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小电视家视频的同学,一定都听过up主说「欢迎大家多点赞,多投币,多关注」。所谓B站的「素质三连」,通常是指观众看完视频内容后对up主进行的「点赞」「投币」和「收藏」三个操作。其实B站特别贴心的为用户们设计了一个「一键三连」的操作。
使用「哈啰单车」出行时,遇到中途进店买东西的情况需要离开几分钟,可以点击「临时锁车」回来后再「解锁骑行」就可以继续用车了。「临时锁车」的功能设计为用户提供了暂时锁定车辆离开的机会,避免因临时停车需求车子被人骑走而回来后附近又找不到其他用车的尴尬。虽然临时锁车的期间会继续计费,但能让用户更灵活的用车,充分考虑到了用车期间有突发状况发生的场景。
用习惯安卓手机的用户开始用iPhone时,最不习惯的可能就是没有了返回按钮。但其实,用手指从屏幕左侧向右滑动,页面就能实现返回上一页的操作了。手势交互的操作更方便和自然,只是需要一点学习成本,而「回到主屏」的功能是与普通「返回」功能区分开的。
微信小程序是一种新的开放能力,开发者可以快速地进行小程序开发并可以在微信内被便捷地获取与传播。用完即走无需安装的特点以及出色的使用体验使它受到喜爱与广泛应用。但你有想过小程序的关闭按钮为什么要被设计成右上角两个同心圆的按钮而不是表意更明确的叉?
相信大家手机里都会有一堆来不及看也不会打开的广告推送消息,一条条的删除太麻烦但不消除小红点提示看着又很碍眼。继「淘宝」和「微博」等App针对此应用场景推出一键标为已读功能后,「支付宝」也贴心推出了此功能来帮助用户处理没用的推送消息。当未读消息太多时「支付宝」还会在消息列表出现浮窗提示用户「未读消息太多,标为已读」,点击可直接清除所有小红点。
以前「微信公众号」的推文一经发出就无法更改了,容错率低下的原因导致很多自媒体发布推文时一旦出错就只能面对无法更改的尴尬局面。要想修改错误只能删除原文重新发布,十分不便。现在「微信公众号」的管理后台在发布推文的右边有个「改」字按钮,点击可修改已发布文章里20字以内的内容,解决了以前的使用痛点。
「菜鸟裹裹」终于上线了一键找人代取快递的功能,解决了我们有时候不方便亲自取快递的困扰。点击快递信息页的「找人代取」按钮或者选择「发给好友,请TA帮忙代取」都可实现代取的操作。可能是出于推广App与发展新用户的目的,前一种「找人代取」方式的入口醒目,必须下载App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后一种代取方式的入口则相对隐蔽。
经常使用「淘宝」的同学一定会关注很多的店铺、内容号和达人,因此总会收到很多的消息通知信息。其实通常我们都只会查看消息列表里与客服的聊天记录以及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其他消息都会忽略不看,但消息页面底部标签的红色数字气泡总会提醒我们还有多少消息未查看,这个设计真的对强迫症很不友好。最近更新的「淘宝」新版本,增加了可一键清空未读消息的功能(消息页面「未读消息」旁的扫把图标),再也不用逐个点击未读消息为已读状态了。
对于追剧追星党而言,在视频网站除了追剧舔屏外最常做的事可能就是随手截屏保存下欧巴欧尼的美颜暴击与剧集的经典台词了。很喜欢爱奇艺的截屏功能,包含很多人性化的小亮点:首先爱奇艺截屏后播放中的视频会有短暂的暂停,整体而言对于观影的影响度较小。其次,截屏的图片会自动保存至本地相册十分方便,弹出分享弹框也不算太具强迫性可以自己选择分享与否。
在点单送餐的外卖平台,配送速度常常会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体验与情绪。一旦出现等餐时间过长的情况,用户很容易就会产生不满与焦虑情绪。「饿了么」app设有一个「催单」的按钮(类似于淘宝「提醒卖家发货」的功能),当下单时间超过半小时用户就可对商家或骑手进行催单提醒了。
在电脑上打字换行时有快捷键「tab」,那么在手机上输入打字时有快捷操作的换行键可用么?「搜狗输入法」的键盘界面虽自带「换行键」按钮但使用起来依旧不够方便。其实,用「搜狗输入法」输入打字内容后只用长按「发送」按钮,就可以直接进行换行操作了。
先出左手还是右手?迈左腿还是右腿呢?跟着视频学跳舞好容易就会做成反动作 T T ~ B站的「镜像翻转」功能正是应对此种使用情境的神器,无论学宅舞还是街舞都方便了不止一点点。
在「抖音」的内容推荐页面刷视频时,你会发现正常情况下页面右侧的「分享」按钮会显示为代表分享含义的普通icon。但当你在当前页面停留时间较久App检测到此视频被观看两遍以上,系统会预判用户对此内容感兴趣并有潜在分享意愿,此时右侧的「分享」按钮就会变成闪动的朋友圈或微信图标了。差异化的图标变化设计突出了「分享」功能,一方面是对用户心理与动作的预判揣摩,一方面也从潜意识里起到了鼓励用户分享行为的目的。
最新版的「微信」公众号在文章页面底部新增了「好看」功能替代了以前的「点赞」。对于新媒体人来说,这算是期盼已久的对公号阅读流量补偿的方式了。朋友圈好友点选过「好看」的文章,都会出现在朋友圈「看一看」的列表里。
在最新版「微信」( V.7.0.3)使用红包功能时,你会发现收取红包后的页面比之前的版本多了「回复一个表情到聊天」的按钮。由于很多人在接受了他人的红包后,都有回复一个表情作为感谢的习惯。所以出于对这个较普遍使用场景的考量和预判,团队在对「微信」的交互体验进行优化时将回复表情的快捷操作搬到了红包当前页。
「微信读书」和「微信运动」一样,每天都可以在排行榜页面里给朋友圈其他参与了读书的小伙伴点赞。但与「微信运动」不同的是除了可以进行「点赞」操作,在微信读书排行榜还可以通过「戳一戳」的按钮对本周未坚持读书的朋友发送信息提醒。这个按钮的加入,相较单纯表达赞赏的「点赞」更能促进用户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花瓣网」采集素材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采集按钮后面的那个“闪电⚡️”标志? 这是在「花瓣网」采集素材时可提高效率的一个快速采集工具。当你遇到同一系列的图想要采集到一个画板中时,可以直接点击“闪电⚡️”按钮, 当前内容就可以被快速采集到你的所需要存放的画板中了。使用这个小窍门,可免去不少复杂的操作节省时间。
自从「微信」发布7.0.0新版本,公众号的大改版「点赞」变「好看」功能受到颇多争议。网上最多的声音是:由于选择「好看」的文章都会出现在朋友圈的「看一看」列表推荐给朋友,选择好看的心理负担太大索性不再点赞了。针对大家的使用反馈,「微信」在最近一次更新的版本将「好看」改成了「在看」,并增加了写下自己想法的功能。
国内主流的视频网站目前好像都多只支持横屏观看模式,这对于观看来自短视频软件与直播软件录屏(如抖音、快手)的竖屏内容显得十分不友好。随着用户上传竖屏内容的增多,B站增加了支持视频竖屏全屏播放的功能。特别用心的设计细节还在于:当视频内容为横屏模式播放时,「全屏」按钮的图标为左右方向的箭头;而当视频可竖屏播放时,「全屏」按钮则会显示为上下向的箭头图标。
很多App的引导页都是精心设计的,除了必要的功能性也兼具美感。「Soul」App干脆直接将引导页做成了展示好看手机壁纸的地方。利用起闲置的空间为用户提供展示自己摄影作品的平台,加强了平台与用户群体的互动性,也一定程度减少了用户等待引导页的焦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