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章节轻松掌握!超全面的Popover设计手册

当你打开 app 想要查找某个常用功能时,你是否常常习惯性的点击页面中的小加号去查找想要的功能?

又或者作为设计师的你,是否常常为如何将 app 中繁杂的功能安排妥当而苦恼?

“popover”,一种交互过程中的浮层卡片,犹如电子屏幕中的隐藏式收纳柜,将额外的文字内容收纳其中。这些组件极大的便利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在产品功能不缩减的情况下也能保持页面的信息表达清晰,将页面的功能屏效最大化。接下来,我们将从它的起源开始,拆解这个精巧的“电子抽屉”。

基础科普:

一、考古 Popover

Popover 的老家在哪?——从电脑右键菜单说起

Popover 的“祖先”最早能追溯到桌面端的右键菜单,比如 90 年代的 Windows 系统里,右键点击文件会弹出「复制 / 粘贴 / 删除」菜单。这其实就是 Popover 的早期形态!只不过那时它主要靠鼠标操作,而且长得方方正正,像个严肃的小表格。

关键转折点——移动端的「屏幕革命」

2007 年 iPhone 出世后,手机屏幕变小了,但功能变多了!于是,Popover 作为轻量化交互容器应运而生!它就像从电脑里「偷师」了右键菜单的位置精准和即点即走,又针对手机屏幕做了优化:

  1. 用「点击图标」代替右键,手指轻松触发;
  2. 悬浮在触发位置附近,不挡主界面;
  3. 既能显示文字,又能加按钮、输入框,甚至小工具面板

为什么现在人人都爱用 Popover?

随着智能手机和大屏平板普及,设计师们发现:

  1. 小屏幕需要「精准打击」:在几寸的屏幕上,Popover 能像「激光笔」一样,在用户需要的位置快速调出功能,不干扰主任务。
  2. 多任务时代的「轻量级助手」:用户不想被全屏弹窗打断,Popover 就像耳边的小提示,说完就走
  3. 设计师的「偷懒神器」:相比开发复杂的新页面,用 Popover 承载简单操作更高效!

总结:从「右键菜单」到「万能小泡泡」

Popover 的进化史,本质是人机交互从「鼠标精准操作」向「手指便捷交互」的妥协与创新~ 它带着桌面端的「位置精准」基因,又在移动端长出了「轻量化交互」的翅膀,最终成为现在我们每天都在用的「万能小弹窗」

二、定义 Popover

当这个始于电脑桌面的小元素成为移动端数字界面的“标配”时,我们不禁要问:在当下的设计语境中,popover 究竟被赋予了哪些核心特征?又该如何定义 popover 呢?

想要定义 popover,我们首先要理清楚 popover、tooltips、popmenu 的区别。

理论上来讲,Popover 的概念是一种容器,它可以承载任何内容。比如在 Figma 中它承载一些临时工具的操作,在小红书网页中为用户提供创作者的信息,在 IOS 系统中为用户提供一些 app 的快捷操作。在 web 端中,它可以通过鼠标悬停、鼠标点击甚至滚动鼠标触发,而在移动端中,主要通过手指点击或长按触发。

3个章节轻松掌握!超全面的Popover设计手册

而 Popmenu、Tooltip 都是前端交互设计中用于展示额外信息的两种组件,它们都依赖由容器(Popover)承载内容,都是由浮层卡片承载信息提示和一些操作选项,他们的核心区别在于内容复杂度、交互方式和用户体验

3个章节轻松掌握!超全面的Popover设计手册

三者的关系可理解为是一个包含关系:

3个章节轻松掌握!超全面的Popover设计手册

需要极简提示时:选 Tooltip(如图标解释、术语说明)。

需要轻量交互或补充信息时:选 Popmenu(如操作菜单、表单提示)。

而 Popover 作为浮层容器,承载着 Tooltip 和 Popmenu

那么在移动端中,灵活地使用 Popover 能有怎样的好处呢?

  1. 减少页面占用空间:移动端屏幕空间有限,直接展示所有信息会导致界面拥挤,而 Popover 作为一种轻量化的悬浮容器组件,能够分担页面中的部分操作选项或信息提示,而且非模态的交互形式即点即走,既能帮用户快速完成任务,又不会打断主界面的操作流程。
  2. 降低认知负担:页面中过多信息同时呈现会使用户注意力分散,而 Popover 将低频操作(如设置、分享功能)以及用户需要时显示关键信息(如术语解释)收纳起来。研究表明,界面非关键元素减少 20% 可使转化率提升 10-15%。

总而言之,合理地运用 Popover 可以显著提升用户体验和界面效率。

3个章节轻松掌握!超全面的Popover设计手册

三、使用 Popover

如何在不同场景中灵活地使用 Popover 呢?

popover 作为容器,理论上可以承载任何内容。在搭建组件库的过程中,为了增强组件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支持自定义尺寸,以应对未来业务需求的变化,避免频繁解组和二次开发,我们将容器与内容分离,调用时可以自定义容器中的内容:

需要极简提示时:选 Tooltip(如图标解释、术语说明)。

需要轻量交互或补充信息时:选 Popmenu(如操作菜单、表单提示)。

3个章节轻松掌握!超全面的Popover设计手册

3个章节轻松掌握!超全面的Popover设计手册

3个章节轻松掌握!超全面的Popover设计手册

3个章节轻松掌握!超全面的Popover设计手册

对于 Popover 而言,视觉层级清晰非常重要。在 Popover 中不建议塞太多内容,就像小卖铺里的货架,摆太多东西反而会找不到,反而降低了 Popover 的便捷性。像 Tooltip 的类型,一般使用单行文本或者短段落,像 Popmenu,十个已经是极限。

颜色类型

Popover 的表现形式要与页面场景相适配,一般选浅色或半透明深色。在组件库中设置了四种不同的气泡颜色,分别是 White solid、Transblack、Primary solid、Primary soft。在调用内容时,记得调整颜色类型与容器保持一致。

3个章节轻松掌握!超全面的Popover设计手册

容器布局

组件库中对于容器的角标一共分为 13 种情况,可以根据按钮在屏幕中不同的位置进行灵活的选择。

3个章节轻松掌握!超全面的Popover设计手册

结语

Popover 就像 UI 设计里的万能小助手,用轻盈的姿态连接着用户与功能。

它是触发时的惊喜弹窗,是信息传递的精准气泡,更是提升体验的细节魔法。无论是系统规范里的标准组件,还是创意网站中的趣味彩蛋,它始终用恰到好处的存在感,让交互变得高效又亲切。下次点击屏幕时,不妨留意这些悄悄登场的小窗口,感受设计如何在方寸之间藏满巧思~

收藏 3
点赞 22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