又忙碌的细节,这和许多欧美动画电影譬如《疯狂动物城》《怪兽大学》等故事观相似。这种严谨的世界观放到十几二十年前的中国动画,根本没多少公司能做的出来。这十几年来,中国动画是飞速成长的,这个成长不只是技术层面的,我们国家从来都不缺技术,哪怕是曾经中国动画最灰暗的时候(行内的人应该都清楚很多优秀动画默默外包给咱们做的),更重要是市场和商业层面的进步,中国动画人才有更好的舞台展现自己。

一、聊这部电影

其实看完过后,我惊叹燃烧的经费,场面堪比复联 4,比前几部制作更好的同时,但又有点五味杂陈。相信很多家长或孩子观后感表示:看不懂。这也能理解,因为大部分的观众群体是家长外加 10 岁以下孩子,首先,逆转时空这部比较复杂的平行世界逻辑本身就没多少孩子能理解;再就是里面穿插的过往几部的场景画面和角色,如果不是长期陪伴《熊出没》系列长大的孩子也很难产生共鸣,更别说只是陪看的家长了。其实,创作团队的用心大家都看得到,十年前看熊出没的孩子长大了,有些观众可能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更希望有一个更能贴近年轻人的故事,能够引发他们的共鸣。我也很庆幸在影院看到了许多青少年或是刚步入社会的小年轻他们能了解这一部真正的意义。在我看来这绝对是一部好片,哪怕我并没有完全看过之前所有的熊出没系列,如果定义看不懂表示不好看,这更多可能是市场环境的影响。

从《熊出没》十年大电影,聊聊中国动画设计的未来

二、聊市场

不可否认,从目前市场环境来看,中国的动画电影其实定义为亲子电影一点不为过,特别是在春节档期间。所以,如果我站在亲子这个角度来看熊出没,我觉得最好看的是《伴我“熊芯”》和《雪岭熊风》,因为这两部抓住了最重要的亲情和友情这两点。你可以看到去年《伴我“熊芯”》有多少孩子和妈妈在影院感动流泪的瞬间。而我个人同样觉得比较有意义的两部《变形记》和《狂野大陆》,并没有用非常传统无聊组团打怪模式,剧情和画面呈现可以和欧美动画电影不相上下了。

在国内,如果说什么是动画片,有一个“刻板印象”:小孩子看的东西。曾经很多人把中国动画和中国足球放一起嘲讽烂泥扶不上墙,好在现在中国动画走出来了并呈上升趋势,而中国足球还在深渊,所以中国足球也有很多“刻板印象”。确实,他们有很多相似点,1999 年,一部《宝莲灯》打开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大门。2002 年世界杯打开了中国足球的大门。当大家都以为这是崛起信号时,却没想到反向走了低谷。国足不用多说,直到现在还不断刷新下限。而二十一世纪初那十来年,动画行内人应该都知道,因一些不可言说的原因和市场乱象导致那段时期的中国动画十分低迷,甚至和国足一样,经常有些高投入或是明目张胆的抄袭烂片成为笑柄。不过就像最开始说的,中国动画绝对不缺技术和人才,随着很多平台的崛起和动漫扶持计划,很多有志向的人才开始走向市场。2012 年我觉得对于中国动画电影来说是一个拐点,那一年,《十万个冷笑话》改变了国内二次元的生态,那一年,《大圣归来》让大家见识到原来国人也可以做出优秀的动画;那一年,熊出没诞生了。熊出没的起点你可以说很俗套,一个丑爆的傻光头加两个笨熊追来追去,这确实就和很多国产快餐动画定位一样,就是给小孩看的,甚至还有些奇怪的价值观和元素被诟病。但很幸运,他们没有在市场中随波逐流,不断地改善自己,优化了角色,更改了定位,雷打不动的贺岁剧场版更是每年都在进步,技术在进步,故事在进步。

从《熊出没》十年大电影,聊聊中国动画设计的未来

上:十年前光头强小屋;下: 十年后光头强小屋

而这一部《逆转时空》,制作团队正在尝试改变扭转市场定位。这里又要提到一部划时代的动画电影《哪吒魔童降世》,可能很多圈外人不知道,饺子导演的成名作《打,打个大西瓜》是当时混沌的中国动画中的一道曙光,很庆幸在当时环境中能够继续坚持的梦想人,才有了后来哪吒 50 亿票房的神话,更多有志向的动画公司在有足够资本市场的吸引下也能够更放心大胆的创作出优秀的动画作品。不知道是我年龄大了还是没关注圈子太久了,以至于现在很多国内动画我都不知道没听过,但我觉得这是好事,因为烂片越来越少了,现在中国动画百花齐鸣的时代。从《熊出没逆转时空》在尝试改变市场定位来看,整个大环境还是任道重远的,因为“刻板印象”十几年都是很难改变的。但是,方特有着自己商业 IP 帝国的规划

从《熊出没》十年大电影,聊聊中国动画设计的未来

三、聊 IP

去年我带孩子去了方特欢乐世界,我很惊叹原来我们也可以有属于自己的“迪士尼”,而我也更倾向带孩子们去方特,里面有太多属于我们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特色项目。

从《熊出没》十年大电影,聊聊中国动画设计的未来

这个是淘天 2023 年的 IP 价值榜单。可以说主导地位还是日漫和欧美的为主,即使有上榜国内 IP 也几乎没有从动漫作品里走出来的。这份榜单也不意外,如果说 80、90 后是国内主要消费群体,是看着日漫和欧美动画长大的这群人。对标动画层面,确实我们技术上已足够成熟,但市场和 IP 文化才刚起步。你可以看到一个穿迪士尼 T 恤很美的小姐姐,也可以接受一个穿火影 T 恤很潮的小哥哥,给你一件熊大熊二的 T 恤,你会觉得这是小孩子玩意。其实,中国动画有太多迎合儿童市场的作品和 IP,但是人家国外动画 IP 为什么老少皆宜,咱们就是“给孩子看的”呢?

市场决定经济,可能未来会有答案,在我被日漫培养着情怀的那个年代,很庆幸现在当我再看到许多中学生周围是有妖气二次元文化环绕时,非常欣慰。也许未来有属于他们的情怀市场。迪士尼诞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了现在强大的商业帝国。日本,有着成熟的动漫文化产业链。也就是说他们都是先有了完整的文化市场沉淀,从故事吸引粉丝,再衍生出有价值的 IP。但是,国内大部分模式是先运营 IP,看下市场反响,反响不错,拉投资,出周边,包装运营,有足够资本可以考虑出个动画,出个电影什么的。除了儿童市场许多成功从动画出圈并制作周边的 IP 外,很少有适应大众市场的动画 IP。回到熊出没的十年之约,约定的不是我们 80、90 后成年人,但是这群人愿意为宝可梦,灌篮高手,忍者神龟等约定买单。其实曾经的情怀占据主要。可以看到日漫市场,每年各种番的剧场版哪怕炒冷饭,让人吐槽的剧情都照样乐此不疲,因为他们的 IP 是站稳了脚跟,每年来收割下情怀,偶尔几部高光一下刷下泪点和共鸣足够了。

从《熊出没》十年大电影,聊聊中国动画设计的未来

四、聊差距

其他不靠漫画 IP 出圈的日本动画电影,在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下,他们可以脑洞出荒诞而又奇幻的《千与千寻》,也可以创作一个讽刺又擦边的《红辣椒》,在国内,基于熟知的“刻板印象”,我们更愿意制作一部相对“安全”的动画电影。

再说欧美市场,迪士尼,梦工厂,华纳这几个动画巨头你也可以说来去都是快餐主义,剧情套路单调的不得了,但是就是觉得有意思,看个电影嘛,本来也就是娱乐一下。欧美动画电影有个我们很难学到的点,就是节奏感,迪士尼动画的音乐剧模式你觉得这是他们的传统,那么在其他美漫作品中,哪怕没有 music 你都有种感觉他们说话、肢体语言、切镜的恰到好处让人感觉在 dance,这是他们动画电影骨子里的精髓,我挺喜欢一部电影是《坏蛋联盟》,当里面一群角色有了这种节奏感你会觉得每一帧都直击心灵。在看许多国内动画电影时,我总会看到有那么些瞬间比如某个镜头比较多余,或是好像多了一两秒,又或是一些比较尬的台词或动作,这会不会也是迎合“刻板印象”的一些取舍?

从《熊出没》十年大电影,聊聊中国动画设计的未来

当然,就像我最开始说的,我们不缺技术和动画人才,我们也不缺历史底蕴,而刚才提到的微小的差距也根本不用担心。因为相信随着时间沉淀,当我们这个市场越来越开放和成熟时,会有更多属于我们自己的 IP 走向世界,而当我看到《熊出没》这部“约定”时,不光对他们的未来有了约定,也对中国动画的未来有了更大的信心,加油,每一个为中国动画奋斗的梦想人!

收藏 14
点赞 41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