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2年11月ChatGPT发布以来,就不停有媒体和学术机构在讨论AI对就业的影响。之前OpenAI和微软都发布过一些关于最容易受AI影响的岗位的数据报告。
但更多都是停留在分析层面,而缺少一些实实在在的数据。
今天看到一份研究,收集和分析了近1.8亿份全球招聘信息,时间跨度从2023年1月到2025年10月。研究者是Henley Wing Chiu,Revealera(招聘数据提供商)的联合创始人,发表在Bloomberry上。
原文链接:https://bloomberry.com/blog/
先说明一下,这份研究主要是全球数据,但以美国市场为主。
我看完后觉得这个研究挺靠谱的。数据量大,方法也透明。他还用Indeed的数据做了交叉验证(Indeed报美国岗位下降7.3%,他的数据是8%),基本吻合。
美国的数据我觉得对我们还挺有参考价值的,尤其考虑到美国是2023年初ChatGPT爆火后开始大规模用AI,中国是2025年初DeepSeek爆火后才跟上。差了两年左右。
美国现在发生的事,可能就是中国未来一两年要面对的。
当然,中美就业市场结构不太一样,有些岗位需要谨慎看待。我会在文中具体说明。
基于这份研究,我想聊聊我的理解:AI到底在取代什么工作?哪些工作其实还挺安全?
先说核心观点:AI不是造成大规模失业的主因,同时,它的影响在不同类型的岗位上表现不太一样:执行类工作在下降,决策类工作相对安全。层级越高,受冲击越小。
更多求职方法:
2025年,招聘信息总量同比下降8%。
这个数字很重要,它是判断各个岗位是否异常的基准线。
一个岗位下降8%?那只是跟着市场走。下降20%、30%?那才是真的被冲击了。
反过来,市场下降8%的情况下还在增长,说明需求很强。
很多人讨论AI对就业的影响时,会忽略这个基准。他们说"某个岗位下降了10%,肯定是AI搞的",但其实市场整体就在下降。
所以我们要看的是:哪些岗位的下降幅度远超8%?哪些岗位在逆势增长?

下降最多的岗位里,有3个都是创意类:
- 计算机图形设计师(Computer Graphic Artists,包括3D艺术家、VFX艺术家等):-33%
- 摄影师(Photographer):-28%
- 内容写作者(Writers,包括文案、编辑、技术写作等):-28%
这不是一年的事。这些岗位连续两年下降。比如计算机图形设计师,2024年下降12%,2025年又下降33%。
记者(Journalist/Reporter)也在下降,-22%,刚好在Top 10之外。
但有意思的是,不是所有创意工作都在下降。
创意总监(Creative Director)、创意经理(Creative Manager)、产品设计师(Product Designer),这些岗位基本接近基准线,没有大幅下跌。
产生这种分发的关键我觉得在"执行"和"策略"的区别。
图形设计师的工作是什么?根据需求做图。摄影师呢?根据需求拍照。内容写作者?根据需求写文字。这些都是执行层面的工作。
AI现在恰好擅长这个——给它一个需求,它能快速输出。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即梦、豆包可以生成图片,Claude、GPT、DeepSeek、Qwen、豆包可以写文案。虽然质量不一定完美,但对于很多场景来说,够用了。
但创意总监、创意经理做的是什么?
他们要理解客户需求、做战略决策、判断什么方案更好、协调团队执行。这些需要大量沟通、判断、权衡。AI目前做不好。
平面设计师(Graphic Designer)和产品设计师表现也好于基准线,因为他们的工作涉及大量客户沟通和迭代。不是"给需求→出图"这么简单。
所以真正在下降的,并不是创意类的工作,而是那种单单只是做执行的工作。想法比执行本身更值钱的时代

市场整体下降8%,但有些岗位在增长,而且增速很快。
机器学习工程师(Machine Learning Engineer)+40%,增长最快。
这不是一年的事。2024年就增长了78%,2025年继续+40%。
整个AI基础设施的岗位都在增长:
- 机器学习工程师(Machine Learning Engineer):+40%(部署模型)
- 机器人工程师(Robotics Engineer):+11%(AI从屏幕走向物理世界)
- 研究/应用科学家(Research/Applied Scientist):+11%(开发专有模型)
- 数据中心工程师(Data Center Engineer):+9%(提供算力基础设施)
这很好理解。AI需要有人开发、部署、维护。公司不会只用OpenAI的API,他们要做自己的模型、自己的系统。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岗位:网红营销专员(Influencer Marketing Specialist,负责品牌和KOL合作)增长18.3%。
而且这也是连续两年增长(2024年+10%,2025年+18.3%)。
为什么?
我觉得可能和AI有关,但是反向的。
当互联网上充斥着AI生成的内容时,人们对传统渠道的信任度在下降。搜索结果?AI生成的。展示广告?AI设计的。冷邮件?AI写的。
但一个TikTok、YouTube的护肤推荐视频?那感觉还是真实的。
人们在AI泛滥的时代,反而更相信"人"。
所以网红营销反而在增长。
国内这个趋势可能更明显。小红书、抖音、B站的达人营销增长很快,MCN机构、品牌投放团队都在招人。这个岗位在国内应该也是增长的。作为一名博主,我自己也能感受到这两年的品牌营销需求很强。
如果你问大家"AI会取代什么工作",很多人会说:程序员、客服、销售。
但数据显示,这些岗位整体都挺稳的。
1. 软件工程师基本稳定
大部分软件工程岗位的下降幅度接近或好于8%的基准线:
- 后端工程:接近基准
- 全栈工程:接近基准
- DevOps:接近基准
唯一下降比较多的是前端工程。我猜可能和Cursor、Lovable、Bolt.new这些vibe coding工具有关。这些工具让非技术人员也能快速搭前端页面,可能挤压了一部分初级前端的需求。
但至少就短期和整体来说,软件工程师似乎还是很安全的。
因为AI让工程师更高效,不是让他们失业。
你给工程师配上Cursor、Claude Code,他们能更快完成功能、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公司不会因为工具好用了就裁人,反而会让这些人做更多事。
不过,AI编程工具能力的爆发依然还只持续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我觉得这部分的影响还需要再持续观察一段时间。
2. 客户服务代表只下降4%
客户服务代表(Customer Service Representative)下降4%,好于市场8%。
这挺反常识的。大家都觉得AI客服会取代人工客服,但数据不支持这个判断。
可能是因为AI客服很难替代人挨骂吧,在面对客户愤怒或困惑的时候,需要的是一个能理解他们、做出灵活判断的人,不是一个按脚本回复的机器人。
同理心和判断力,AI暂时替代不了。
3. 销售岗位整体稳定

销售岗位的表现也好于市场:
- 客户经理(Account Manager):+1.6%
- 销售总监(Director of Sales):+2.5%
- 收入总监(Director of Revenue):+10.2%
唯一下降的是销售运营专员(Sales Operations Specialist,-8%),可能因为CRM管理、数据分析这些结构化的工作,AI能帮上忙。
但销售本身还是需要人。
销售不只是发邮件、打电话。它需要理解客户需求、建立信任、谈判、判断什么时候该push、什么时候该退。这些高度依赖人际互动和判断力。
有意思的是,GTM工程师(Go-to-Market Engineer)增长了205%(虽然岗位数量少,没达到统计阈值)。
AI在赋能销售,不是取代销售。
公司需要懂技术的人用AI工具搭营销系统、自动化流程、优化转化率。但销售的核心——和客户建立关系、成交订单——还是得人来做。
这是整份研究里最扎心的发现。
市场下降8%,但如果按层级拆分:
- 高层领导(Director/VP/C-Suite,总监/副总裁/C级高管):-1.7%(好于市场6.3个百分点)
- 中层管理(Manager,经理):-5.7%(好于市场2.3个百分点)
- 一线员工(Individual Contributor,简称IC,指不带团队的基层员工):-9%(差于市场1个百分点)
层级越高,受冲击越小。
而且增长最快的岗位里,5个都是总监级别或以上:
- 数据工程总监(Director of Data Engineering):+23%
- 房地产总监(Director of Real Estate):+21%
- 法务总监(Director of Legal):+21%
- 软件工程总监(Director of Software Engineering):+14%
- 工程副总裁(VP of Engineering):+12%
为什么会这样?
AI赋能了高层领导,让他们不再需要那么多一线员工。
举个例子。以前一个VP想验证一个技术方案,得找工程师开会、讨论、让团队做原型。现在呢?打开Cursor,自己就能快速做一个原型出来。
以前一个产品总监想分析用户数据,得找数据分析师。现在呢?用Claude直接问,几分钟就能拿到答案。
AI让高层领导更独立,不再那么依赖大团队。
公司需要更多做决策的人,更少做执行的人。
这个趋势在创意行业也一样。创意总监稳定,创意执行下降。
Google去年裁了大量中层管理者,也是类似的逻辑。扁平化组织,减少中间层,让决策者直接对接执行者。
国内可能会有类似趋势,但要看公司文化。国内很多公司的管理层级更多,决策流程更长,AI能不能真的让高层"更独立",还不确定。但"一线员工受冲击最大"这个趋势,应该是一样的。
看完这份研究,我有几个感受。
第一,AI的影响是选择性的,不是普遍的。
不是"所有工作都危险",也不是"所有工作都安全"。关键看你做什么。
你的工作是"接受需求→输出结果"?那确实要小心。AI擅长这个。
你的工作涉及大量判断、沟通、权衡、决策?那暂时还比较安全。
第二,执行和决策的差距在拉大。
AI让执行变得更容易,但决策还是需要人。所以会出现一个很明显的分化:
会用AI做决策的人,效率暴涨,一个人能做一个团队的事
只会执行的人,需求在下降,因为AI可以代劳
这不是"有AI vs 没AI"的分化,而是"用AI做决策 vs 用AI做执行"的分化。
第三,不要过度焦虑,但也不要掉以轻心。
软件工程师、客服代表、销售岗位整体稳定,说明AI不会一夜之间大规模取代人。
但创意执行、医疗记录员这些岗位的下降也是真实的。
关键是知道自己在哪个象限,然后主动调整。
第四,中美有差异,但趋势值得参考。
这份研究以美国市场为主,有些岗位(比如医疗记录员、合规专员)在国内情况不一样。
但核心趋势——执行类下降、决策类稳定、AI基础设施岗位增长——应该类似。
因为时间差,美国现在发生的事,可能就是中国未来1-2年要面对的。
如果你想评估自己的岗位安全性,问自己几个问题:
1. 你的工作是执行还是决策?
日常是"按照指示完成任务"?要小心。AI会越来越擅长这个。
日常是"判断该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做"?相对安全。
2. 你的工作能被标准化吗?
有固定流程、固定输出格式?AI能学会。
每次都不一样、需要灵活应对?AI暂时做不好。
3. 你的工作需要同理心和判断力吗?
涉及理解他人情绪、做复杂权衡、承担责任?AI替代不了。
只是处理信息、生成内容?AI能帮上很多忙。
4. 你在什么层级?
一线员工?要么往管理/决策方向走,要么让自己成为"用AI做决策"的那种一线员工。
已经是管理层?学会用AI工具提升效率,价值会更大。
最后一个建议:主动学习用AI工具。
不是为了让AI替代你,是为了让AI赋能你。
软件工程师没被AI取代,反而因为有了Cursor、Claude Code变得更高效。销售也一样,GTM工程师需求暴涨,说明会用AI搭系统的销售更值钱。
关键不是AI会不会取代你,是你会不会用AI。
你觉得你的岗位在AI面前安全吗?你看到的AI对就业的影响是什么样的?欢迎评论区聊聊。
参考资料:
- 原文:Henley Wing Chiu, "I analyzed 180M jobs to see what jobs AI is actually replacing today", Bloomberry, 2025-11-03
- 数据来源:Revealera,1.8亿全球招聘信息(2023.01-2025.10)
- 交叉验证:Indeed报告(美国岗位同比-7.3%)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AI时代的设计师生存手册
已累计诞生 762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为下方 6 条评论点赞,解锁好运彩蛋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