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这4个关键素质,大厂总监抢着要你!

最近有星友问我:彩云哥,我想请教一下,如何当面试官去筛选优秀人才?

这问题问的挺好的,我也一直很想写。说实话,关于这个问题,我之前跟一些大厂的总监、老板们喝茶聊天,我们私下里达成了一个共识,而这个共识,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残酷真相”。

在如今这个环境下,大家真正想招的,越来越不是那些简历光鲜、作品集华丽的人。抛开那些硬邦邦的岗位技能不谈,大家真正想看到的,觉得“这人,我要了”的,往往是下面这 4 样东西。

更多职场思考:

一、会思考

我经常说,未来社会,人和人的差距,本质上是思考能力的差距。这话放在面试里,就是黄金标准。

为啥这么说?因为现在大部分岗位的工作,说直白点,执行层面的事,以后很可能慢慢被 AI 替代掉了。大家应该也都懂,但好像也没啥办法。如果你只是个“传话筒”或者“人形 U 盘”,领导让你干啥你就干啥,干得再快,也只是个熟练工。对于资深岗位来说,这种“效率”在面试官眼里,不但不是加分项,反而是减分项。

我现在面试时最怕遇到两种人:

第一种人就是一问项目,他就说“这是产品提的需求,所以我这么做了”。潜台词就是“别问我,我就是个莫得感情的执行机器”。

第二种人可能更要命,做个芝麻大的小改版,作品集里却堆满了各种高大上的方法论,搞得像写书一样。说白了,这就是心里没底,想拿一堆黑话来镇场子。其实我们一看就知道,这方案跟那些理论有半毛钱关系吗?纯属包装过度了。

那什么叫会思考?

很简单,就是你能把一个项目当成自己的事儿,像个创业者一样去琢磨。

你得清楚这产品的前世今生,为啥要做这个功能,想解决什么问题,现在有什么坑。然后,你能有自己清晰的思路,哪怕这个思路很朴素。最关键的是,当你讲起你的项目时,你是兴奋的,是有自己想法的。别人一问到点子上,你能滔滔不绝,甚至能和面试官就一个方案辩论起来。

这种状态是装不出来的。当一个人真正深入思考过一个东西,他的眼睛里是有光的。面试官要找的,就是这种眼睛里有光的人。

二、会沟通

很多人有个误解,觉得能说会道就是油嘴滑舌。这其实不对,在职场里,尤其是大公司,沟通能力本质上就是一种权力。

权力是啥?就是你说的话,大家愿意听,并且愿意信。

我以前公司有个同事,跟我同级。那哥们是真厉害,一个屁大点儿的改动,他能从用户心理、商业价值、技术可行性给你讲得明明白白,逻辑严丝合缝,让你觉得不按他说的做简直就是犯罪。后来呢?人家现在是另一家大厂的设计 Leader 了。

他这种和前面讲的作品集包装还不大一样,他厉害的地方是逻辑能自洽,且能表达准确,这事其实不简单。

会讲故事,有逻辑,这种人老板一眼就能看到,不用他,用谁?

这事儿其实没那么玄乎。微信之父张小龙就说过,如果你不能在 30 秒内把一件事说清楚,说明你对这事儿的理解还不够。面试也是一样,你得学会讲重点,有层次。比如多用“第一、第二、第三”,就别像一锅粥一样全倒出来。

在职场中,大家表面上经常瞧不上 PPT 写的好的人,总觉得那人就只是汇报讲的好,就晋升快,老板们都是眼瞎吗?其实真不是,老板视角和员工视角经常是反着来的。这个话题能讲的东西可太多了,这里就不延展太多,大家想看的话,再单独写一篇。

还有个小技巧,面试是交流,不是汇报。别一个人在那突突突讲个没完,要时不时停一下,看看面试官的反应,问问他“您觉得这块儿怎么样?”或者“我这么讲清楚吗?”。把节奏带动起来,让他参与进来,并顺着你的思路来,这才是高手。

三、有自驱力

我以前在星球里有分享过,微信的面试官有个说法,我深表认同。他说,很多人的起点和水平其实差不多,但几年后差距就拉开了,为啥?核心原因就是自驱力。

啥叫自驱力?就是不用别人抽鞭子,你自己就嗷嗷往前冲。

他见过一些候选人,常年坚持写博客、做总结,甚至有人能坚持一两年每周都更新。当面试官看到一个人能这样雷打不动地做一件事时,内心是非常震撼的。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人有极强的内在驱动和热爱。这种人,就算他现在能力有欠缺,但只要给他时间,他迟早会变得非常非常牛。因为他自己会想办法解决问题,自己会去学习。这种人,谁不想要?

我自己就是受益于此。我自己当年进腾讯,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面试官看到了我朋友圈坚持了 100 天的练习打卡,看到了我写的公众号。这些东西没法作假,是一个人时间和热情的沉淀。

这也解释了为啥大公司的同事普遍都挺好相处。因为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筛选,能留下的,不光是能力强的,更是“同类人”。大家都相信长期主义,都愿意为热爱的事情投入,合作起来自然就顺畅。

所以很多管理者后来都得出一个血泪总结:团队只能靠筛选,培养一个成年人太难了。

一个人的能力可以培养,但他的价值观、他的热情、他的自驱力,是刻在他骨子里的,几乎没法改变。

四、抽象化能力

最后一个,叫抽象化能力。这词听着有点装,说白了就是提炼规律的能力。

职场新手往往是做完一个项目就完了,就跟狗熊掰棒子一样,掰一个丢一个。

但资深玩家不一样,他做完一个项目,会停下来琢磨。这里面有什么门道?哪些流程可以优化?哪些经验可以复制到下个项目里?

就像牛顿看见苹果掉地上,普通人捡起来吃了,他却能从中抽象出“万有引力”这个概念。

这就是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别。能把具体经验,提炼出方法和流程,能把这些东西复用到别的项目里去。提升一个维度,你的影响力才能真正被放大。

最后再多聊几句。

说到底,一场面试,短短一小时,面试官看到的都是冰山一角。但真正优秀的面试官,会想尽办法去看水面下的那部分。

你的思考深度,你的沟通效率,你的内在驱动,和你总结提炼的能力,这些东西共同构成了一个叫潜力的东西。这个大家应该是有共识的。

在如今这个 AI 时代,能力也许会过时,但一个人的底层品质和思维模式,才决定了他能走多高,走多远。这才是面试官眼里,最值钱的优秀。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彩云译设计」

具备这4个关键素质,大厂总监抢着要你!

收藏 11
点赞 39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