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微信公众号」的推文一经发出就无法更改了,容错率低下的原因导致很多自媒体发布推文时一旦出错就只能面对无法更改的尴尬局面。要想修改错误只能删除原文重新发布,十分不便。现在「微信公众号」的管理后台在发布推文的右边有个「改」字按钮,点击可修改已发布文章里20字以内的内容,解决了以前的使用痛点。
自从「微信」的「收藏」功能支持了标签分组,收藏夹里的文章终于可以分门别类归置在一起了。对于查找之前的微信收藏内容,易用性提升许多。其实长按微信「收藏」里标签列表的标签,还能实现对已存在标签进行重命名与删除的操作。
用户在进行语音交互时,想取消当前操作的概率非常大。如果系统按照错误的指令执行,会给用户带来挫败感。「支付宝」的语音交互会根据用户当前的手势进行操作提醒,以减少用户的学习成本。
自从「新浪微博」上线了「编辑」功能,终于可以随时修改已发布的微博内容了。操作的可修正性,使我们在编写发布微博时更有安全感。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编辑微博」,「新浪微博」还增加了「查看编辑记录」的功能。
很多人都有定期更新与清理手机歌单的习惯,但歌单里有这么多的歌曲需要整理,总会有误删歌曲的情况出现。「QQ音乐」很贴心的为用户们提供了「恢复歌单」的服务,近一个月内删除的歌曲都可以进行恢复操作。操作的可修正性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安全感,减少了执行「删除」功能时的心理负担。
发短信或者在备忘录编辑时,最怕发生的事情就是刚编辑好一大段文字,结果因为误操作辛辛苦苦写的内容全没了。幸运的是,如果你正在用苹果手机,那么你只需要摇晃一下手机就能撤销刚才的操作了~在iOS系统中,「摇晃撤销键入」的功能是默认开启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输入内容,防止误触和其他误操作。操作的可修正性为用户提供了「后悔药」,让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更有安全感。
我们在使用微信时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发现刚刚发出的消息有错别字或者一些措辞不当的情况想稍作修改再发出。以前只能每次先复制再撤回,再粘贴到输入框进行修改,这个过程很麻烦。更重要的是很容易忘记复制这一步,毕竟往往是越快撤回越好。
随着算法推荐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会在用户首次访问产品时让其做出喜好选择以便进行个性化推送。UC浏览器在用户首次访问App的启屏页阶段就进行了偏好数据的收集。在UC用户不仅会收到个性化内容推送,更会拥有专属个性头像形象。
新版QQ的iOS版本增加了「滑动发送」这一手势发图动作,很好解决了以前需要一张张点选图片再统一发图的繁琐操作。无论是发送一张还是多张图,都只需左右滑动浏览相册,再将中意的图片按住向上滑动把图片扔进对话框里即可完成发送操作。更贴心的是如果发错图片还可在限定时间内一键撤回已发出的图片,避免了发错图片的尴尬。
微信的每个版本更新都会润物细无声般的带来一些体验上的小优化,比如新增了「查看上一张头像」功能的微信较之只能更换头像的老版本着实方便了不少。对于用户操作行为的可修正性考量,实用又贴心。用户可以将新旧头像切换对照,再也不必纠结换头像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