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就业衔接班!45天 PS、AI、AE 从入门到入行 详情戳>>>
坦诚讲这次 macOS big Sur 版本更新属实很震惊,这可能是近10年苹果第二次颠覆性的改变,站在设计师的角度,有几个值得学习的点。
本文通过大量的案例,帮你总结了4个让深色模式更加精致的小技巧。
用一篇文章帮你彻底搞懂 iOS 和 Android 的设计差异,更好地了解两者的区别,更快节约成本,做出更符合两个平台用户操作习惯的设计。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 App 产品是如何配合硬件设计出优质的触觉体验,来帮大家理解触觉设计的作用和设计方法(文末附 iOS 系统振动调用相关代码)
随着夏天的结束,Apple陆续发布了正式版的iOS 13、iPadOS等系统,早前广受瞩目的macOS Catalina正式版也终于上线。无论是从细节操作上的体验提升,还是Mac打通自家产品生态边界的联动体验,都能看出这是macOS颇具诚意的一次更新。
WWDC 大会一直是设计行业的风向标,不过很多人由于语言问题看不懂。所以这个专题特意用图文版的方式,为你讲解 WWDC 大会上设计相关的演讲。
移动端操作系统的竞争正在悄然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早在2016年的时候,就有人在 Github 上发现了悄然发布的 Fuchsia OS 的相关信息,虽然当时 Google 尚未正式发布,但是相关的代码显示它是一个可以跨平台运行的操作系统,包括「汽车的娱乐媒体系统和嵌入式设备,如红绿灯、数字手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与个人计算机」。
昨天立了Flag 要更新关于WWDC的文章,但是一把年纪,熬夜艰辛,只能起床之后再更文章了。WWDC19 可能是最近几年最令人激动的苹果开发者大会了。
一年一度的WWDC ,对于苹果用户的吸引力仅次于每年9月的新品发布会。作为一场开发者大会,除了与会的媒体和一部分忠实粉丝之外,绝大多数的参与者都是被邀请和花了1599美元进入会场的开发者于设计师。
编者按:同一个App,为什么iOS 和Android 的交互操作有那么大的区别?本文将用大量原生设计案例,为你一一说明它们为什么应该这样做,赶紧学起来!
最近入手了一台二手 iPad mini 2,体验了一些比较热门的 iOS 应用在 iPad 端的交互设计,发现一些应用为了保证 iPad 端的用户体验,在应用框架层的设计上与 iPhone 端存在一定的差异化。首先,手持式设备的导航及页面布局设计除了要实现产品目标之外,还需要考虑用户的使用场景和最舒适的握持方式。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如何制定iOS的系统图标栅格系统的那些事。众所周知,在图标设计中都会使用统一的系统图标栅格系统。
echo:文章对制作统一可复用的Axure元件库方法进行了相关的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受用。阅读这篇文章你可以得到哪些?
之前有粉丝留言说希望我们能写一篇关于iOS和Android平台特性对比的文章,笔者曾经为两个平台分别做过差异化的设计,所以今天想借此话题为大家介绍一下iOS和Android两个系统在设计方面的差异之处,让大家能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异同并运用在自己的设计当中。欢迎关注点融设计中心DDC微信公众号:「微信ID:DR_DDC」作为智能手机的最大的两个阵营,iOS和Android系统差异一向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中内容通常是围绕“机器性能好不好,打...
编者按:万能的苹果也会出错?今天@腾讯ISUX – 羡世写的这篇好文,总结了苹果做错的12个设计,包含了不少实用的用户体验设计方法,一起来看看。
编者按:昨晚发布会大家都看了吧,还没读iOS 10人机界面设计指南的同学该跟上咯!今天第五、六部分包括iOS 10的图像和UI栏,从图标、启动画面、导航栏、标签栏等等都有细致的官方指导,感谢译者@喵大神经 ,一起来学习。
编者按:昨晚发布会大家都看了吧,还没读iOS 10人机界面设计指南的同学该跟上咯!今天第三、四部分包括iOS 10 的特性和视觉设计,从动画、颜色、布局到字体都有细致的官方指导,感谢译者@喵大神经 ,一起来学习。
@小乖乖老爸 :想提高设计还原度,尽可能缩小设计稿与完成品之间的差距吗?来学编程吧!
@小乖乖老爸 :这个系列既然是写给设计师看的,就跳过如何创建项目、如何新建文件了,因为设计师通常是在已有的页面上做调整。设计师需要掌握的iOS前端技能无非今天提到的这两个。
微信的原设置还是好一些的。 设计有个原则就是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只要从一般人认为的试一下得到正确的反馈,那这个按钮就不需要多余的设计。只需要告知用户变换的过程,用户自己也会逆向思考。
确实看着舒心了不少
此交互文档系列源文件下载链接:https://fuzuobiao.com/proview/605467573b63c51de6e4b7bf
这种极光模糊是近视眼真实的世界
感觉在上班的时候真的能练习贼少,也是盲目找图临摹,要难受了!!!(本人非专业艺术生)
微信的原设置还是好一些的。 设计有个原则就是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只要从一般人认为的试一下得到正确的反馈,那这个按钮就不需要多余的设计。只需要告知用户变换的过程,用户自己也会逆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