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大家好,我是廖尔摩斯,欢迎来到设计大侦探——一个以分享深度的产品体验为主的设计媒体,目标是拆解全球 1000 个优秀的产品!
往期拆解:
今天向大家分享一款极具个性、让我一见钟情的英文单词学习APP——Vocabulary,希望你能从这篇产品体验分析中有所收获。如果你觉得我们的文章有价值,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1. 产品简介
Vocabulary 是一款专注于很酷、但不常见的英文单词学习的移动APP,专为渴望超越平凡的语言爱好者打造,它通过类似短视频的"刷词"交互方式,将枯燥的词汇记忆转变为轻松愉悦的体验。
这款APP的设计风格和它的定位一样,简约、极致而充满独特性,首页每次只展示一个单词,用户只需上下滑动即可切换学习内容,大大降低了传统背单词的心理门槛。从我第一次下载打开,就被它独特的设计风格深深吸引,因此有了这篇文章的分享。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 APP 还是 2025 年 Apple 设计大奖视觉图像类的入围作品。
2. 目标用户
Vocabulary的定位非常精准,它不是面向大众的普通英语学习APP,而是专为追求语言深度的英文爱好者打造。在这个平台,你接触的不是apple、run这类基础词汇,而是petrichor(雨后泥土的芳香)、sonder(意识到每个陌生人都有着复杂人生的感受)和effulgent(光芒四射的)等英语中最稀有、最优美、最能引起内心共鸣的单词。
做个类比,Vocabulary就像一款专注于中文繁体字学习的APP,专为那些对中文繁体字有浓厚兴趣和探究欲望的中文爱好者设计。
3. 价值主张
Vocabulary的价值主张是为渴望超越平凡的语言爱好者打造一款收录最稀有、最美丽、最能引起共鸣的英文单词学习APP。它提供独特的刷词式学习体验、多维度的学习体系和个性化的学习模式。
- 精选的诗意、罕见和高级单词集;
- 每个单词配有真实音频发音;
- 揭示单词丰富历史的词源信息;
- 展示单词在自然语境中的使用示例,特别适合作家、好奇心强的人或任何将语言视为艺术形式的人;
无论你是重新爱上文字,还是想扩展自己的表达工具包,Vocabulary 都是探索语言之美的最佳伴侣。
4. 产品团队
一个小规模但才华横溢、热情洋溢的产品研发团队——Monkey Taps。他们采用100%远程办公的协作模式,以"打造促进积极思考和个人成长的简单应用"为愿景。团队秉承极简主义、用户中心和成长导向的核心价值观,已为用户开发了数款热门产品,而Vocabulary正是他们的代表作之一。
1. 分布式新手引导,个性化用户学习体验
当你首次打开 Vocabulary 这款 APP,很可能会立即被它吸引。这是我见过最出色的新手引导(Onboarding)设计之一——不只是普通的注册流程,而是一次精心打造的用户需求收集与学习路径定制体验。通过渐进式提问、个性化推荐和界面定制选项,它帮助用户快速融入专属学习场景,增强初次使用的代入感,并显著提高长期使用的可能性。
设计亮点
- 分步提问,逐层递进:从基础信息(年龄、目标、学习时间)到学习偏好(兴趣话题、学习水平、学习目标),通过逐步引导,降低用户填写信息的心理负担。
- 个性化推荐:根据用户回答,应用生成定制化的学习内容和单词推送,提高相关性和学习积极性。
- 仪式感与承诺机制:流程中融入"你每天愿意花多少时间学习?""你的学习目标是什么?"等问题,帮助用户建立明确承诺,增强持续学习的动力。
- 定制化外观:支持用户选择图标风格、应用主题和桌面小组件,让用户在功能和视觉两方面产生"拥有感"。
设计思考
Vocabulary的新手引导其实充分利用了渐进披露原则,巧妙避免了信息过载,同时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序列构建用户档案,为后续个性化推荐奠定基础。这种设计不仅尊重用户的认知限制,还创造了探索与发现的体验,使学习过程变得愉悦。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样的设计有效降低了用户抵触情绪,提升了初始参与度。不过我认为引导流程仍稍显冗长,若能精简几个步骤,用户体验将更加出色。
知识卡片:
渐进披露 (Progressive Disclosure):一种信息设计原则,通过分阶段展示内容,避免一次性呈现过多信息导致用户认知负荷过重。它像是逐步揭示谜底的过程,只在用户需要时才展示更深层次的信息,确保每个阶段的复杂度都在用户可以轻松理解和处理的范围内。
2. 像刷短视频一样学习单词
当你打开 Vocabulary,你会发现页面设计极其简洁,只呈现一个单词和底部的菜单栏。用户通过上下滑动即可切换单词,每次都会展示一张全新的学习卡片。这种设计巧妙地将背单词转化为类似刷短视频的轻量体验,既保持了随机性又营造出沉浸感。这正是他们秉承的极简主义(Minimalist)设计价值观——我们相信以最高效的方式完成伟大事物,我们追求简单、精简的解决方案,不断提炼,直至剩下的只有必要之物。
设计亮点
- 短视频式交互:用户每次滑动,都会随机出现一个新单词,伴随释义、音标、例句和发音,营造"刷内容"的愉悦感。
- 碎片化学习:将背单词拆解为几秒钟的小片段,不再是冗长的列表或课程,大大降低学习门槛。
- 多变性与惊喜感:用户无法预知下一个单词是什么,带来随机性的"探索式快感",类似刷视频和抽卡机制。
- 极简美学设计:米色背景、黑色字体、充足留白,让用户专注于单词本身;功能按钮(收藏、分享、练习)统一采用线性图标,减少视觉干扰。
- 学习路径灵活:在菜单底部,你可以随时选择按主题学习或参与游戏化练习。既能"刷新单词",也可进入"Practice(练习)"进行巩固复习,同时满足轻量学习和系统学习的需求。
设计思考
Vocabulary 巧妙地运用多巴胺驱动的随机奖励机制来设计学习方式,将传统单词学习转变为类似短视频的"刷词"体验。通过随机展示与连续下滑的设计,它把学习任务拆分为轻量级循环,创造出愉悦的学习感受。这种设计成功地将枯燥的记忆任务转化为有趣的探索过程,有效提升了学习动力和持久性。
知识卡片:
多巴胺驱动的随机奖励机制(Variable Rewards)是一种源自神经科学的行为设计原理。当人们遇到不可预测的奖励时,大脑会释放更多多巴胺(一种与愉悦感和动机相关的神经递质)。这种机制比固定奖励更能激发强烈的期待和满足感。
3. 手机截图立刻预判用户意图
当用户截图屏幕时,系统立即智能识别并生成精美排版的分享卡片,准确预判用户的分享意图,让传播过程更加流畅。
设计亮点
- 预判用户意图:用户截屏时,系统即时识别这一行为,自动生成"可分享卡片",减少额外操作。
- 卡片式内容包装:学习到的单词被重新排版,形成干净的卡片风格图像,在社交平台上更具视觉吸引力。
- 一键分享通路:底部直接展示 Facebook、WhatsApp、Message 等分享渠道,缩短了从学习到分享的路径。
- 多模态保存:除了直接分享,还支持保存图片、复制文字和加入收藏,满足用户各种场景需求。
设计思考
Vocabulary 的截图检测功能其实应用了用户意图预测这一设计原则——当系统检测到用户截屏行为时,立即推断用户想要分享所学内容,并提供相应服务。这省去了用户需要明确表达"我要分享"的步骤,创造出更流畅、无缝的体验。
知识卡片
用户意图预测(User Intention Prediction):用户意图预测是一种设计理念,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数据来预先识别并响应用户可能的下一步操作。
4. 自定义收藏夹
用户在学习单词时可以将单词加入自定义收藏夹(Collections),这一功能不只是简单的收藏,而是类似花瓣、Pinterest那样创建主题集合。系统支持用户自行归类整理,并能基于这些收藏夹开展专项学习,从而打造更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设计亮点
- 个性化归类:用户可创建不同收藏夹(如"情绪词汇""学术用词"),实现学习内容的自由组织。
- 收藏即学习:单词加入收藏夹后立即成为专项学习内容,用户可快速聚焦特定词汇进行强化。
- 灵活学习路径:既可在日常随机刷词中积累收藏,又能进入"Collections"进行系统复习,兼顾探索与目标学习。
- 分类建议:系统提供分类推荐,帮助用户快速建立合适的学习体系,降低操作成本。
设计思考
Vocabulary 的自定义收藏夹功能巧妙地运用了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中的自主性需求,让用户完全掌控自己的学习路径,从而激发更强的内在动机。这种设计将用户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选择,培养了对学习过程的掌控感。同时,当用户看到自己创建的收藏夹日渐丰富时,也满足了胜任感需求,进一步增强学习动力。这一理论应用贯穿整个产品设计,包括后续的学习、练习和系统设置等环节。
知识卡片: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这是一种研究人类动机的宏观理论,探讨了影响人类行为和自我调节的因素。该理论认为人类有三种基本心理需求:自主性(Autonomy)、胜任感(Competence)和关联性(Relatedness)。满足这些需求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内在动机和最佳功能至关重要。
5. 精美、极具个性和差异化的插画设计
除了极具创新的「刷词」体验,Vocabulary 的界面设计令人一见钟情、过目不忘。他们创作了大量精美、极具个性和差异化的插画设计,这些设计不仅难以复制或模仿,更打造了独具一格的视觉符号,为用户带来了极致的视觉体验。
设计亮点
- 高识别度:各类别(动词、名词、文化、情绪等)通过高度抽象直观的插画呈现,使用户一眼便能识别功能或分类。
- 风格统一:采用一致的色彩体系(米色背景 + 蓝绿/红点缀)与线条风格,确保整体界面的协调性和视觉一致性。
- 差异化竞争力:在市面上众多使用常规图标或纯文字分类的产品中,Vocabulary 凭借独特插画建立鲜明辨识度,强化品牌特色。
- 趣味性与亲和力:精美插画有效弱化单词学习的"工具感",营造轻松氛围,鼓励用户更积极地探索界面。
设计思考
Vocabulary通过精心打造的原创插画系统建立了独特的品牌识别度。这些插画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更重要的是创造了情感连接。当用户与这些充满个性的视觉元素互动时,产品从纯功能性工具升级为具有情感价值的伙伴,大大增强了用户粘性和品牌忠诚度。这种差异化设计还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其在同质化严重的教育类应用中脱颖而出。
6. 通过自定义组合实现灵活专项学习
Vocabulary 支持用户灵活组合平时积累的单词。无论是Make your own mix,还是用户平时点赞收集的 Favorites,自己导入的 Your own words 以及 Collections,用户均可基于这些分类快速生成专属练习集,满足不同学习需求。
设计亮点
- 高度灵活性:用户不再局限于系统预设分类,可自由组合已有单词。
- 个性化路径:通过 Favorites、Collections、自定义单词等入口,创建真正专属的学习集。
- 目标驱动学习:用户可针对特定主题、场景或考试目标,灵活搭建专项词库。
- 轻量操作:界面直观,仅需简单点击即可完成组合,降低操作负担。
设计思考
如我们在「收藏夹」部分所述,Vocabulary 的自定义组合专项学习为用户提供了完全的自主性和个性化体验。与传统线性背单词方式相比,Vocabulary让用户通过"自由组合→专项练习"的流程获得更强的掌控感和持续学习动力。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学习体验,还在产品层面显著增强了用户粘性和长期留存。
7. 多维度、模块化分类学习体系
Vocabulary 将词汇体系系统化拆解,提供多种分类维度(难度、场景、语言来源、词性、文化等),让用户根据个人目标灵活选择学习路径,提升学习的针对性与可控性。
设计亮点
- 多维度分类:涵盖难度(Beginner / Intermediate / Advanced)、场景(Business、Travel、Science)、语言来源(French root、Latin root 等)、词性(Verbs、Nouns、Adjectives)等多个维度。
- 目标导向学习:用户可根据考试目标(如 GRE、SAT)或兴趣领域(如 Literature、World cuisine)进行专项练习。
- 系统化结构:将复杂的词汇学习内容模块化,降低用户的选择成本。
- 探索与精进并重:既支持随机探索新词,也能快速定位系统复习或专项学习,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学习需求。
设计思考
Vocabulary 将庞大的词汇体系拆分为各个独立维度,使其更易理解和使用。这种设计既降低了学习的心理负担,又满足了用户个性化学习路径的需求,让用户能像搭建积木一样构建自己的学习计划,增强了产品的可用性和学习效果。对了,如果你还记得顺丰速运的 18 种寄件方式,你就能理解这种多维度拆分适用于各种行业的产品。
8. 游戏化的练习模式
Vocabulary 不仅提供被动的"刷词"学习,还设计了多种练习模式,让用户进行系统化复习与巩固。这些练习通过游戏化交互方式丰富了学习体验,减轻了枯燥感,帮助用户完成"学习 → 练习 → 强化"的完整学习闭环。
设计亮点
- 多样化练习:包括 Guess the word、Match synonyms、Meaning match、Fill in the gap 等多种练习形式。
- 挑战模式:提供 Sprint、Perfection、Rush 等挑战玩法,增强紧张感和成就感。
- 游戏化体验:练习融入游戏化机制,降低单调感,使学习更有趣味。
- 学习闭环:从新词学习到练习复盘,帮助用户完成知识巩固与强化,提升学习效果。
设计思考
为什么要加入练习?单向的学习是静态的,而练习是动态的,它是产品和用户真正的交互。Vocabulary的游戏化练习设计巧妙地将认知负荷高的词汇复习转变为轻松愉悦的游戏体验,有效缓解了学习疲劳。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用户练习的积极性,还通过多样化的交互形式强化了记忆效果。更重要的是,游戏化元素与学习目标的结合为用户创造了"有意义的游戏"体验,将单词记忆从枯燥的任务转变为充满成就感的活动。
各位朋友,如果你也关注了我们的另一个公众号侦探课堂 GoUX,你会发现我们每一张知识卡片底部的「练一练」正是借鉴了这一模式。只不过我们缺少了APP作为载体,所以你还无法完全体验到其中的学习乐趣。
知识卡片:
游戏化设计(Gamification):一种产品设计创新策略,将游戏元素、机制和思维模式融入非游戏环境中,旨在提高用户参与度、解决问题能力和学习动力。这种方法借鉴了能长时间保持玩家注意力和热情的游戏核心机制,将其巧妙转化为促进特定行为或实现目标的工具。
9. 个性化 UI 风格设置选项
不要忽略「系统设置」这个模块,虽然在其他APP中这可能不值一提,但Vocabulary却能带给你意外惊喜。它提供了高度个性化的设置选项,让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调整UI风格、应用主题、语音风格、提醒频率和桌面小组件。这些定制化选项充分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使这款学习工具真正成为"专属于自己"的体验。
设计亮点
- 多样化定制:用户可自由选择主题色、界面风格和应用图标样式,增强视觉归属感。
- 语音选择:支持多种英语发音(美式、英式、澳洲等),满足用户在不同学习场景下的口音偏好需求。
- 小组件与提醒:提供桌面小组件和灵活的学习提醒,让学习自然融入日常生活。
- 全方位拥有感:通过个性化配置,用户不仅是使用者,更成为"共同设计者",从而建立对产品的深度归属感。
设计思考
Vocabulary对个性化设置的重视体现了其对用户体验细节的深刻理解。这些看似简单的定制选项实际上构建了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情感纽带,让学习工具成为个人专属伙伴,而非冰冷的功能集合。更重要的是,这种个性化设计通过满足用户的表达需求和审美偏好,明显提高了产品粘性和用户满意度,展现了情感化设计在工具类产品中的成功应用。
1. Vocabulary 的产品定位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Vocabulary的成功展示了"小而美"和"大而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产品设计理念之间的差异。
"小而美"是专注于解决特定问题或服务特定用户群体的设计理念,强调精准定位、极致体验和独特价值。这种模式在海外非常普遍,产品往往只针对一个问题、一个特定人群,然后将其做到极致。
"大而全"则是另一种常见于国内互联网产品的设计思路,追求功能全面、一站式服务和广泛覆盖。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满足用户多元需求,减少用户在不同应用间切换的成本,但产品往往设计繁杂,用户体验不佳。
从Vocabulary的产品分析中,我认为它是"小而美"的典范,其成功源于对产品边界的清晰认知和对用户需求的深入理解。它不追求服务所有英语学习者,而是专注为特定群体提供差异化价值,通过精准定位和极致体验建立起难以撼动的用户忠诚度。
对创业者和设计师而言,Vocabulary 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相比盲目追求功能繁多、覆盖面广的产品设计,找准特定人群的真实痛点,为他们提供有温度、有深度的解决方案,往往更能打动用户心智。
值得注意的是,Monkey Taps成功地将Vocabulary的模式复制到多个场景,设计了一系列成功产品,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矩阵。这种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功,创造了一条从"小而美"到"大而全"的独特发展路径。
2. Vocabulary 的设计策略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
创新、互动、多变、自主性、胜任感——Vocabulary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实在太多。如果没有亲自体验过这款产品,你很难想象一个学习APP能设计得如此轻快、愉悦,让人真切感受到设计的优雅与魅力。
Vocabulary的设计策略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教育类产品可以巧妙融合短视频模式,适应快节奏时代的用户习惯。通过精美的设计与优质内容的结合,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转变为一种沉浸式的愉悦体验。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Monkey Taps的设计价值观——极简主义、数据驱动、以用户为中心、自我负责、协作和以成长为导向。他们的产品清晰展现了优秀价值观对团队的重要性。如果你只关注增长和利润,产品或许会成功,但难以打造出对用户、对社会真正有价值的作品。
最后,我特别想给Vocabulary提一个建议,那就是支持中文注释,让中国用户能真正体验到这款产品最核心的价值和最具魅力的内容!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希望你能分享给更多热爱设计的朋友!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设计大侦探」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AIGC互联网产品设计实践
已累计诞生 754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为下方 2 条评论点赞,解锁好运彩蛋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