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设计师如何巧用AI,帮1.4亿人找到好工作?

王姐站在县实验小学门口, 仔细整理着女儿的红领巾。直到那个矮小的身影彻底消失在晨读声中,她才掏出手机,屏幕上还沾着早饭时留下的油渍。她用力擦了擦,划开那个下载三个月却依然陌生的 APP 图标。很快,她就在满屏的招聘信息中渐渐迷了路,密密麻麻的小字挤作一团,分不清主次的信息杂乱排列,就连地址都需要贴近手机屏幕才能看清……

然而这不是个例,三线以下城市聚集着 1.4 亿就业人口,他们正经历着特殊的就业困境,当城市白领在招聘平台享受智能匹配时,下沉市场的求职者仍在信息迷宫中挣扎。

更多大厂案例:

大厂设计师如何巧用AI,帮1.4亿人找到好工作?

一、大字报革命:重构信息认知的底层逻辑

三线及以下城市、县域地区面临"就业机会少而散、求职信息触达弱、岗位匹配效率低"的复合型困境。这里的求职者画像鲜明,学历普遍在高中及以下、家庭角色明显、再就业困难的大龄群体、以及大量零工经济从业者。因此传统招聘平台"海投简历+复杂筛选"的模式在这里显得严重水土不服。需要针对下沉市场特性,以"视觉降噪、信息直给、易懂"为原则进行设计创新。

1. 视觉降噪

采用超大字幕流,降低单屏信息密度,精简冗余信息,配合高对比色彩,呈现关键要素,并适当控制视觉距离、文字间距、内容间距等。

大厂设计师如何巧用AI,帮1.4亿人找到好工作?

大厂设计师如何巧用AI,帮1.4亿人找到好工作?

这是基于真实招聘场景打造,高度还原线下求职的 58 招聘小程序列表页面。

2. 信息直给

优化信息内容,将复杂的的岗位名称、薪资、工作地点、年龄要求等内容进行设计精简,改善阅读体验让阅读感受如同浏览村口告示栏般简单直接。

大厂设计师如何巧用AI,帮1.4亿人找到好工作?

将详情页内容优化提升信息传达效率,整理信息内容布局,通过微卡片的形式,让用户快速抓取核心内容,通过直给方式增强主次关系减少阅读负担。

3. 说人话(口语化表达)

在下沉市场“说人话”很重要。用最短的文字,讲最清楚的信息,才能让大龄、低学历求职者一眼看懂,快速决策。

例如:原文“招聘外卖配送员,无学历要求,无需经验,不收取任何押金,面试通过当天即可上岗,工资日结,多劳多得”

优化“送餐员 无押金 当天上岗 日结”

大厂设计师如何巧用AI,帮1.4亿人找到好工作?

大厂设计师如何巧用AI,帮1.4亿人找到好工作?

为什么这样改?下沉市场求职者最关心的是:岗位名称、是否收押金、入职速度、工资结算方式。因此砍掉废话,只留核心去掉修饰词,用短句阅读会更轻松。

二、行动提效:降低选择成本

下沉市场的招聘信息不是“不够多”,而是“不好用”,信息杂乱、筛选低效、信任度低,要让招聘列表真正让求职者读懂,需要解决下沉用户的核心决策链:薪资>离家近>要求低>立即联系。

大厂设计师如何巧用AI,帮1.4亿人找到好工作?

1. 规范标题

招聘标题不是"玄学文化",而是供需双方认知的“对齐工具”,许多标题都以“高薪急招”“诚聘英才”“月入过万”等模糊表述吸引点击,求职者却需反复询问“到底是招什么?”因此拒绝“标题党”,直接写明具体行业与职位能更有效地解决用户痛点。

2. 位置“附近机会”

下沉市场用户更依赖"位置"做决策,简单的"3 公里"、"5 公里"距离描述往往无法提供有效信息,县域道路状况复杂,直线距离≠实际通勤距离,只显示直线距离意义并不大,通过行政区划分工作位置更合理。

考虑到工作地点的通勤便利性,标注步行/电动车/公交/驾车所需时间信息更有效果,例如:步行 25 分钟 | 电动车 15 分钟 | 公交 20 分钟(需换乘 1 次)

大厂设计师如何巧用AI,帮1.4亿人找到好工作?

当然对于没有标记出行方式的用户,通过行政区域+距离的双层信息进行位置展示,也能提升对“附近位置”的感知度。

大厂设计师如何巧用AI,帮1.4亿人找到好工作?

3. 信任价值

一二线城市求职者可以查看企业认证、查工商信息等,而县域上的求职者更愿意相信:“亲戚朋友说这家店老板不欠工钱”。

大厂设计师如何巧用AI,帮1.4亿人找到好工作?

4. 熟人社会

标注“2 位同乡面试过该职位”,“老板是同乡”等标签,求职者会更愿意进行投递与沟通

5. 认证标识

下沉招聘小微商家占比高,难以获得认证企业标识,因此“三年老店”,“实地认证”,对于你家楼下的小餐馆要招人,这样的认证标识也会让人更可信。

6. 工友见证

已入职员工真实评价,上传工作环境/食堂/宿舍照片,描述工作体验,当然负反馈也会影响求职意愿,比如看到一条“拖欠工资三个月”....

三、AI延伸:让内容更具人间烟火

传统招聘平台的设计并不适合县域地区,而 AI 的破局点,恰恰在于读懂这些“土味需求”背后的真实生活。这里没有华丽的简历包装,有的只是最朴实的生存需求:

“有没有下午 4 点前能下班的工作?我得接孩子”

“厂里要人吗?我 50 岁了,但力气大”

“超市理货员包午饭吗?离家远不?”

大厂设计师如何巧用AI,帮1.4亿人找到好工作?

1. 标签场景化

口语化且专业表达,是 AI 能力对于下沉市场招聘服务,建立有效朴素的事:

把“岗位标签”翻译成能带娃

把“3 公里距离”换算成离家近

把“老板人实在”变成可量化的老乡担保

才是真正有烟火气的技术赋能,不是让用户学习 APP,而是让 APP 学会说“用户的话”。

大厂设计师如何巧用AI,帮1.4亿人找到好工作?

大厂设计师如何巧用AI,帮1.4亿人找到好工作?

2. 地域化行业方言解读

县域地区的招聘用户更习惯通过当地方言进行沟通,例如招聘信息中会出现:

实际岗位:厨师,店面店员,技工,店面店员,

方言表述:大师傅, 站柜的,搭把手, 坐店嬢嬢

潜台词:主厨,快速收银,学徒、搬材料、递工具,守店中老年女性

大厂设计师如何巧用AI,帮1.4亿人找到好工作?

大厂设计师如何巧用AI,帮1.4亿人找到好工作?

这些招聘信息里藏着无数"方言密码",这些词在标准汉语招聘系统里根本搜不到,却是决定岗位匹配成败的关键暗号。不仅能传达工作要求,还能反映了地方文化和工作环境等特点。

对于大龄下沉市场求职者,也更更倾向用方言语音搜索工作

3. 文化共鸣,工作有温度

巧妙融入当地方言表述薪资福利,既能增强亲切感,又能提升信息记忆点。通过方言化薪资表达,把"钱"说进心坎里,例如:有食堂顿顿管饱,远比提供餐补更有温度。二十年的老店,远比工作稳定更有信服力。

通过 AI 用方言讲述工作机会,那些藏在土话里的招聘内容,正是解决县域招聘的密钥。

四、结语:让招聘回归“看得懂、找得到”

下沉市场的就业服务不是"降级版"产品,而需要基于真实生活场景的升维,借鉴线下招工启事的"大字报思维",模拟线下场景认知习惯,并通过信息直给的方式进行信息减负,避免复杂界面、冗长信息、小字号排版等不适合下沉市场用户的设计。同时放大关键信息、薪资、岗位、工作地点,让信息更直观,再加强视觉冲击形成决策刺激。

作为信息传递者,能让用户读懂招聘内容是关键。招聘平台的核心价值是降低信息获取门槛,而非堆砌。通过更简短的口语化信息呈现清晰易懂的内容。

最好的技术,往往是让用户自然感受的存在,随着 AI 能力的增强,通过大语言模型赋能下沉招聘,在招聘内容中加入本地方言,优化话术等方式,提升信息内容的可读性,为县域招聘用户解决就业困境。

欢迎关注「58UXD」的微信公众号:

大厂设计师如何巧用AI,帮1.4亿人找到好工作?

收藏 1
点赞 31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