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级教程!金融产品的界面材质设计指南

引言

金融产品的界面设计在数字世界中独树一帜。电商平台用即时刺激挑起用户的购物欲;社交软件靠轻松氛围和互动增强用户黏性;游戏则营造沉浸体验,让用户流连忘返。然而,金融产品的核心使命却完全不同:它不求喧哗与注目,而是要让用户在每一次点击和滑动中都感受到安全感与信任感。

为什么金融界面需要强调质感?这是因为金融服务本身是无形且抽象的。资金、投资、风险和收益都无法被直接触摸或感知,用户只能通过界面的视觉和交互来构建心理预期。如果设计显得轻佻、廉价,甚至过度娱乐化,用户便会本能地怀疑平台的专业性与可靠性。反之,当界面在色彩、光影和材质的细节处理上呈现出稳重与厚重,用户便会自然而然地将这种感受与“资金安全、服务可靠”划上等号。

在这个过程中,材质是最关键的设计语言之一。金属的冰冷光泽传达出权威与财富;玻璃的透明质感暗示着公正与可信;皮革的细腻纹理彰显着厚重与沉淀;宝石的璀璨折射象征着稀缺与尊贵;而数字化的未来材质则流露出科技与前瞻性。这些材质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点缀,更是一种强大的心理暗示,在潜意识中引导用户认同平台的定位与价值。

本文将深入探讨“金融产品的材质表现”,希望通过系统性的梳理,为设计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让金融界面不仅美观,更能成为传递信任的坚实桥梁。

相关教程:

一、金融产品的特殊设计诉求

金融产品的界面设计与电商、社交、游戏等行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电商追求刺激消费,社交注重轻松氛围,游戏强调沉浸体验,而金融产品的首要目标只有一个——让用户感到安全与信任。基于这个前提,金融界面的设计须要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找到平衡,而材质的运用,恰恰是实现这种平衡的关键手段。

1. 金融行业与其他行业的不同:安全感优先于娱乐性

在电商或社交应用中,设计会通过鲜艳的色彩、活跃的动效和热闹的氛围来吸引用户,调动他们的情绪。但金融产品不同,它承载着用户的财富与隐私。过于轻浮甚至娱乐化的界面,会让人觉得不靠谱,从而降低信任感。

金融设计的目的从来不是让人兴奋,而是让人放心。稳重、克制、可信赖的视觉基调,才是金融产品设计的底色,而材质的表现,正是这种基调的重要支撑。

保姆级教程!金融产品的界面材质设计指南

2. 用户心理需求:清晰透明与权威可靠

在金融场景中,用户最关心的往往不是界面好不好看,而是“我的钱是不是安全”“信息是不是一目了然”。这向界面设计提出了两个核心要求:

  1. 清晰透明:资产、交易、收益等关键信息必须直观呈现,不能被花哨的装饰淹没。
  2. 权威可靠:尤其是在高净值用户的财富管理或专属服务中,他们需要感受到专业性与尊贵感。

于是,玻璃或半透明材质常用来表现“公开与透明”,而金属或宝石材质则强化“坚固与价值”。可以说,用户的心理预期决定了金融产品的材质走向: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厚重。

保姆级教程!金融产品的界面材质设计指南

3. 材质设计在建立信任和品牌形象中的作用

材质不仅仅是美学上的修饰,它也是品牌价值的映射。对用户而言,材质是一种潜意识信号:金属让人联想到财富与安全,玻璃意味着透明与公正,数字化材质则传递出科技与前沿。对品牌而言,材质是定位的延伸。传统银行和奢华型金融机构,往往选择金属和宝石来凸显尊贵与稀缺;而互联网金融平台则更倾向于玻璃和数字化材质,以突出其便捷与智能。

从长远来看,统一而克制的材质体系,不仅能帮助用户建立信任,也能塑造独特的视觉识别度,让用户在第一时间就确认——“这是一个值得托付的金融平台”。

保姆级教程!金融产品的界面材质设计指南

二、金融界面常见材质及其寓意

在金融产品的视觉设计中,材质不仅仅是单纯的装饰,而是一种深刻的心理隐喻。不同的材质在无形中传递着品牌的价值定位和气质,让用户在第一眼就对平台的可靠性、专业性和档次做出判断。以下六类材质,是金融界面中最常见、也最有效的表达方式。

保姆级教程!金融产品的界面材质设计指南

1. 金属质感:权威、财富、坚固

金属是金融设计里最具代表性的材质,它象征着财富与坚固,天然与“权威”和“安全”紧密相连。冷冽的金属光泽,让人联想到金币、信用卡、贵金属,从而下意识地产生可靠和持久的感受。

在视觉表现上,通常在深色背景上使用金、银或黑钛的渐变,再配合细微的高光与倒角,营造出硬朗的质感。这样的设计通常用于信用卡等级展示、VIP 会员标识或关键操作按钮,因为它能让用户直观地将“资产保值、稳健可信”与平台绑定在一起。

保姆级教程!金融产品的界面材质设计指南

2. 宝石质感:稀缺、高雅、尊贵

宝石材质因其独特的折射光泽和稀缺性,常被用于传递价值感与尊贵身份。在金融产品的 UI 设计中,设计会借助径向渐变来模拟宝石的光彩变化,辅以内发光和细腻高光,以营造出晶体般纯净且闪耀的视觉效果。这种设计语言不仅提升了界面的视觉层次,也赋予用户一种“被尊重”“被认可”的心理暗示,特别适用于高等级理财产品、会员勋章或成就徽章等场景。当用户在界面中看到这些元素时,往往会自然联想到稀有性、权威性与专属感,从而增强对平台的认同与信任。

保姆级教程!金融产品的界面材质设计指南

3. 玻璃质感:透明、公正、可信

玻璃的特质是透明与清晰,这恰好契合金融产品最核心的价值诉求:信息公开、合规可信。半透明的卡片、模糊的背景、柔和的光影,让用户感受到资金流动和数据展示的清晰可控。玻璃质感也常与渐变色结合,带来科技感和未来感。它在界面中的应用场景很多,比如资产总览页的余额卡片、转账确认的弹窗,或是各类数据报表,能让用户产生“我的资金情况一目了然”的安心感。

保姆级教程!金融产品的界面材质设计指南

4. 数字化材质:科技、未来、智能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一种全新的材质语言开始兴起,那就是数字化材质。它象征着智能和未来感,呼应着 AI、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金融科技。通常通过流体渐变(蓝紫、青绿)、粒子光效以及几何线条和网格叠加,来表现数据的流动与逻辑结构。局部的微光动态也能让用户感受到“实时性”和“科技感”。数字化材质在数字钱包、区块链界面、大数据后台或智能投顾入口中尤为常见,它让用户相信这个平台不仅稳健,而且站在技术的最前沿。

保姆级教程!金融产品的界面材质设计指南

5. 皮革质感:稳重、经典、厚重

相比金属与玻璃的冷冽,皮革和织物质感则更注重温度和沉淀。它让人联想到厚实的账本、皮质钱包或办公桌垫,传递出一种经典与可信赖的心理暗示。

视觉上,在深色背景中叠加低透明度的皮革压纹,再配合柔和的阴影与哑光渐变,就能带来沉稳厚重的感觉。这类材质通常出现在高净值客户专区、财富管理首页,或专属理财顾问入口,与“私人定制”和“专属服务”紧密挂钩,给予用户一种仪式感和尊贵感。

保姆级教程!金融产品的界面材质设计指南

6. 纸张质感:亲和、可信赖

纸质纹理通过模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纸张,能有效减少金融产品的“距离感”,尤其适用于面向大众用户的普惠金融产品。通常使用浅米色背景,搭配细微的纸张纤维纹理,适合应用于协议阅读、规则说明等页面。这样的设计让用户感受到“阅读纸质文件”的亲切感,从而在视觉上建立一种亲近感和可信赖感。

保姆级教程!金融产品的界面材质设计指南

三、材质在金融界面中的表现手法

在金融产品的界面设计中,材质感不仅仅是装饰,它更像是一种“无声的心理语言”。一个界面能否让用户感到稳重、安全,往往取决于设计师对色彩、光影、纹理、层级和动效的精准拿捏。通过这些细节,材质在潜移默化中传递出安全、信任与专业感。

1. 色彩运用:渐变与透明度的精准设计

金融界面的色彩设计通常低调而克制,避开那些高饱和度、过于刺眼的颜色,以减少不必要的视觉冲击。

色彩渐变是营造质感和空间感的有效手段,例如,从深蓝到藏青的渐变,或从金色到铜棕的过渡,能模拟金属或宝石的光泽,带来厚重感和纵深感,从而增强界面的稳重与可靠性。同时,浅色渐变也能带来独特的视觉效果,譬如从天蓝到淡紫的渐变,能营造出清新、舒适的氛围,适用于那些强调轻松、高效和现代感的金融产品;又如从浅金色到象牙白的渐变,能够传达出温暖、优雅的质感,适合用于高端金融平台的背景或视觉焦点,帮助营造出轻奢感和清晰感。

保姆级教程!金融产品的界面材质设计指南

半透明材质和模糊效果常用于模拟玻璃质感的卡片,这不仅增加了界面的透明度与开放感,让用户觉得“信息透明、清晰可辨”,同时也带来轻盈感和现代感。

保姆级教程!金融产品的界面材质设计指南

低饱和色调经常作为金融产品的背景色,它们能有效缓解视觉疲劳,并为关键信息提供突出效果。例如,账户余额、投资收益等核心数据通常会采用醒目的对比色或高饱和色,确保用户能一眼看到重要信息。

保姆级教程!金融产品的界面材质设计指南

2. 光影处理:克制而精准的材质表现

光影是赋予材质灵魂的关键,它能让界面呈现出一种“真实感”。但在金融界面中,光影必须克制且精准。设计时,所有元素都应遵循统一的光源方向,以保持界面的整体一致性和秩序感。

局部高光是强化材质感的关键技巧。例如,在 VIP 卡片的边缘加入一条 1 像素的高光描边,就能模拟出金属切边的质感,突出其高端和权威感。这种微小的细节不仅提升了视觉吸引力,更在无形中传达了“尊贵”的讯息。

保姆级教程!金融产品的界面材质设计指南

柔和阴影则常用于卡片、按钮或弹窗,使它们呈现出轻微的悬浮感。细腻的阴影既能表现出层次感,又不会带来视觉上的压迫。在资产总览页面,轻微的阴影可以让不同的信息模块区分得更清晰,帮助用户快速找到重点。

保姆级教程!金融产品的界面材质设计指南

元素遵循统一的光源方向,保证整体界面的一致性与秩序感,使设计不仅具备真实感,同时增强视觉和谐,避免凌乱,确保用户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保持清晰的视觉指引。

保姆级教程!金融产品的界面材质设计指南

3. 纹理设计:细腻叠加提升界面质感

纹理能为界面增添细节和稳重感,但使用时必须小心,避免过度。过于复杂或抢眼的纹理会干扰信息的阅读,让界面显得杂乱。皮革、织物等纹理可以以低透明度轻微叠加在背景上,既传递出沉稳感,又不会影响信息的清晰度。这种设计常见于财富管理或高净值客户专区,通过细腻的纹理为界面增添一种厚重感,同时提升品牌的高端形象。

保姆级教程!金融产品的界面材质设计指南

保姆级教程!金融产品的界面材质设计指南

在某些特殊场景(如身份标识、荣誉勋章)中,加入适度的压纹效果能有效传达尊贵与专属感。例如,在私人银行的账户页面,可以在客户姓名旁加入浅浅的压纹,以此暗示这是一位“专属”的高净值客户。

保姆级教程!金融产品的界面材质设计指南

4. 层级划分:材质区分信息主次

金融界面的信息往往比较密集,巧妙运用材质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区分主次。通过材质的层级分配,用户可以更轻松地找到他们关注的重点。

资产余额卡片通常使用玻璃质感来突出其透明和核心信息,让用户清晰地感受到资金的开放与安全。同时,这与次要信息使用的哑光或深色背景形成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主要信息,又避免了冗余信息对用户的干扰。

保姆级教程!金融产品的界面材质设计指南

而高端理财产品和专属服务页面则更适合使用金属或宝石质感,这些材质能强化稀缺性和价值感,彰显产品的尊贵与独特性。例如,在“高端理财”栏目中,通过金属质感的按钮来暗示“投资机会的稀缺性”,让用户直观地感受到其与普通理财产品的不同。

保姆级教程!金融产品的界面材质设计指南

5. 动效设计:平滑过渡增强材质体验

动效是金融界面中材质表现的“点睛之笔”,它与材质的纹理、色彩及光影效果密切配合,形成和谐的视觉体验。例如,在金属质感的按钮上添加微微的扫光动效,可以模拟真实世界中的金属反射效果,让用户感受到按钮的“坚固”和“权威”。而在玻璃材质的卡片上应用渐隐渐现的动效,则能够强化透明、公正的视觉感受,同时避免界面出现突兀的跳动或不自然的变化,增强界面的可信度和稳定感。

快速的过渡或跳跃式的动效会打破界面的稳定性,影响用户的专注力,甚至会产生焦虑感。因此,动效需要在细腻与简洁之间找到平衡。例如,当余额更新时,渐显的动效能让数字变化显得自然流畅,避免了过于突兀的闪烁或跳跃。通过这种方式,用户感知到的变化更加平稳,从而提升了产品的专业性与安全感。

通过动态效果的设计,可以引导用户注意力,突出重要信息。比如,在一个复杂的财务报表中,关键信息可以通过渐变、浮动的动效进行高亮处理,让用户在浏览时能够迅速抓住核心内容,同时不干扰整体页面的简洁性。动效可以帮助用户理清信息的主次,避免过多视觉元素造成的视觉冲突。

动效不仅仅是一个装饰性的元素,更是用户与界面互动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它应与材质设计保持一致性,通过克制、平滑的效果增强界面的视觉体验,同时保障信息的清晰传达与操作的简便性。通过合理的动效设计,用户能够感受到产品的专业性和可靠性,从而进一步建立对金融产品的信任,提升品牌的形象。

四、行业适配:不同金融产品的材质选择

金融产品的界面材质设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与产品的定位、服务对象以及核心功能深度结合。每类金融产品的用户在信任上的需求各不相同:传统金融用户更看重稳重与安全,互联网金融用户更注重透明与便捷,而高端金融用户则追求专属与稀缺。所以,材质的选择需要根据行业特性来决定,确保材质与产品气质的精准匹配。

1. 传统金融质感:强化厚重感与权威性

对于传统金融机构(如国有银行、大型保险公司)而言,用户最关心的就是资产安全。界面材质需要传递可靠感,让用户在潜意识中觉得这家机构拥有长期的专业积淀。材质的表现不宜过于轻盈或前卫,而应着重于稳重和权威性。例如,金属、皮革、深色玻璃等材质能够传达历经时间考验的厚重感,这种设计语言更能获得传统金融用户的认同。

保姆级教程!金融产品的界面材质设计指南

2. 互联网金融质感:突出透明感与科技感

互联网金融产品(如基金销售平台、互联网理财 APP)主要面向年轻群体,他们更看重信息的透明和操作的便捷,同时也追求科技感的体验。这类产品的界面材质需要摆脱传统金融的厚重感,转而采用轻盈、通透的设计语言。玻璃、透明材质、渐变色、微粒效果等现代感材质,能让用户感受到信息的清晰可见,同时展现出科技感和现代化的服务体验。

保姆级教程!金融产品的界面材质设计指南

3. 高端金融质感:营造专属感与稀缺性

高端金融产品(如私人银行服务、家族信托平台)服务的对象是高净值人群,这部分用户的核心需求是专属性和身份认同。这类产品的界面材质设计需要传达出一种低调奢华的氛围,体现与众不同的高端感。金属、宝石质感、精致皮革等材质能够通过细腻的光泽与质感,营造出尊贵与稀缺的氛围,满足用户对专属服务和身份认同的需求。

保姆级教程!金融产品的界面材质设计指南

五、金融场景的材质禁区与避坑指南

1. 材质的“禁区”:需规避的视觉陷阱

并非所有材质都适合金融场景。有些材质的视觉联想可能与金融产品的核心价值产生冲突,从而影响用户的信任感和体验。设计时需特别避免以下“视觉陷阱”:

保姆级教程!金融产品的界面材质设计指南

警惕廉价感材质:塑料质感和高饱和色彩会给人“低成本”、“易变形”的感觉,这会削弱金融产品的专业可靠形象。例如,理财 APP 的提示框如果使用亮黄色塑料,用户可能会将“收益”与“廉价玩具”联系在一起,降低对产品的信任。同样,过于鲜艳的纹理(如大红色豹纹)可能传递“冲动、不理性”的信息,这与“投资需谨慎”的理念相悖。

拒绝过度装饰:金融产品的核心是信息传递,过多的材质叠加会导致视觉混乱。多种材质(如金属边框、皮革背景、玻璃按钮)同时出现,容易分散用户注意力,影响关键信息的传达。例如,某个银行的贷款申请页面,使用了金属拉丝背景、皮革表单框和玻璃按钮,结果材质争夺了注意力,让用户忽视了贷款利率等关键信息。

规避认知冲突:材质的联想应与功能保持一致,否则会让用户感到混乱。例如,“高风险投资”模块如果采用柔软的绒毛质感,可能会让用户误判风险;而“紧急赎回”按钮如果用厚重的石材质感,则与“快速便捷”的需求不符,可能会影响用户操作体验和信任感。

金融产品中的材质语言通过物理属性 → 视觉符号 → 心理联想,将金融服务转化为直观的视觉体验。因此,设计时要确保材质的联想服务于用户对金融产品的信任需求,并避免引发认知混乱的陷阱。

2. 避坑指南:材质设计的“三不原则”

为了确保材质真正服务于金融产品的核心价值——信任与清晰,可以参考以下“三不原则”:

保姆级教程!金融产品的界面材质设计指南

不脱离产品定位:材质的选择必须与目标用户和服务场景相匹配。普惠金融产品如果过度使用黄金或鳄鱼皮等高端材质,可能会给用户带来“距离感”,削弱“普惠性”,此时更适合使用玻璃态或纸质等轻量化材质。相反,私人银行 APP 如果使用塑料质感,则会削弱“高端专属”的定位,建议选择哑光金或细纹皮革来强化身份认同。

不掩盖核心信息:金融产品的核心是信息传递,材质设计不能遮盖或干扰关键信息。数字信息应放在纯色背景内,以确保清晰可读。例如,金属质感的卡片中,收益数字应放在白色底色的容器内,避免与背景纹理融合。功能按钮的文字需与材质形成足够的对比,确保可读性。

不忽视跨端适配:同一材质在不同设备上的表现应保持一致。移动端的纹理分辨率需要更高,避免放大后模糊。PC 端的金属拉丝或皮革纹理可以适当强化,利用大屏优势展示细节。深色模式下的材质需要调整,比如金属色在深色背景中应提高明度,玻璃材质的透明度应降低,避免模糊边界。

六、未来趋势

随着金融科技(FinTech)的飞速发展,金融界面的材质表现也在不断演变。过去,金属、皮革、宝石这些象征着“财富与稳健”的传统材质几乎是金融设计的标准配置。如今,它们正与数字化视觉语言深度融合,呈现出更符合时代气质的新表达方式。

数字化材质将成为主流: 随着金融服务的全面线上化和智能化,渐变、粒子、流体动效和网格结构等数字化元素越来越多地被应用。这些视觉设计不仅带来了强烈的科技感和未来感,还能帮助用户快速理解复杂的数据关系,提升信息的直观性。

保姆级教程!金融产品的界面材质设计指南

AI 与区块链推动未来感材质的兴起: 随着人工智能在智能投顾和风控上的应用,以及区块链技术在支付和合约中的落地,未来的金融产品将更需要通过视觉传递“智能、透明、可追溯”的核心价值。在这种背景下,材质不再仅仅是物理世界的隐喻,而将成为一种全新的、数字化的信任象征。

保姆级教程!金融产品的界面材质设计指南

未来,金融设计可能会进入一个“低调奢华 + 数字科技”的复合阶段。一方面,金属、玻璃、皮革等传统材质依然会存在,代表着稳重和尊贵;另一方面,渐变、光效、数据化材质将越来越常见,以满足年轻用户对金融科技的认知需求。

材质在金融界面的作用已经超越了表面的美化,它是一种视觉化的承诺。通过光影、渐变和质感,它让用户在潜意识中感受到“安全、稳健与可靠”。未来的设计将不仅追求精致的外观,更会成为连接科技与金融、塑造信任的关键桥梁。

在这个意义上,材质就是信任的外化。好的材质表现,不是喧宾夺主的装饰,而是帮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建立信任的桥梁。未来的金融设计,无论最终走向低调的奢华,还是科技的未来感,其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让用户相信,他们的财富在这里是被尊重的、被守护的,也是被赋予价值的。

收藏 10
点赞 19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