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准备开始学 B 端的零基础学员表示,对 B 端的产品、业务、设计毫无概念,每个方向找资料看似都能看懂,但没办法把它们串起来,缺乏整体的、全面的认识。
所以我今天要用一个简单的案例,来深入浅出的介绍 B 端的业务-产品-设计链条,让大家快速理解 B 端设计项目的全貌。
更多B端设计干货:
这次案例是一个我最近在预定的船票预定服务,由一家叫名门大洋的渡轮服务公司提供。下面是对它预定的简单介绍:
步骤1:打开官网,到 [船上生活] 模块查看有哪些船(只有两艘)和房型,以及船上有哪些服务设施等。

步骤2:进入 [运费和费用] 模块,先看他们的预约规则,然后打开他们提供的 PDF 查看预定的日期和价格,来确定自己想要选的房间。这里房型价格和热门时间有关,官方分了 A、B、C 三个价格档来对应热门冷门时间。

步骤3:进入 [预定] 模块,填写个人信息和想预约的房型,房型选择有3个,如果前面的选择满房就向后递补,填写完成后,就可以点击发送预定信息。

步骤4:隔日等待反馈邮件,到邮箱中查看。还能预定的话就会有一个链接,进入链接中进行支付。之后就可以获得登船的凭证。
后续的细节就忽略,一个简单的买票环节,操作起来这么麻烦,是不是感觉非常陌生,这是因为国外有很多服务的预定都需要到官网预定,和国内出行完全依赖综合旅游软件如飞猪、携程、去哪儿等不同。
而这个订票的流程,到审核(人工的)回复的整个过程,就叫 —— 业务流程,是一个被设计好并标准化的商业实践过程。
每家公司的经营都会包含大量的业务,房间预订只是它的其中一个业务,还包括登船、房间清理、物资采购等。而每个常规的业务的执行如果全凭员工自己的想法、感觉,那么企业的运转一定会一团乱麻。所以经营者就要针对这些常见的业务,设计出相应的流程出来进行标准化,让员工和顾客遵循这套流程来完成商业活动。
而业务只有流程框架还不够,必须包含大量的细节,比如前面提到的不同定价时段,满房的递补,退票的方式等等,这些都是业务流程中的细节规则,我们可以统称它们为 “业务逻辑”。
简单来说,企业经营要先确定业务,然后设计流程,再制定具体的业务逻辑,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但这和设计师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业务是产品的出发点,常规项目只有业务形式确定下来,才会进入产品的设计阶段,而不是先设计产品功能再让业务去适配它的特性。而产品后续一系列的复杂、抽象、晦涩的决策也全都和业务有非常大的联系。
如果设计师不先理解业务,就可能无法理解产品的需求和决策,导致最终的设计结果和目标相去甚远。
这个预定过程对于熟悉国内互联网的我们来说肯定是太复杂了,用个线性流程表示的话,对比如下:
国内软件预定:打开软件 - 搜索船票 - 选择日期 - 选择房型 - 完成支付
官方网站预定:搜索官网 - 打开官网 - 查看房型 - 查看价格 - 填写信息 - 等待回复 - 查看邮件 - 完成支付
从字面上感觉可能不明显,但实际上操作时长、点击次数以及总消耗时间,它的做法远比国内的服务慢,加上细节里有很多会延长完成时间的逻辑,比如没有想要的房型就要重新去选一遍,而这在国内软件里一开始就能知道直接规避掉。
这个业务过程非常的原始,后台可能有一个简单的收件系统,由人工来逐一审核提交的邮件,创建订单,然后再提交回复。
如果我们要提高这个业务的效率,就必须要改进这套系统,将人工的机制进行简化,即客户可以直接在前端完成筛选、预定、支付的操作。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种操作过程,而这种改进就叫 —— 企业数字化升级。就是本来使用人工或者很原始的方式执行的业务流程,引入数字化的系统、产品,来提升它的运行效率。
而产品经理要在这个过程做业务的分析,具体分析什么呢,可以简单总结成:
- 当前的业务是什么样的
- 当前业务存在的具体缺陷
- 构思产品的整体框架形态
- 确定产品的具体功能需求
前两点前面已经解释过了,当前业务是存在缺陷的,而产品经理必须先理解完业务和找出问题,才能进行后续工作,而不是直接忽视背景打开 Axure 开始画图。
有了问题,下一步就是建立产品的框架,比如这个业务会涉及到多个端,产品就要先创建多个端的功能框架出来,包含的端可以简化成下面三个:

用户端就是普通的网页预定模式(这里不讨论APP和小程序等),让用户直接选择日期、船型、房型后支付获取凭证,非常容易理解,不用多做介绍,我们重点放在管理端和后台服务的解释上。
TIPS:这里有个可以思考的小点,没做用户系统你们可以分析下为什么。
在管理端上,管理员已经不需要手动审核预约了,所以只需要对订单和账单(这是两件事)有查看和管理的操作即可,来完成一些特殊业务事件的处理。
而在后台服务上,就要确定有哪些数据信息,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比如订单的支付、退款,会涉及到非常复杂的后台处理过程,包括不同支付方式接入、对不同货币的支持、资金的转出等等。其它功能还包括房型数据更新、价格数据更新。这些都是用户端和管理端无法直接看见,但又在真实运行的功能。
根据上面对不同端的分析和构想,就可以创建产品的 —— 功能架构图,比如下面这个极简的版本:

对于一个成熟的产品经理来说,进一步制定产品的需求肯定不是直接打开 Axure 画原型,而是先围绕业务的需求制定 —— 数据字段。
数据字段即前、后端服务中要存储、计算、展示的具体对象。比如一个房间,前端页面会展示房间名、价格、人数、面积、类型、评价等各种数据。但这些数据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要先计划和开发才能实现的内容,且不同字段背后可能还包含复杂的设置或计算规则。
所以产品要花很多时间分析应该记录哪些数据字段,这些数据怎么产生,背后有什么逻辑,在前端显示的标准是什么。
用个更具体的案例来解释,比如要创建房间价格这个字段,这个字段的值就具体价格值。但是房间的具体价格不是固定的,包含三个档位,根据日期决定的档位进行灵活的变动。所以要实现正确的价格显示,光有一个房间价格字段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建立更多字段来满足它的使用,包含:
- 房间基础定价:房间的基底价格,用于做计算的基数
- 房价当前系数:根据忙时和闲时变更定价的系数,比如忙时是原来的1.5倍,闲时是原来的0.8倍
- 房间当前价格:根据定价基数x 系数得到的当前价格,是前端展示和付款的具体金额
这是个非常简化的版本,除了使用基数 x 系数的逻辑外,也可能直接给房间制定 A、B、C 三个价格的字段直接填价格不做系数计算。在真实项目中,该功能会创建得字段数远不止这些,产品还需要去明白数据的来源、计算逻辑、应用规则。
对于成熟的项目来说,项目的数据字段就是业务需求的延展,是整个业务正常运行的基石和原材料,产品制定的需求就包括它们的内容和规则,再让后端工程师去实现出来(而不是后端自己凭感觉想)。
有了上面这些准备,那么产品应该做成什么样就清晰很多了。下一步,产品经理就可以先用思维导图去规划管理端的页面结构与内容,而这种思维导图通常被称为 —— 产品地图。

规划完产品地图后,下一步才进入正式的产品原型设计过程,将我们对产品应该做成什么样通过原型线框图表现出来,只要能让其他人理解我们的意图即可。

当然只看图是不够的,很多细节的决策和逻辑就需要添加文字的说明,这种结合原型+文字的需求就交 PRD 需求文档。它的作用是让设计师、程序员、测试工程师可以看懂并把它们做出来的 “施工方案”。
而作为 B 端 UI 设计师就要在了解业务和获得这些需求后,才能明白我们后面应该完成哪些工作,输出什么样的界面内容。
下一篇,我们就会接着需求输出后,设计师如何完成工作来开展,讲解 B 端设计师具体工作和设计的相关流程。如果有疑问或想知道的要点也可以再评论区中发出来,我会尽量在后续更新。
我们下一篇再贱~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用户体验设计核心问答
已累计诞生 759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为下方 4 条评论点赞,解锁好运彩蛋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