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判式设计同样做巡航,百度踩了什么坑?高德又是如何避雷的?

产品: 高德地图猎人: 龙爪槐守望者观众: 3.4k人 时间: 2025-07-16

高德地图

与「高德地图」有关的细节还有 78查看全部

我也有新发现 我要投稿
同样做巡航,百度踩了什么坑?高德又是如何避雷的?同样做巡航,百度踩了什么坑?高德又是如何避雷的?

细节描述

龙爪槐守望者: 每个经常开车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驾驶在熟悉的上下班路线上,明明闭着眼睛都能开到目的地,却又担心会遇到突发状况。开导航吧,觉得有点多余,毕竟路线烂熟于心;不开导航吧,又怕遇到临时封路、事故拥堵或者违章拍摄。这种矛盾心理几乎困扰着每一个城市通勤族。传统导航要么全开,语音播报个不停让人烦躁;要么全关,对路况变化一无所知。这个两难选择背后,其实反映了用户对「轻量化信息获取」的真实需求。 针对这个需求,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都推出了「巡航模式」。巡航模式设计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驾驶体验。对于驾驶员来说,既避免了传统导航的语音干扰,又能及时获取路况变化信息,让熟悉路线的驾驶变得更加从容。特别是红绿灯倒计时功能,帮助司机提前做好加减速准备,减少急刹车和油耗。 从截图来看,两者的实现路径却截然不同。百度地图(左图)选择了「主动询问」的交互方式。当系统判定用户在驾驶时,会弹出一个模态对话框,这是一种打断式、需要用户明确决策的交互。而高德地图(右图)则采用了「无感触发」的逻辑。根据其规则,当车速超过15km/h并持续10秒,系统会自动进入巡航模式,界面上没有弹窗打扰,而是直接将实时信息(如前方红绿灯倒计时、限速预警、车道信息)悄无声息地叠加在地图上,用户可以随时一瞥获取,左下角用「已巡航」的微小状态提示告知用户当前模式。 百度地图的弹窗设计,虽然给予了用户选择权,但在驾驶这一特殊场景下,却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它强制中断了用户的视觉焦点,增加了本应集中在路面上的认知负荷。司机需要在几秒内阅读、理解并做出点击操作,这无疑增加了驾驶风险。相比之下,高德地图的「润物细无声」堪称典范。它通过预判用户意图,自动提供了增值服务,将驾驶员从「决策者」变成了「信息接收者」,极大地降低了操作成本和认知压力。这种「智能副驾」的感觉,不仅提升了驾驶安全性和体验愉悦感,更从深层次上建立了用户对产品的信任感和依赖感。 巡航模式的诞生源于对用户真实需求的深刻洞察——并非所有导航使用都需要全套服务。我们应该学会识别用户需求的细分场景,不要用一刀切的方案解决所有问题。

8.724人评分
收藏 3
分享细节海报

发表评论 为下方 2 条评论点赞,解锁好运彩蛋

{{ moreBtnTxt }}

你可能还爱看

「高德地图」为了方便单手操作,将搜索框都移下来了!
高德地图

交互手势「高德地图」为了方便单手操作,将搜索框都移下来了!

猎人 - 海的格尔10.0

随着手机屏幕越做越大,软件界面的布局也更加宽广。但单手操作的可触范围有限,所以每次在单手操作大屏时都十分不便,还有握不住手机摔手机的潜在危险。「高德地图」这次的改版就深谙我们...

查看详情

#交互手势#人性化#地图

早高峰下地铁的尴尬,高德预判式设计终于解决了
高德地图

情境化设计早高峰下地铁的尴尬,高德预判式设计终于解决了

猎人 - 李夏阿8.0

每个挤过早晚高峰地铁的打工人,心里都有一部血泪史。好不容易在密不透风的人群中抢占了一席之地,眼看快到站了,你开始盘算:「这站是哪边开门来着?」 猜错了,就意味着你得在短短几十...

查看详情

#情境化设计#掌控感#确定性

「百度地图」可增设途径点的操作,让多地点到达搜索更方便
百度地图

设计逻辑「百度地图」可增设途径点的操作,让多地点到达搜索更方便

猎人 - 桃子9.0

开车出行导航有时会遇到需要设置多个目的地的情况(比如需要中途接人),「百度地图」为了解决用户在这种场景下的操作需求,对于已设置完最终目的地的导航路线可进行点击直接增设途径点的...

查看详情

#人性化#信息呈现#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