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爪槐守望者: 在小红书刷着刷着,突然看到评论区有人发了一段看起来像语音的内容,你好奇地点击却发现根本播放不了。原来那些都是网友们用颜文字和特殊符号伪装成的「假语音」,纯粹是为了搞怪。更有意思的是,有些人会把歌词贴出来,其他用户看到后会自动脑补旋律,然后开玩笑问「咦?你怎么能在评论区发语音?」这种现象反映出用户对评论区语音功能的强烈渴望,也暴露了平台在多媒体互动体验上的空白。 现在小红书终于推出了真正的评论区语音功能。用户不仅能够在评论区录制和播放语音,系统还配备了智能转写功能,能够自动将语音内容转换为文字显示。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个AI识别系统相当智能——它不仅能准确转录语音内容,还能识别出用户是在清唱、吉他弹唱,甚至可能还能识别其他乐器伴奏形式。在视觉呈现上,语音消息有明显的播放按钮和时长显示,让用户一眼就能区分真假语音。 有些情感和想法用文字很难准确传达,语音却能完美呈现语调、情绪和个人特色。对于那些不太擅长打字或者想要快速回复的用户来说,语音评论显然更高效便捷。AI转写功能更是贴心,它照顾到了不方便听语音的场景,比如在安静的图书馆或者嘈杂的地铁上,用户都能通过文字了解语音内容。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用户的「伪需求」背后的真实渴望。当用户开始用各种方式「hack」产品功能时,往往暗示着某种未被满足的核心需求。产品经理更应该从中学到,有时候用户的玩梗行为就是最好的需求调研——它直接告诉你用户想要什么。
发表评论 为下方 1 条评论点赞,解锁好运彩蛋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