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用户都在用!深度拆解 Strava 的高留存上瘾设计机制

编者按:垂直到专业领域的功能型 + 社群 APP,是一个非常常见、普遍的门类,但是在不同专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 APP,在体验和实际效果上,却千差万别。这当中其实牵涉到很多细致的运营和设计技巧,今天 Mary Borysova 的这篇文章详细深入分析了 Strava 这款运动领域的专业 APP,详细拆解了背后的产品逻辑、设计心理学和运作机制,希望能给你的产品带来一些灵感。

1亿用户都在用!深度拆解 Strava 的高留存上瘾设计机制

全球超过1亿运动爱好者使用 Strava 来追踪他们的运动表现,并与其他运动爱好者交流。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将深入探讨 Strava 如何利用社区和心理学原理,来保持用户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策略一:活动推送机制

Strava社交互动的核心在于活动动态的呈现。让我们把它分解成几个组成部分:

活动标题

用户可以为自己的活动命名,从而讲述自己的故事。例如,像「终于征服了山丘!」这样的标题,就能将一次普通的锻炼,变成一场可以与他人一同庆祝的个人胜利。

1亿用户都在用!深度拆解 Strava 的高留存上瘾设计机制

活动帖子

活动笔记:数字背后的故事

活动记录部分看似简单,却体现了真正的人性化一面。用户用它来分享经验:

  • 「第一次尝试这条步道——3 英里后要小心树根」;
  • 「昨天锻炼后,感觉腿很沉」;
  • 「早上非常适合长跑——在主街新开的咖啡店停下来喝咖啡」。

1亿用户都在用!深度拆解 Strava 的高留存上瘾设计机制

用户发帖

这些笔记或许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帮助他人,并成为开启对话的契机:

  • 新跑步爱好者会了解特定路线的情况;
  • 当地运动爱好者发现了新的咖啡馆或聚会地点。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分享活动细节可以激发几种强大的动机:

发布者获得正反馈

当用户分享详细的路线笔记或装备反馈时,他们会因为帮助他人而获得成就感。这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他们帮助得越多,就越感到满足,也就越有可能继续分享。

通过社群学习

了解他人如何应对挑战,有助于所有人进步。当有人分享自己如何征服陡峭的山坡,或适应新鞋时,这便成为整个社区的学习机会。

这就是为什么 Strava 鼓励详细分享活动——它不仅仅是记录锻炼,更是为了建立一个知识渊博、互相支持的社区,让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并从中受益。

照片分享和故事讲述

Strava 上的活动动态不仅仅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锻炼记录,每一次活动都变成了一段微型故事。用户可以添加照片、描述他们的体验,并分享他们在锻炼过程中遇到的挑战。

Strava 将照片分享作为活动分享体验的核心部分。

这种叙事方式使每项活动都更具吸引力和亲切感,鼓励其他人参与互动并分享自己的经历。

1亿用户都在用!深度拆解 Strava 的高留存上瘾设计机制

Strava Feed

Strava 有一些看似简单的功能却能产生深远的心理影响。为什么分享照片和故事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在活动中添加照片可以增强记忆力,加深联系。当有人分享日出跑步的照片时,这不再仅仅关乎锻炼本身,而是分享一个美好的瞬间。照片还能通过激励人心的内容激励其他用户。

研究表明,视觉内容比纯文字帖子互动率高出94%。

用户打开应用后,会立即看到来自 ta 的社交网络中的动态信息,从而建立起与社区的联系感。这种快速的社交互动能够有效地吸引用户不断回到平台。

1亿用户都在用!深度拆解 Strava 的高留存上瘾设计机制

Strava Feed

装备细节

当用户分享他们的装备细节时,自然而然地就能引发对话:「我看到你穿着 Brooks Ghost 跑步鞋——它和你的旧 Nike 鞋相比如何?」「你的新自行车看起来很快——在我们当地的山路上骑行感觉如何?」

1亿用户都在用!深度拆解 Strava 的高留存上瘾设计机制

装备细节

这种分享具体细节的方式具有强大的力量——它将泛泛的社交关系,转化为具体而有益的对话。这不仅仅是闲聊,而是拥有共同兴趣的人之间进行的有效信息交流。

信息流如何影响互动指标

当用户添加更多活动详情时,几个重要数字会增加:

  • 用户花费更多时间编辑和阅读详细的活动描述;
  • 花更多时间研究装备细节和天气影响;
  • 更长时间的审视用于审查路线信息;
  • 增加评论中讨论具体细节的时间。

此外,会话频率指标也有所提高。用户会更频繁地回来查看有关装备的问题,并查看用户对其路线建议的反馈。

留存用户的福利

用户分享的细节越多,他们就越有可能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

短期保持时间(7-30天)

  • 用户希望持续追踪他们自己的活动;
  • 他们会查看对活动帖子的回复;
  • 他们将自己前后的运动表现进行比较。

长期留存(1个月以上)

  • 详细的活动历史记录有助于了解自己的运动变化的情况;
  • 路线笔记变成了个人训练日志。

社区参与:激励系统

它的功能类似于「点赞」,但具有特定的健身背景,并通过同伴认可产生积极的强化作用。

获得赞扬或支持性的评论,可以满足我们被认可的需求。这不仅仅是赞扬——而是让你感到自己的努力被看见和被欣赏。

赞扬能触发多巴胺释放,鼓励更多人分享活动。这种激励系统通过简单快捷的互动来建立社区支持。

当用户获得点赞时,会激活大脑的奖励中心,从而将锻炼和分享活动与积极的联系联系起来。

评论

Strava 的评论系统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祝贺。用户经常在评论中分享详细的建议、路线推荐和训练技巧。

策略二:社区功能

Strava 的设计理念基于归属感这一心理学原理——我们渴望成为群体的一份子。

根据群体动力学理论,当用户身处一个拥有共同目标的群体中时,他们更有可能坚持自己的行为。

他们通过几个关键特性来实现这一点。

基于地区的社区构建

社区参与背后的心理机制非常强大。当用户感到自己是某个群体的一份子时,他们就更有可能定期参与其中。

Strava 会自动将用户与拥有相似兴趣的本地运动爱好者联系起来,创建所谓的「本地社区」。这些联系始于虚拟世界,但可能会发展成为现实生活中的训练友谊。

1亿用户都在用!深度拆解 Strava 的高留存上瘾设计机制

本地俱乐部

此外,当用户加入本地俱乐部时,他们不仅仅是报名参加锻炼;用户还加入了一个身边的健身爱好者社区。

1亿用户都在用!深度拆解 Strava 的高留存上瘾设计机制

本地俱乐部发起的活动

这些俱乐部可能会组织团体锻炼、训练课程和本地活动,让大家更容易结识其他同样热爱跑步或骑自行车的人。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用户部分地通过群体成员身份和共同兴趣来定义自己。

与其他运动爱好者建立联系的方式

当用户能够轻松地交流他们的进展时,他们更有可能留下来,并感受到自己是社区的一份子。

心理学家称之为「社会认同」——我们自然而然地会与和我们兴趣相投的人建立联系。

看到其他跑者发布在雨中训练跑步的经历,会让其他跑步者觉得「我懂他们!」,而非跑步者可能不会有这种感觉。

当用户想在 Strava 上与他人聊天时,他们有多种选择。

私信功能就像短信一样——用户可以联系任何关注自己的人。用户可以通过询问自己看到的有趣路线来开启对话。有时,这些聊天会发展成线下跑步或骑行的聚会。装备相关的问题也很常见,比如询问别人新买的自行车或跑鞋是否合脚。

每项活动下方的评论区都会就具体的锻炼内容展开小型讨论。

他们可能会看到有人问「今天的步道状况如何?」或者「这条路线很有意思——沿途有什么好的咖啡馆吗?」使用@提及功能,可以让其他朋友参与到这些对话中,使对话更加生动有趣。

俱乐部帖子运作方式不同——它们更像是社区公告栏。运动爱好者们可以分享即将举行的活动、发布最近骑行的集体照片,或者发起关于当地训练地点的讨论。这些帖子有助于在 Strava 上建立小型社区,尤其是在同一地区训练的本地运动爱好者之间。

本地俱乐部和团体挑战

加入本地俱乐部或关注当地跑者团体能给用户带来归属感。即使独自跑步,看到其他人的活动也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更大社群的一部分。

1亿用户都在用!深度拆解 Strava 的高留存上瘾设计机制

本地俱乐部活动

这个平台让每一次个人活动,都感觉像是对团队成功的贡献。无论是午餐时间的短途骑行,还是横贯整个周末的史诗级骑行,每一次活动都会增加俱乐部的总里程和成就。

1亿用户都在用!深度拆解 Strava 的高留存上瘾设计机制

本地俱乐部页面

尤其是当用户加入俱乐部并定期线下见面时,会产生更深层次的归属感。

这就产生了心理学家所说的「群体凝聚力」——一种个人努力对整体集体而言很重要的感觉。

团队挑战促成良性竞争

Strava 的群组挑战,旨在平衡竞争与合作。当一个本地俱乐部发起每月一次的长距离挑战时,便会创建一个持续数周的共享故事。用户不仅可以追踪自己的进度,还能看到整个团队朝着共同目标努力。

1亿用户都在用!深度拆解 Strava 的高留存上瘾设计机制

长距离挑战

一方面,成员们竞相争夺排行榜上的领先位置;另一方面,他们同时也在为俱乐部的整体成就做出贡献。这种良性竞争机制非但没有削弱社区凝聚力,反而促进了社区的团结。

这既满足了我们对社交联系的需求,也满足了我们对于竞争的偏好。

周运动量和月运动量

Strava 对本地俱乐部活动的安排也十分有效。每周的里程总数可以提供短期动力,而每月挑战则能培养长期参与度。

这种目标设定方法与人类自然处理成就的方式相符——我们既需要短期胜利,也需要长期目标。

1亿用户都在用!深度拆解 Strava 的高留存上瘾设计机制

挑战

策略三:排行榜:努力的社会证明

根据社会比较理论,用户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评估自己的能力。

此外,当用户看到自己的名字在排行榜上上升时,就产生了行为科学家所说的「社会认同」,证明了他们的努力是值得的。

1亿用户都在用!深度拆解 Strava 的高留存上瘾设计机制

排行榜

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排行榜上时,就会引发心理学家所说的「社会比较」 ——我们天生就倾向于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

Strava 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用户不仅可以看到总排行榜,还可以看到自己在以下各项中的排名:

  • 用户年龄、性别和体重排名;
  • 来自特定俱乐部的用户排名;
  • 正在关注的用户的排名。

1亿用户都在用!深度拆解 Strava 的高留存上瘾设计机制

排行榜

这种分层式设计意味着几乎每个人都能找到有意义的比赛排名。也许用户在当地的爬坡赛中不是最快的,但他们可能在同年龄组中排名前十——这种感觉很棒。

促进社交

Strava 的俱乐部系统借鉴了群体动力学的心理学原理。

当我们作为团队成员实现目标时,我们的大脑会比单独实现目标时释放更多的多巴胺。

这种化学奖励既强化了行为本身(运动),也强化了促成行为的平台(Strava)。Strava 的群组挑战会产生心理学家所说的「社交促进效应」 ——即当他人关注时,用户往往会表现得更好。即使成员们是单独锻炼,但知道自己的表现会被群组看到,通常会促使他们付出更多努力并保持运动的持续性。

策略四:品牌挑战:让营销更有趣

当耐克或 Lululemon 等品牌在 Strava 上发起挑战时,它们将普通的锻炼变成了激动人心的盛事。用户不再看到传统的广告,而是能够参与到有意义的活动中。例如,当耐克发起「六月跑50公里」挑战时,跑者们不仅仅是在锻炼身体,他们也成为了更宏大事业的一部分。

这些挑战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们给人的感觉很自然。当用户完成耐克挑战并获得徽章时,他们会觉得自己取得了一项真正的成就,而不是简单的商家推销。这就像在比赛中赢得奖牌一样,只不过是数字化的。

1亿用户都在用!深度拆解 Strava 的高留存上瘾设计机制

俱乐部发布的挑战

品牌自然而然地获得关注

品牌在 Strava 上的展示方式对运动爱好者来说更加合理。他们不会看到烦人的弹出式广告,在他们的眼中:

  • 他们想要获得相应的炫酷徽章;
  • 挑战排行榜,让他们可以看到自己的进度;
  • 品牌提供的折扣或其他礼品;
  • 分享有关品牌的有趣信息:

1亿用户都在用!深度拆解 Strava 的高留存上瘾设计机制

Brooks 品牌页面

用户分享成就时,自然而然地就为品牌做了宣传,而不会觉得自己在做广告。这更像是炫耀新获得的奖牌,而不是推销产品。

1亿用户都在用!深度拆解 Strava 的高留存上瘾设计机制

挑战完成

聪明的品牌不会只做一次挑战就消失。他们会发起一系列挑战,让用户持续参与。例如,Brooks Running 可能会这样做:

  • 马拉松训练的春季挑战
  • 夏季越野跑挑战
  • 秋季挑战个人纪录

每一项新挑战都为用户提供了邀请更多朋友的理由,从而推动社区发展壮大。除此之外,Strava 还会在用户加入俱乐部时主动提示他们邀请朋友:

1亿用户都在用!深度拆解 Strava 的高留存上瘾设计机制

用户加入俱乐部后的电子邮件

职业运动爱好者融入

Strava 与职业运动爱好者的合作,创造了一种其他健身应用难以匹敌的活力。与其他社交媒体上名人互动显得虚假不同,Strava 展示的是职业运动爱好者未经修饰的真实训练数据。

用户可以准确地看到自己的本地跑步成绩与环法自行车赛车手的成绩相比如何,或者自己的马拉松训练与奥运选手的训练相比如何。

这种透明的机制创造了心理学家所说的「可实现的目标」。用户知道自己可能无法达到专业水平,但看到实际的训练数据会让他们更清楚地感受到差距,也让这段旅程更加现实。

当职业运动爱好者对普通用户的活跃度表示赞赏时,这会建立起一种有意义的联系,既肯定了他们的努力,又鼓励他们继续参与。

1亿用户都在用!深度拆解 Strava 的高留存上瘾设计机制

人气运动爱好者的简介

关注其他运动爱好者的运作逻辑

在 Strava 上,关注某人就像订阅他们的运动故事。以下是关注某人后发生的情况:

  • 他们的活动和路线会显示在你的动态消息中。
  • 你可以看到他们的帖子
  • 你可以给予和接受「赞」。
  • 你可以看到他们的奖杯、徽章、俱乐部,以及更多关于他们过去活动和装备的信息。

Strava 允许你关注任何公开个人资料的用户——从本地跑友到职业运动爱好者。这种多元化的组合让跑步变得更有趣、更有动力。

1亿用户都在用!深度拆解 Strava 的高留存上瘾设计机制

用户个人资料

看着朋友们不断进步,会培养出心理学家所说的「成长型思维」 ——即相信自己也能通过努力变得更好。当你看到与你水平相当的人实现目标时,这种思维尤其强大。

看到朋友完成他的第一个10公里跑,或许比观看职业自行车手的比赛更能激励你。这个平台旨在向你展示,每个人,无论水平高低,在他们的旅程中都会面临类似的挑战和喜悦。

看着朋友们完成锻炼,就能获得研究人员所说的「社会认同」 ——这证明你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当你看到和你情况类似的人完成他们的第一个马拉松时,你也会觉得自己的马拉松梦想更有可能实现。

结语

当用户在 Strava 上建立联系时,他们就加入了一个理解他们目标和挑战的社区。每一个赞、评论和消息,都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一种超越个人锻炼的更大集体中的感受。Strava 营造了一个空间,让分享艰苦的训练日、庆祝新的成就,都显得自然且受欢迎。

Strava社交功能背后的心理学原理非常扎实:

  1. 社会促进效应。当有人注视时,用户的表现会更好。
  2. 投入和坚持。公开分享健身活动可以增强用户对健身目标的投入。
  3. 社会认同。看到他人的行为会激励用户采取类似的行为。
  4. 网络效应。每个新用户都会为现有用户带来价值。

Strava 通过本地俱乐部和团体挑战赛构建社群,鼓励社交互动。个性化排行榜让良性竞争成为可能,而与品牌的合作则提供丰厚的奖品。总而言之,Strava 将运动变成了一种融合社群、竞争和故事分享的社交体验。

收藏 1
点赞 39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