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 Rico,欢迎来到朋克(Punk)主义美学。
朋克的精神内核是反抗与解构。除了耳熟能详的赛博朋克(Cyberpunk)和蒸汽朋克(Steampunk)之外,还有太空朋克(Spacepunk)、传统朋克(Classic Punk)、废土朋克(Post-Apocalyptic Punk)、柴油朋克(Dieselpunk)、原子朋克(Atompunk)、生物朋克(Biopunk)等,几乎所有的词汇都可以与“朋克”组合,衍生出独特的审美风格。
我们先聊聊比较小众的太空朋克。
定义 - 朋克(Punk) 引用自维基百科:
朋克文化是 20 世纪 70 年代起源于英国的次文化,最初以极简摇滚乐为表现形式,后发展为融合音乐、服饰与意识形态的综合性文化运动。其核心精神包含反叛性、颠覆性及无政府主义,常通过粗粝的旋律、直白的歌词与反传统服饰表达对社会不公的抗议
“太空朋克”是一种结合太空科幻题材与“朋克”精神的风格,它将朋克的反叛、反体制主题与太空探索的未来主义美学和技术相结合。它通常以复古未来主义风格为特色,从太空竞赛时代汲取灵感,探讨太空背景下的技术进步、宇宙冒险和社会反叛等主题。
Raygun Gothic 插画 - 以夸张的线条和大胆的想象,描绘出极具未来感的太空场景,是早期太空朋克视觉的雏形。
虽然“Space Punk”这一术语没有确切的提出时间,但其雏形最早可追溯到 1979 年的电影《异形》(Alien),并在 2002 年电视剧《萤火虫》(Firefly)播出后逐渐流行并被广泛认可为一个独立风格标签,《银河护卫队》系列也带有了一些”朋克性“的特质。
另外 Bethesda Game Studios 在《星空》(Starfield, 2023 游戏)的开发过程中明确提出了“NASA-Punk”这一概念,用以定义游戏的艺术风格,其美术团队提到 “NASA 朋克”灵感来源于 NASA 的航天器设计与人类航天史,旨在打造一种基于现实科技的复古未来感。
《星空》(Starfield) 游戏截图 - 自我定位为“NASA 朋克”美学 - by reddit
但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太空朋克继承了“朋克”文化的反叛与反乌托邦精神,聚焦边缘群体的挣扎;NASA 朋克则体现乐观的探索精神,基于现有航天技术做的复古未来主义(Retro-Futurism),其批判强度可弱于典型 Spacepunk。
1. 1960–1970 太空竞赛下的萌芽
上个世纪 60 年代, 太空竞赛的如火如荼,人类对太空充满了无限的乐观与憧憬,航天技术的发展,为探索地外世界提供了可能性,太空朋克在此背景下开始萌芽,呈现出高度理想化的科技浪漫主义风格。
阿波罗 11 号登月
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像是 “太空朋克的精神前身”—— 它们孕育了 “太空探索” 的视觉基底,但尚未融入 “朋克的反叛内核”,设计风格表现为高度理想化的科技浪漫主义。
在设计风格上,这一时期,航天器多采用流畅的流线型设计,摒弃冗余装饰,以追求在星际间的无阻力穿梭,凸显对速度与效率的极致追求。色彩上以明亮金属色为主,搭配橙色,营造充满希望的视觉氛围。细节处强调科技的精密感,如气泡头盔的透明材质、宇航服上规整的管线布局,彰显对技术完美性的信任,同时融入商业化元素的想象。
《2001:太空漫游》1968
这一阶段在太空竞赛的推动下,呈现出理想化、浪漫化的特征,将人类对太空的无限憧憬融入设计之中,是科技与梦想的完美融合。
《2001:太空漫游》1968: 它的价值在于构建了 “太空视觉样本”(如流线型飞船、空间站),但如前所述,其内核是 “对科技理性的崇拜” 而非反叛。
2. 1980–1990:冷战降温后的发展
随着冷战降温,太空竞赛的热度逐渐消退,人类对太空的幻想也多了几分现实的冷峻。太空朋克美学进入了 “废墟” 阶段,视觉元素开始呈现出破败与沧桑感。这一时期的作品开始有了 “反乌托邦” 的底色,视觉表现的 “粗糙感” 和 “对权威的质疑” 已接近太空朋克。
航天器不再是完美的流线型,而是有了真实的岁月磨损痕迹,破损斑驳的零件、生锈剥离的金属外壳,表现出太空环境的严酷与航天器的损耗。色彩上偏向灰暗、褪色的色调,少了 60 年代的明亮与活力,多了几分压抑与沉重,让太空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充满了真实的生活质感。这反映出社会对太空探索热情减退后的现实心态,以及对技术局限性和资源枯竭的担忧。
这一时期的作品风格多了生活气息和孤独感,表现为工业写实主义与破败美学的结合。
《星河战队》( Starship Troopers) (1997) - 虽非纯正 Spacepunk,却以军国主义极端化提供了体制批判视角,我认为也具备一些太空朋克的视觉体验和特质。
《冲出宁静号》(Serenity)
冷战降温后,太空朋克褪去了乌托邦的光环,以更写实、更冷峻的姿态呈现。破败的视觉元素与生活场景的融入,让太空探索的艰辛与孤独感尽显,是对太空幻想的一次现实回归。
3. 至今 数字废墟与复古未来
进入 21 世纪至今,数字技术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对于太空与未来的认知与设想有了全新的特征。 相比以往的风格,数字信息、新工艺与技术人文理念成为了新的核心。与对上个世纪航天时代的怀旧情感结合,从大的概念来看,更容易联想到我们之前提过的 复古未来主义。
这一时期的作品需要同时满足 “数字与复古的混搭” 和 “对当下秩序的质疑”,避免将 “太空题材 + 复古元素” 简单等同于太空朋克。
这个时期的设计风格表现为数字技术与复古工业的碰撞融合。
模块化设计和信息科技成为主流,航天器的设计更加契合当代的技术思想与对于信息技术的重视,在怀旧机器的外表下蕴含更具幻想的未来科技感。色彩上,在保留钛白、航天橙等经典色调的基础上,加入了复古滤镜效果,模仿上个世纪的影像效果,让画面呈现出复古的颗粒感与朦胧感。
《星空》(Starfield)游戏 2023 提出 “NASA 朋克” 为游戏的美术风格
材质运用更加多元。设计中强调“诚实的工业风”,结合了一些粗野主义理念,将航天器的构造与历史清晰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数字废墟的元素也时常出现,如复古工业产品与先进的数字科技并存,营造出一种时空错位的独特氛围。从现代的作品来看,会更加多元化。
《Alien Isolation》游戏图片
《胜利号》(Space Sweepers)2021 - 设定于 2092 年,“胜利号” 就是一艘专门清理太空垃圾的飞船,船员们是在太空讨生活的底层群体。以太空为背景,聚焦底层边缘人物生存,符合太空朋克强调底层叙事的特点。
《银河护卫队》(Guardians of the Galaxy ) 剧照 - 虽然更多是“复古流行文化拼贴 + 底层反抗 + 反权威“,但是也具备了太空朋克思想的内核。
这个篇章对于案例的选取让我很犹豫,一方面是小众,没有太过于鲜明的作品可以充分的表达“太空朋克 = 视觉风格 + 反叛精神 + 太空叙事” 的三位一体特征,另一方面很难从单一的静态视觉而言难以去展现其内核精神。
太空朋克与赛博朋克、蒸汽朋克等虽同属朋克风格分支,但各具特色。“太空背景” 只是太空朋克的载体,其核心是朋克精神与太空设定的结合,试图用反叛叙事、粗糙美学、底层视角,解构 “太空探索” 的浪漫想象。
现代太空朋克更加的多元化,不仅是简单的"太空题材+复古元素",而是通过这些视觉和叙事元素,对当代技术发展、社会结构和人类未来提出深刻质疑,同时保持对太空探索历史的怀旧情感。
我是 Rico, 感谢阅读!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LoRA模型训练
已累计诞生 747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为下方 5 条评论点赞,解锁好运彩蛋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