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AI 几秒生成高保真原型,作为设计师的你该如何保持竞争力?
7 月 11 日至 12 日,杭州阿里巴巴全球总部迎来了一场设计界的盛宴——2025 D20全球设计院长峰会。来自全球顶尖设计院校、科技巨头和产业先锋的数百位专家齐聚一堂,围绕“AI时代的设计师”这一主题,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浪潮下设计行业的未来走向与人才转型路径。
小编有幸获得一张入场券,得以突破自身信息茧房的局限。在这次活动中,亲身感受 AI 技术在设计领域引发的变革浪潮,这一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席卷整个设计界,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更多回顾:
阿里国际副总裁杨光在主论坛上直言:“未来 50%以上的重复性设计类工作将被 AI 取代,如广告渲染、视频剪辑等。但设计师的创意与洞察力无可替代。”这一判断引发了与会者对设计师角色重塑的深度思考。
阿里国际副总裁-杨光 演讲现场
接下来,小编将结合这次 D20 峰会上各位大咖分享的精彩内容,来聊一聊未来设计师的生存与发展思路~
传统界面设计的工作流程正在被 AI 解构重组。在阿里国际发布的堆友 2.0 平台展示区,工程师演示了全新的工作模式:设计师用自然语言描述需求,AI 即刻生成多个高保真界面方案;选择基础框架后,通过手势草图补充细节,AI 实时转化为规范组件;最后用语音指令调整间距和配色,全程未手动操作任何设计软件。
D.DESIGN 堆友 2.0
影视飓风创始人 Tim 在现场提到,自己在一个视频开场镜头中使用了 AI 生成,数百万观众观看,没有人发现那是假的。“我们死磕两年的特效技术,AI 一夜之间就能超越。”这种技术代际差带来的震撼,引发了全场设计师的深度思考。
Tim 通过自身的实践经历,有力地印证了 AI 技术对传统影视制作领域带来的变革性影响。在现场,他还演示了公司本地部署的知识库系统。新入职员工通过向内部 Agent 提出问题,能够快速检索到公司过往沉淀的文件资料,并基于这些资料进行高效分析,从而迅速获得问题解决方案,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知识传承效果。
影视飓风创始人-Tim 分享内部 AI 知识库系统
此外,Tim 还展示了公司的自动化数据看板。这一数据看板在公司业务复盘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具备强大的数据抓取能力,能够从全网收集各类相关数据,并通过量化分析的方式,直观呈现内容的质量和效果,为公司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影视飓风创始人-Tim 分享自动化数据看板
面对 AI 冲击,南京艺术学院校长张凌浩教授在圆桌论坛强调:“设计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局限性思维,以系统化思维构建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学科范式。”这直接指向设计师的能力重构:
- 提示工程素养:MasterGo AI 展示的“意图翻译器”可将模糊需求转化为精准提示词,如将“让按钮更温暖”解析为具体色值、动效参数;
- 跨域对话能力:Figma 代表提出设计师-产品经理-工程师角色将融合为全新“Makers”群体;
- 伦理判断意识:当 AI 生成界面存在无障碍缺陷时,设计师的伦理审查成为最后防线;
Figma 研发总监-田原 演讲现场
江南大学邓嵘教授在《人工智能驱动跨学科设计范式创新》演讲中提出,传统设计更多关注工程师和设计师的配合问题,工程师实现技术应用,设计工作就是将洞察概念与工程师的技术实现进行衔接并不断优化。但在 AI 时代,如果还使用线性模型,AI 辅助下的创新模式中,设计师角色会更加多元和复杂。AI 时代的设计对象是智能体生态,方法是跨学科复杂性设计,伦理层面更要做文明级的权力分配。AI 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伙伴,我们必须让 AI 参与设计全流程,通过智能体吸收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融合,实现更高效、更有意义的创新。
邓嵘教授分享了智慧医疗的教学实践案例,设计师指挥 AI 系统完成 90%的界面生成工作,却投入了 70%的精力进行适老化测试与伦理风险评估。我们必须明确 AI 的定位,AI 始终扮演辅助者角色,真正的决策者还是设计师来做,这种价值重分配,正是 AI 时代界面设计师的生存之道。
江南大学-邓嵘教授 演讲现场
峰会现场最引人注目的是 AI 设计工具生态的爆发式演进。阿里“堆友”2.0 平台已进化成智能体协作网络,包含四大核心模块:
- 设计智能体:可定制化的 AI 助手,记忆用户风格偏好;
- 增强编辑器:支持“草图+语音”的混合创作模式;
- AI 应用中心:垂直领域解决方案(如暗壳科技的家居 AI 设计平台);
- 资产中心:自动标注设计元素的元数据;
更革命性的突破来自 ComfyUI 演示的可视化工作流引擎。艺术家通过节点化编程构建创作逻辑,当修改手机端 Tab Bar 交互规范时,所有关联界面及前端代码自动同步更新。这种结构化、可复现的创作体系,彻底颠覆了传统界面设计工具的工作范式。
ComfyUI 联合创始人- Jo Zhang 演讲现场
淘天集团多端创新设计负责人乐可柯分享了如何能让 AI 生成符合公司设计规范的界面。首先,他提到了一个痛点,就是用了市面上的 AI 界面生成工具后,生成的界面并不符合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团队是这样做的:
- 以手猫项目为例,将设计规范、页面类型、样式元素、组件等全部结构化、标准化并文档化;
- 规范 Token 命名、结构和语义标签,描述清楚每类设计元素的用途和限制;
- 建立标准化的 Prompt 工程体系,确保 AI 能高效调用知识库生成符合规范的界面方案;
- 用量化指标将定性设计原则落地,提升 AI 自动评审与生成的准确性。
淘天集团多端创新设计负责人-乐可柯 演讲现场
最后,他提出一个点与大家共勉,就是 AI 设计始终是个工具,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产出优良的体验。
突围之道:成为“AI 指挥家”
峰会闭幕时,两份重磅文件指明了方向:《D20 宣言》提出 AI 设计人才五大标准,特别强调 “系统思维”与“人本洞察” 的不可替代性;而数智创意设计工具研发技术创新中心的揭牌,则标志着产学研协同体系的正式建立。
对于身处变局的设计师,三大转型路径已清晰可见:
- 掌握 AI 母语:不再满足于基础提示词,要精通约束条件设定与生成控制技术;
- 深耕垂直场景:如盒马 AI 专注零售界面,暗壳科技聚焦家居设计——通用设计师将被淘汰;
- 构建风格体系:像导演训练演员般培育专属 AI 设计智能体,使其深度理解个人设计语言;
当技术门槛消失,审美决策成为设计师的最后护城河。 影视飓风 Tim 的感悟点破本质:“和 AI 洪流抗争的唯一办法,就是让脑子变得更灵一点,知道什么内容是好的。”
D20 峰会传递的明确信号是:AI 不会淘汰设计师,但会淘汰停留在工具层面的设计师。未来的生存法则在于主动拥抱"增强现实"——将AI作为认知延伸而非替代品。
AI 时代设计的终极命题:当机器能解决功能问题,设计师更应回归人的温度。如今,这场人机协同共舞的宏大序幕已然拉开,唯有那些能够持续自我进化、不断提升能力的设计师,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于时代潮头。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AIGC互联网产品设计实践
已累计诞生 743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为下方 4 条评论点赞,解锁好运彩蛋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