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Figma的5个重磅更新,和UI设计师关系不大?

Figma 最近发布了 2025 年的新版本,提供了五个 “重磅” 更新,包括新的自动布局网格 Grid,专属的 Figma 网站制作工具 Sites,品牌设计资产管理工具 Buzz,文生图和交互的 AI 工具 Make,以及矢量绘图模式 Draw。

为什么Figma的5个重磅更新,和UI设计师关系不大?

有很多同学在问要会不会做对应的软件教学更新,因为现在情况比较复杂,Make 没上限,Sites 只能付费版本使用,所以会不会出视频教学还要看情况。

先通过这篇分享来具体讲解下这几个功能的要点,以及分享大家最关心也最重要的,这些功能和 UI 设计师有什么关系?

更多分析:

一、Figma Gird 自动布局网格系统

基本功能介绍:

第一个更新 Figma Gird,是创建自动布局 Auto layout 后更新的一个下属功能,需要在自动布局排列中选择 Gird 模式启用。

为什么Figma的5个重磅更新,和UI设计师关系不大?

Grid 可以创建最大 12*12 的网格系统,启用后下级的内容就可以根据网格进行排列,当自动布局编组本身进行尺寸的变更时,网格大小也会变化,而下级内容也会跟随网格缩放。

为什么Figma的5个重磅更新,和UI设计师关系不大?

这个功能本质上就是页面栅格的移植版,当我们给 Frame 创建栅格 Columns 时,可以通过约束设置,来让下级元素跟随栅格进行适配。Grid 就是自动布局内的 Columns 快捷应用。

为什么Figma的5个重磅更新,和UI设计师关系不大?

主要应用场景:

这个功能主要应用于类瓷片区或并列排版内容的组件,即一个大的矩形卡片里面包含若干下级矩形的组合(类似 Bento 设计)。通过 Grid 的应用可以更快速地进行内容的布局排列、排序、适配。

为什么Figma的5个重磅更新,和UI设计师关系不大?

但它不能取代 Frame 中的 Columns 布局,Columns 用于实现全局的响应式设置,而 Grid 仅仅作用于单一组件内的布局。

功能价值分析:

Grid 使用场景很有限,只有 Bento 型的组件适用。横竖最多 12 列的设置决定了可以排列的组合形式不多,稍微复杂的组件就不适用这样的布局,所以需要设计师非常熟悉自己正在设计的组件。

同时,应用 Grid 就意味着下级模块全部都要使用自动布局,要完成所有下级元素自适应的设置。如果没有一直调整组件大小的场景,那就没有必要使用它。

虽然这个功能的添加聊胜于无,但它基本上是本次更新中对 UI 设计师来说最实用的功能点。

二、Figma Sites 网页设计模式

基本功能介绍:

Figma Sites 就是一个专门面向网页设计并直接上线的新格式,相对于原有的设计模式而言,它增加了“断点”的设置,即在不同页面宽度区间应用不同布局的响应式原则,让设计的网页可以更接近真实上线的效果。

为什么Figma的5个重磅更新,和UI设计师关系不大?

比如你们可以预览官方的案例:https://remix-star-expand.figma.site

主要应用场景:

用于创建静态的企业站、产品主页、活动页面,可以免除中间的前端开发和部署步骤,能比较灵活的完成页面的发布、编辑、修改。

要进一步拓展的话,可以用它来做设计师个人作品集展示页面,肯定远比自己买服务器搭个网站来的有效率得多。

功能价值分析:

Sites 功能就是通过可视化操作来完成静态页面建站,只适用于静态页面的设计和上线,也就是里面内容不需要实时更新和后台替换的。这功能在国外使用场景多,是因为国外官网的使用频率依旧非常高,做新品牌还是外贸都需要搭建相应网站和页面,而在国内市场则对官网的依赖则非常低。

另一点比较有局限性的,就是 Sites 发布也是在国外的服务器上,这就意味着不够稳定。你们日常使用 Figma 出现的断连,也必然会出现在发布的网页上,所以面向国内市场比较专业、严肃的网页,是绝对不建议用它来发布的(当然你们想给域名做个 CDN 加速和转发也可以)。

最后一点,也是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 Sites 功能是付费功能,不是教育版,是必须付费开通的 Pro 版本才能使用,Figma pro 版本月付的话 20 刀/月,年付的话 16 刀*12 月,所以使用成本大家自己斟酌。

三、Figma Buzz 品牌设计资产管理

基本功能介绍:

Figma Buzz 本质上就是一个批量出图的工具,因为一个品牌运营、宣传物料中,往往会使用一个底板输出不同的设计,如果输出两三张还好,输出数十上百张的话就会很麻烦。

为什么Figma的5个重磅更新,和UI设计师关系不大?

所以 Buzz 就是让设计师直接创建模板,然后批量编辑并管理这些素材的工具。

为什么Figma的5个重磅更新,和UI设计师关系不大?

主要应用场景:

比较适合应用在国内电商市场,大家日常在淘宝、京东等官网看见的商品推荐位,通常都是使用相同的模式产出的。对于中小品牌来说,在不同渠道应用广告图就需要自己完成内容的设计,所以 Buzz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种要求。

还有就是一些品牌线下设计的物料,比如展会参照员工的工牌,上面要放头像、姓名,或者产品介绍卡片、路牌标识、商品标牌等等,都可以用它做管理。

功能价值分析:

Buzz 的出现乍一看是希望设计师把 UI 以外的更多设计工作搬进 Figma 内,尤其是这些偏平面的工作。但仔细研究了下里面的功能,它实际上更接近可画 Canvas 这种傻瓜式的出图工具,可以吸引更多非设计从业者直接使用它和提供的模板输出广告图,再发布到 Ins、Facebook、X、Linkin 等社交媒体。

所以它可以实现的功能比 Figma Design 还简陋,属于不使用自带模板就基本做不下去的地步,稍微复杂的设计,尤其是国内花哨的运营设计,就肯定没办法用它来完成。

四、Figma Draw 矢量绘图工具

基本功能介绍:

Figma Draw 是除了 Design、Dev 以外的第三个编辑模式,在创建 Design 后下方的工具栏内可以切换进入。

为什么Figma的5个重磅更新,和UI设计师关系不大?

Draw 其实就是实现矢量手绘的工具,在原来只能使用钢笔鼠绘的基础上,增加了更丰富的绘图工具支持,实现更手绘风格的绘图图形。

为什么Figma的5个重磅更新,和UI设计师关系不大?

主要应用场景:

这个功能明摆着是面向数字绘画准备的,比如 iPad 平板、数位板、可触控笔记本等工具,就可以用 Figma 来绘图,而不是只能选择类似 Procreate 之类的工具。

它目前的功能很少,只适合完成一些基础的手绘扁平插画或图形,用于搭配网站或 APP 进行使用。

为什么Figma的5个重磅更新,和UI设计师关系不大?

功能价值分析:

Draw 能实现的插画效果是有先天缺陷的,因为 Figma 是一个矢量工具,而不是位图工具。矢量绘图注定是有较大限制的,所以可以画的东西只能是简约、流行、扁平的风格,这也更贴合欧美互联网方向插画的应用方向。

在没有进一步更新前,在国内设计需求中它只能完成一些最简单的装饰图形,基本没有对现有的工作流产生实质的影响。

五、Figma Make AI 生成工具

Figma Make 是直接使用 Prompt 生成 UI 界面和可交互操作的功能,目前没有上线,只能看到官方提供的一些大饼。

为什么Figma的5个重磅更新,和UI设计师关系不大?

这种界面生成的功能,并不新鲜,很多设计工具都有做过。而 Figma 自己做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生成的结果可以直接进行改动,而不像 GPT 生成一个静态图片毫无用处。从长远上来说,Make 必然会支持内建规范和组件库的应用。

但是,不要把 Make 当成一个真正出图的工具,它只适合生成一些小样,为后续设计提供一些前置化的测试和样例。尤其是在国内的设计环境中,不管是网页还是 APP 和国外那种简约(陋)的设计完全不是一种东西,是没办法指望靠 Make 生成出最终结果的。

为什么Figma的5个重磅更新,和UI设计师关系不大?

具体使用效果只能等到上线再试,但大家不要对这个功能抱有过多的期待。

结尾

Figma 这次的更新,不再只是围绕界面设计的功能做完善,而是进行各种跨界的拓展。说好听点是功能更丰富更多元,说难听点就是为了维持估值要编造新的故事了。

因为 UI 本身能做的功能就很少,类似动效这些经过市场验证毫无商业价值和潜力的模块,更是不会被重视,加上疫情过后远程会议白板 Figjam 需求断崖下跌,所以 Figma 只能想着跨界去侵占有潜力的市场。比如 Framer 的快速建站,Procreat 的绘图,Canvas 的轻量设计,这和京东搞外卖的思路是一模一样的。

但上一个大功能 Slides 上线那么久是个半成品,现在一口气来那么多新功能你们以为能完善到哪里去?

所以作为 UI 设计师本身不用纠结于这次更新带来了什么巨大的改变,还是对我们有什么重大的影响,只是 Figma 基于资本考量做出的一种战略性的尝试。

这就是我对本次 Figma 更新的相关看法,少关注点软件,多关注点项目和作品集输出。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超人的电话亭」

为什么Figma的5个重磅更新,和UI设计师关系不大?

收藏
点赞 15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