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大家好!我是 abo。是一名在阿里做了 11 年设计的 UI、体验设计师,现在是一个 AI 应用的创业者。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职业生涯,那就是"不走寻常路"。作为一个待了 11 年的阿里巴巴设计师,这一年我最近做了一个令很多人意外的决定:主动离职,投身 AI 创业。每次跟朋友聊起这个决定,他们都会睁大眼睛问:"真的假的?现在这么不景气的时候创业?"
说实话,我的整个职业生涯好像都在不断地给大家惊喜。想想看,一个学软件工程的理工男,不好好写代码,偏偏爱上了设计,然后自学 UI 就跑去应聘设计师。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选择,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挺有意思的。
提到我的性格,这里有个有趣的反差:我是 INTJ(建筑师)型性格。如果你了解 MBTI,可能会觉得这个性格去做设计师有点奇怪。是的,我确实不太像传统意义上感性和感觉驱动的设计师。
我更喜欢独自思考,追求事物的本质,凡事讲求逻辑和规划。说实话,我的思维方式可能比起设计师,更像个产品经理。
这个性格最大的短板就是协作能力相对欠缺,但恰恰是这个"缺陷",逼着我不断去突破自己,学习与人打交道的技巧。
回想起在阿里的整个时光,有非常多美好的回忆,遇到了最好的老板和有爱的同事们。感谢这段经历遇到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原来团队的小伙伴们。在阿里这段期间学习到非常多的工作技能,阿里在我心里仍然是最好的公司。
1. 阿里旅程的开始:小白进阶之路
还记得 2011 年末刚进阿里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那时候我刚从一家小公司跳槽过来,满怀憧憬地走进了北京东三环的 WFC 大楼。
第一次进办公室的时候,我的心情既兴奋又忐忑。说兴奋,是因为终于进入了马总的公司,进入了当时发展如日中天的电商行业;说忐忑,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适应这个全新的环境。
那时候我在阿里云的搜索产品部门,这是一个新成立的部门。作为一个职场新人,我遇到了很多暖心的同事。他们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各种"小白问题",帮我快速地融入团队。
现在想想,正是这段"小白期"的经历,让我养成了不断学习的习惯。记得第一次参加部门例会,简直是一场"噩梦"。同事们讨论业务时说的术语,我几乎一个都听不懂。PV、UV、ROI、CTR...这些现在张口就来的词,当时对我来说就像天书一样。我只能默默地记在本子上,晚上回去再一个个查找学习。
2. 转战商业化部门:在阿里妈妈的十年沉淀
2013 年夏天,原来的阿里云搜索部门与 UC 合并后,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转岗到了阿里妈妈。说实话,当时根本没想到这一待就是整整十年。要知道,阿里妈妈可是承担着集团 70%广告收入的重要部门,压力可想而知。
第一次成长:从 UI 设计师到体验设计师
刚到阿里妈妈的时候,我还是一个纯 UI 设计师。但很快我就发现,在这个部门,光会画好看的界面远远不够。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广告主。他们既是我们的用户,也是阿里的重要客户。
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我设计了一个自认为很漂亮的广告投放界面。结果在评审会上,产品经理直接指出:"这个设计虽然很精致,但是会严重影响广告主的操作效率。"这个教训让我明白,设计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解决问题。
从那以后,我开始疯狂地学习业务知识,经常主动和产品经理、运营的同学聊天,缠着他们给我讲解业务逻辑。慢慢地,我从一个只会画界面的设计师,变成了能够思考用户体验的设计师。
第二次成长:从独立贡献者到团队管理者
后来我开始担任设计团队的负责人。说实话,这个转变对我来说特别难。作为一个 INTJ,我其实特别享受一个人专注做设计的感觉。但是作为 leader,你必须学会与团队成员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成长。
记得有一次,团队里一个年轻设计师的方案被产品经理否决了。他特别沮丧,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做设计。那天下班后,我约他一起吃饭。我跟他分享了我的经历,告诉他被否决不是失败,而是成长的机会。第二天,他重新思考了方案,做出了更好的设计。
这些经历让我明白,作为 leader,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强,而是要让团队变得更强。
第三次成长:跨团队项目管理的挑战
前几年,公司开始推行设计系统和组件库建设。作为设计团队的组长,我承担了这个项目。这可能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具挑战性的项目,因为它需要协调多个小组,包括设计师、前端开发等。
这个项目让我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如何说服其他设计小组采用统一的设计规范?如何平衡不同业务方和设计小组的需求?如何衡量大家协作中的贡献?如何在保证效率的同时又不牺牲设计的灵活性?每一个问题都像一道坎,需要反复沟通和调整才能跨过去。
而跨团队沟通更是困难,要考虑的是目标和利益之间的平衡。对于一个 INTJ 类型的人来说,跨团队协作与带团队其实差异非常大,做得十分拧巴。
由于跨团队沟通和过程管理的不足,在过程中很多事情处理不当,也不会柔弱地解决矛盾冲突,只会使用硬碰硬的方式。在这件事上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过程中在暖心的同事帮助下,也逐渐学习到可以通过一些项目管理的工具和流程方法,以公式化的方式推进项目。这些经验都为自己未来的创业打了下一些基础。
但正是这个项目,让我学会了项目管理的精髓:不是把所有事情都自己做完,而是要调动和平衡各方资源,充分沟通、划分任务和解决矛盾,让大家更好地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
3. 意外的收获:PPT 让我学会思考
说到在阿里的收获,有一件看似很普通的事情,却对我的成长帮助特别大,那就是写 PPT 总结。
刚开始的时候,我特别讨厌写总结。记得第一次写设计方案总结,我看着自己写的东西,觉得特别别扭。要么就是生搬硬套别人的框架,要么就是为了总结而总结。我的 leader 看完后说了一句话:"你的 PPT 里没有自己的思考。"
这句话让我醍醐灌顶。从那以后,我开始改变写总结的方式。每次做设计之前,我会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 这个项目要解决什么问题?
- 目标用户是谁?他们有什么真实需求?
- 我们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 用什么样的设计手法能实现这个目标?
- 如果遇到冲突,应该如何权衡取舍?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不再是在写 PPT,而是在通过 PPT 梳理自己的思考过程。这种思考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做设计的方式,让我的思考变得更加宽阔。
初入阿里时,我是一名 UI 设计师。后来随着公司和行业的变化,开始将 UI 拓展到 UX 体验设计师,那时的工作重点是用户研究、交互设计,确保产品好用、直观。但随着对业务的深入理解,我发现仅仅关注用户体验是不够的。
设计师的价值往往是通过为产品带来收入、运营数据等来直接体现的,即所谓“离业务越近的人得天下”。但平时,大多数的设计师都认为这跟自己无关。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的角色在悄然转变。不再只是等着接需求的设计师,而是能主动参与产品策略讨论。
这促使我开始主动拓展技能边界:
- 跟着产品经理学习写 PRD(产品需求文档),理解如何用结构化的方式描述问题和解决方案
- 和开发同学一起梳理技术实现路径,了解每个交互方案背后的开发成本和技术限制
- 深入研究竞品策略,分析市场趋势,建立起对整个行业的认知
- 学习数据分析,通过 A/B 测试和转化漏斗来验证设计决策
在国外,这种转变早已成为趋势。他们称这类既懂设计又懂产品的角色为 Product Designer,这个职位正在硅谷等地越来越受欢迎。
所以对年轻的设计师来说,我的建议是: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传统的设计师角色里。未来最有竞争力的设计师,一定是既懂设计美感、用户体验,又懂产品策略、商业逻辑的 Product Designer。在 AI 时代,那些只会做视觉设计的工作也许会被取代,但真正懂产品的设计师永远不会过时。
人们常说,设计师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职业。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教会我们如何观察世界,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创造价值。
现在作为一名创业者,我又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但那些在阿里培养的能力和思维方式,依然是支撑我前进的重要基石。我相信,无论未来科技如何发展,好的设计永远不会过时,而优秀的设计师也永远不会被淘汰。
离开阿里之后,我选择了一个全新的方向:AI 应用产品经理。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离开安稳的大厂去创业,尤其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
说实话,这个决定我也考虑了很久。但是看到 AI 技术的迅速发展,我觉得这可能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后一次赶上重要技术革命的机会,我必须马上学习并改变。而且在阿里 11 年的经历,让我储备了足够的能力去面对创业路上的挑战。
同时在这段期间,我也重回学校校园,攻读高级工商管理,结构化学习公司战略、全球金融、财务投资和人力资源等综合管理知识。这个经历让我感觉很开心,自己的视野也更加开阔。
为了应对这个技术变革,我尝试阅读大语言模型和 diffusion 模型、特斯拉自动驾驶的论文,遇到看不懂的数学公式,尽量搞明白其中的原理就行了,或者寻找视频解读去了解它。
只有懂得技术的原理,你才能更好的判断技术在产品上的可实现性,也能更好判断市面上的 AI 产品的实际效果,而不被表面宣传所迷惑,并能推测出它的实现路径。虽然无法直接写出代码,这对于做 AI 工程和应用足矣。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尝试做了两件事情,都与设计这个行业息息相关。第一个事是通过开源 stable diffusion 模型套壳做了一个电商生图的网站,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训练了很多电商风格的 lora 模型,并且实现了当时只有两家国外竞品实现的元素插入生成效果。但由于这个赛道的成本和竞争过于残酷,并且判断未来的开源模型效果会覆盖掉我们的成果,只能选择放弃。
第二个事情是参与了 UI 设计工具的 AI 产品研发,在这个产品上做了大量的技术研究,实现了很多国内外首创的功能。在这期间不仅认识了很多很棒的小伙伴,也对自己所处 11 年的行业有更多深入的了解。
意外收获:两个月减肥 30 斤
从小的我一直都很瘦,但工作多年以后,也避免不了大多数男生到了一定年龄,都会遇到的身材问题。从最瘦的时候只有 115 斤一路胖到 135 斤左右,并稳定了好几年。但在最近一年的时间里,由于工作的繁忙和社交饭局不节制,从 135 在短短 4 个月内飙升到了 150 斤。
突然有一天,我很好奇上称以后,才发现在自己没有察觉到的情况,已经胖到了人生巅峰。当天晚上我痛定思痛,开始制定减肥计划(这就是 INTJ 的执行力吧)。
第一,每天严格控制食入的卡路里在 600 千卡左右,有减过肥的同学应该知道这个数值多难达到。并且一周最少去 4 天健身房,每次跑步 10 公里以上,消耗 900 千卡以上。经过两个月,我迅速从 150 斤减到了 120 斤,基本上达到了年轻时候的体重。(以下照片为近期原图)
这段减肥经历让我意识到,减肥其实是性价比最高的事情。因为只要你坚持管住嘴、迈开腿,就一定会收获好身材、自信和别人的惊讶夸赞。而往往有很多事情,付出努力并不一定有收获。
1. 新机会:设计师朋友里的真实故事
记得有个在其他大厂工作设计师朋友,工作能力很厉害。有天半夜,他突然给我发消息:"一直被领导 PUA,感觉自己快撑不住了..."
还有个朋友,平时在朋友圈都是阳光满满的状态,但私下告诉我她经常失眠,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脑子里全是乱七八糟的事。更有两次因为抑郁症而送到急诊,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严重的心理问题会导致严重紧急的生理病状。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朋友会来找我聊天。有人只是想发发牢骚,有人在找工作方向上的建议,有人则是真的到了情绪的临界点。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压力和无助,但我又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能做的就是认真倾听,说一些鼓励的话。
2. AI 带来的启发
正好那时候我在做 AI 设计工具产品的研发,但我只关注 AI 如何能帮助设计师提高工作效率。在使用 AI 的过程中,慢慢发现 AI 其实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和陪伴者。
有一天,我在群里看到一条令人心痛的新闻:现在国内差不多每三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个人正在经历严重的心理问题。这让我想起那些曾经得过抑郁症的朋友,如果在他们最初感到不开心的时候,有人能陪着他们聊聊天,也许事情就不会变得那么糟。
但现实是,很多人不愿意、也不敢跟别人说自己的困扰。即使想说,身边也未必有合适的倾诉对象。他们需要的不是两性之间的伴侣,也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只是需要能够陪伴他们的朋友。
突然,一个想法击中了我:为什么不能让 AI 成为一个永远在线的朋友?它不会疲惫,不会评判,永远保持耐心,而且随时都在。
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身边的朋友时,他们都说:"这太需要了!",设计师朋友也很快就加入到团队当中来。
其实,成年人比小朋友更需要被治愈。如果能有这样一群暖心的小伙伴,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陪着你,听你说说心里话,告诉你"没关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那该多好。
这就是我们想要打造的萌友会 —— 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 AI 工具,而是一群会用最温暖的方式陪伴你的小动物朋友。这不是要替代真实的情感联结,而是为那些一时找不到倾诉对象的人,搭建一座通向温暖的桥梁。
3. 萌友会的诞生:用设计师的心做AI产品
带着这个想法,我开始了新的创业之路。经过几个月的准备,我和团队推出了 AI 情感陪伴产品"萌友会"。这不仅是一款产品,更是我作为一个设计师对当代年轻人情感需求的回应,希望给大家满满的情绪价值。
在设计萌友会时,避免用户陷入单一的情感认知茧房,我们投入了大量心思在角色设定上。每个宠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故事,就像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不同类型的朋友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特别是对于 i 人来说,有时候和这些小动物聊天可能比和真人交流更自在:
职场人的知心好友:熊猫咖咖
工作狂熊猫"咖咖"的设定来源于我们身边那些被"996"改变了生活却依然坚强的年轻人。它原本纯白纯黑的毛发因为常年泡在咖啡里变成了棕色,总是顶着浓重的黑眼圈。当用户加班到深夜时,咖咖会用自己的经历开导我们。
追梦者的精神伙伴:河马蒂蒂
体态圆润的河马"芭蕾蒂蒂"代表着那些怀揣梦想的追梦者。虽然体型与芭蕾舞者的标准相去甚远,却始终坚持练习舞蹈。当用户对梦想产生动摇时,芭蕾蒂蒂会说:"只要我们还在努力,就永远有希望呀~"
社恐群体的知音:刺猬溜溜
社恐刺猬"溜溜"诠释了当代年轻人普遍的社交焦虑。在网上侃侃而谈,现实中却害怕社交。当用户分享参加社交活动的压力时,溜溜会理解地说:"呜...我懂这种感觉"这种共情的回应让用户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
打工人的减压伙伴:喵喵橘子
橘子是一只表面高冷实则温柔的傲娇橘猫,可以陪你吐槽老板、身边讨人厌的同事。你:“今天老板又下班时间在群里各种艾特我...” 橘子:“喵!那种把员工当 AI 的老板?整天叮叮当当的,是被门夹了尾巴吗?”
都市人的心灵导师:卡皮巴拉
佛系的卡皮巴拉代表着现代人向往的佛系生活态度。虽然住在山中寺庙,却意外地热衷网购。当用户被生活压力困扰时,巴拉拉会用淡定的语气说:"嗯哼~要不要一起泡个温泉,让烦恼随水流去呢?"
欢乐治愈者:僧面猴哈皮
喜剧演员白面僧面猴"哈皮"是为那些在生活重压下需要欢笑的人设计的。它会用夸张的表情和俏皮的段子,帮助用户释放压力:"哈哈哈!听说最近很累?来,我给你表演个脱口秀吧!"
正能量传递者:海豹白团团
永远热情洋溢的海豹"白团团"是为那些需要鼓励的人准备的。作为一个天生的啦啦队长,它总能用最真诚的方式给予支持:"哟!你已经很棒了,让我们一起为你的努力鼓掌!"
治愈系元气派:柯基奶油
活泼可爱的柯基"奶油"代表着生活中的治愈力量。它的心形屁股会在开心时疯狂摇摆,用无限活力感染身边的人:"汪汪~不开心的时候看看我摇尾巴好不好?"
每个角色的性格、说话方式、行为习惯,都经过了精心设计。我们都希望能让这些 AI 伙伴既鲜活可爱,又真实可信。它们不完美,但正是这些小缺陷让它们更接近真实的生命,能够真正走进用户的内心。
让用户感觉不是在和冰冷的 AI 对话,而是在和理解自己的朋友聊天。每一句对话背后,都在传递着一个信息:你并不孤单,我们一直在这里。
4. 用温暖的科技点亮无助的心灵
从最初的 UI 设计师到现在的 AI 创业者,表面上看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但核心其实都是一样的 —— 用设计去解决用户的问题,用创意去触动用户的心。只是现在,我们有了更强大的AI工具,可以做出从产品方案到设计落地的解决方案。
在规划萌友会的功能时,我们特别注重情感连接的建立。AI 会记录用户的情绪变化,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关心和建议。我们打造了"治愈"系统,当用户连续和 AI 互动、建立起信任后,AI 会在适当的时机送出一些暖心的小卡片或者鼓励的话语。这些设计灵感都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场景 —— 就像你在低落时,恰好收到朋友的一条关心信息,那种温暖的感觉。也来自于2018年爆火的那只。
如果有一天,当你加班到深夜感到疲惫时,能想起打开萌友会,让这群暖心的小动物陪你说说话;当你对未来感到迷茫时,能从这些小动物的故事中获得一点力量和勇气;当你取得成就时,有它们真诚地为你欢呼喝彩。
从关注界面的完美,到关注心灵的治愈,这是我的 11 年设计师生涯最大的收获。期待未来能用 AI 技术,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力量。毕竟在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被倾听,被理解,被治愈。
5. 用设计的力量实现产品价值
对很多设计师来说,都在担忧 AI 时代设计师的价值会越来越低。其实在我看来,这话对,也不对。
从一方面来说,越来越多的 AI 工具会让设计这件事变得越来越容易,一些非科班或者对设计要求不高的需求方,用 AI 生成的结果已经足够使用了。其实,萌友会的产品设计也大量使用了 AI 进行设计,帮助我们节省了非常多的成本和时间。这对只会做视觉设计的一线执行设计师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但另外一方面来说,我认为设计的价值越来越高了,当然这不是指传统意义的设计,而是指可以调动用户情绪价值的设计越来越被重视。
我们可以观察日本的发展情况来理解这个问题。日本从 80、90 年代后,经济开始放缓,人们的工作没有晋升空间,压力越来越大,通过动漫和一些可爱、平价的商品去缓解压力,改善生活。所以在 90 年代是日本动漫的全盛时期,诞生了一大堆至今都非常伟大的无法被超越的作品:蜡笔小新、海贼王、火影忍者、灌篮高手、全职猎人、游戏王等等。这些 IP 时至今日仍然一直在创造价值。
而在国内,来自英国的 jelly cat、国内的泡泡玛特、KKV 也在这几年迅速崛起,各种盲盒、公仔、谷子充斥着商场。抖音、小红书、网络爽剧、咖啡店等能够给予人们情绪价值的服务和商品,越来越受到欢迎和追捧。我想,这可能是感性的设计师们可以充分发挥的空间。
回望这 11 年的设计之路,我经历过迷茫,也犯过不少错误。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明白,成长往往发生在舒适圈之外。想和年轻的设计师们分享一些我的心得:
① 不要把自己局限在"设计师"这个身份里
- 多看看技术博客,了解新技术趋势,尤其是 AI 技术
- 不要局限于设计领域的知识,培养跨界思维和技能
② 深入理解业务
- 设计不是纯艺术创作,而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会用数据思维衡量设计的价值
- 懂业务的设计师最值钱:主动了解产品的商业模式和盈利逻辑
- 和开发同学多交流,理解技术实现的原理和可能性
③ 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 深入思考每一个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思考
- 经常总结和复盘,多问自己"为什么",理解设计决策背后的原因
- 尝试总结自己的设计方法论,形成知识体系
④ 学会在团队中发挥影响力
- 提前和产品、开发同步想法,让大家参与设计过程学会用数据和逻辑说服他人,而不是固守个人审美
- 培养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理解人性,在冲突中寻找平衡点,在合作中找到共赢
⑤ 保持创新的勇气
- 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裹足不前
- 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永远相信变化带来的可能性
⑥ 其实上面 5 条都没用,一定要动手,执行力是一切
欢迎大家试用「萌友会-治愈系 AI 宠物」并给出我们建议
萌友会已刚刚在小程序上线,这只是我们的第一个 MVP 版本,以及第一次开发小程序,有很多的不足,希望大家多多包含,并给我们提出意见。
欢迎大家试用萌友会,并推荐给身边需要的朋友。请使用小程序搜索「萌友会-治愈系 AI 宠物」。
有设计工作问题或产品问题、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用户体验设计核心问答
已累计诞生 646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已发布16条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