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想到头秃,作品集憋了半年还是“新建文件夹”。
眼看别人起高楼,拿高薪 offer,夜夜笙歌开香槟,你呢?你在这边对着屏幕干瞪眼,心里那叫一个酸啊?别酸了,朋友,酸能当饭吃还是能换 offer?
咱今儿就来点实在的。把那些收你们 8k、1w 的“高薪作品集辅导课”底层逻辑掀个底朝天!让大家都见识见识,那些玩意儿到底在讲些啥。别再当那个只会“新建文件夹”的铁憨憨了,跟上我的节奏,咱今天就给《高薪作品集底层逻辑》整明白!
在开整之前咱必须先统一思想,把脑子里的水都倒干净。
很多人搞作品集,就跟上学时候出黑板报似的,东拼西凑,觉得好看就往上怼。完事儿了还自我感动得不行:“你看我这配色,多高级!你看我这排版,多有艺术感!”
醒醒,Hr 不是班主任,不会因为你的画面整洁给你发小红花。作品集不是你的个人博物馆,也不是你公司的宣传册,而是你的产品说明书+商业计划书!
它唯一目的就是在最短时间内向面试官证明:“我,就是你们要找的那个能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牛人!选我!选我!选我!”
你整个花里胡哨的,结果人家看了半天也不知道你能干啥,不知道你凭啥值那个价。那不就跟相亲时你穿得人模狗样,结果一开口聊的都是“今天油价又涨了五毛”,对方不把你拉黑才怪!
所以,从现在开始,把你脑子里那些“我觉得好看”都给我扔了。咱要换个思路,换成“面试官想看啥”、“啥能证明我值钱”。这个思想钢印打上了,咱再往下唠。
好了,思想统一了,咱来上硬菜。保你听完就会,一学就废……呸,一学就会!
大家面试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以上的问题?但是当你回答完后面试官就变木头,不说话了,然后就按部就班的推进到下一个问题。为啥会是这样呢?因为大家在做作品集和回答问题时总是会进入一个误区。那就是觉得我的公司牛就代表我牛,觉得我的项目牛就代表我很厉害。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大多数设计师都不见得在大厂,如果是这样的思维逻辑,那小厂的设计师岂不是永无翻身之日了?
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在为公司做宣传不是在宣传自己,但是面试官实际上不关心你的公司,项目多厉害,在乎你可能更多一点。
请记住!你设计和介绍作品集时不是要强调公司,咱们可以把作品集当成是自己的产品,你就是生产售卖该产品的老板。那咱们咋把这份产品做好呢?(换句话说你把作品集理解为是你设计的 App,你应该怎么设计好一款 App 呢?)
想要做好一款产品最起码,最基础要满足以下 3 点:
- 项目有区分
- 页面有逻辑
- 信息有节奏
啥是项目有区分?每个项目需要明确,不要粘连在一起,举个例子说,裤子和裤子放一起、裙子和裙子放一起、内衣和内衣放一起,不能一堆衣服里面翻半天,一会整出来只袜子,一会整出个裤头。
回到作品集的区分就是 App 和 App 在一起、PC 和 PC 在一起,或者你可以用项目来区分,项目 a 的内容,项目 b 的内容。不要总是交叉来交叉去的,面试官看的真的好累~
每个项目要代表一个自己的能力纬度。咱们在讲述第一个项目的时候表现过自己会做组件,会做规范,那么后续的项目就不要再把这个能力拿出来展示了。
咱们的能力项就像是一盘菜,第一盘给面试官吃过土豆丝了,那第二盘就不要上了,就算是山珍海味总吃那一道菜也会腻啊~朋友。
项目不仅仅是在分类上要做好区分,在能力表现点上也要注意不重复。40 几页的篇幅,全都是土豆丝,如果正巧面试官不喜欢吃土豆丝,那岂不是就完了?尽量让你的菜品丰富一点,咱们能力项覆盖的多才更容易命中面试官的口味。
啥是页面有逻辑呢?
人是感性动物,我们都爱听故事!
好的故事讲究“起承转合”,咱们得把故事写的跌宕起伏的那才有人看。要不然为啥奥特曼总是在怪兽把城市破坏的差不多了才出现?为啥都是被人打残血了才放大?如果说怪兽还没到地球呢就被嘎了,那大家看啥?你上来一招把怪兽秒了,那只能说明怪兽菜,不能代表你强。只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才会吸引到人。所以好的作品也要剧情连贯,跌宕起伏。
如果你能做到项目和项目、页面、步骤之间的逻辑不可删减,不能调换,那说明你的作品集逻辑无懈可击了,就像是咱们早上起来要先睁眼--掀被子--起床--走到卫生间--挤牙膏--刷牙。这是连贯的过程,我们不能早上起来不睁眼,然后闪现到卫生间先刷牙后挤牙膏。回到作品上来说,我们怎么发现问题的,怎么思考的,怎么做的。这是连续的动作,我们要按照正常的顺序把你的这些动作在作品集中表现出来,也就有了所谓的作品集表现逻辑。
大部分人的做法是:放一张巨丑无比的流程图,然后“啪”地一下,贴上最终的高保真效果图。没了。我寻思你这是干啥呢?变魔术吗?过程呢?思考呢?你当面试官是傻子,看不出你这是在敷衍?一个好的项目展示,应该像一场引人入胜的“剧本杀”。有背景、有任务、有冲突、有解密过程、有最终结局。你,就是那个力挽狂澜的侦探!
那么信息有节奏怎么说?你的东西用户要看得到、看得清、看的懂、看得动。咱们要主动引导用户跟着我们的思路走。
- 看得到,别磨叽,先给面试官来点甜头!开门见山,直接抛出你最亮眼的成果,瞬间抓住他的注意力。重要信息要表达清楚!比如说你表达了数据提升很大!那就放大点嘛~给点颜色嘛~好好设计一下样式嘛~让人看到咱的成绩。
- 看得清,直观的表达你自己做的东西是什么,比如说你不要在标题页上写“首页”,直接写“首页-视觉升级”“结构化调整-快速分流”,直接写你干了啥事。
- 看得懂,不要啰里八嗦的写一堆网上扒来的知识点,就提炼关键词,整几个关键标签,让人知道你在这次改版中做了哪些动作就行了,不需要把所有细节都写出来。
- 看得动,如果你能做到以上这些,那么我相信面试官是能看得动你的作品集的,清爽但是有重点、有传达就够了。
最后解释一下如何让面试官跟着你的节奏走。
合理预判你的问题:谁呀谁呀?收藏
- 你的作品集是“剧本”,不是“提词器”最大的错误就是:照!本!宣!科!指着屏幕一字一句地念:“首先,我做了用户分析……然后,我输出了线框图……”哥们儿,你当面试官不识字吗?他自己不会看吗?这种介绍,不出三分钟,面试官就开始灵魂出窍了。别念,要“讲”:用口语化的方式把准备好的“项目故事”绘声绘色地讲出来。
- 我们页面的信息以概括为主就行了,有实力的面试官其实可以理解你举措的 80%-90%,预留的那 10%-20%其实是留给面试官问的。这样我们可以大概控制住,或者能够正确的押题面试官能问啥,如此一来问题都在咱的可控范围。咱们可以把控问题走向,又能够让面试官有参与感。这么来说吧朋友,我最佳战绩是在给面试官看页面 A 的时候,面试官提出问题,我大概率会和他说好的,别急,页面 B 就可以回答您的问题。其实这就是在完全的把控面试节奏,和预判面试官问题。只要你学会今天的内容,我保证你也可以。
总之!记住,我的朋友,你才是真正的主角。
我们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在服务于你自己,作品集要表现的是我们的专长、我们的职位、我们的能力,表现的是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了什么事,发现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方案,具体做了哪里举措,得到了什么结果。
千万不要做宣传册了!记住!记住!记住!咱们是在营销自己。每做一页面都要想想这个页面能表现出咱自己啥价值。别凑页数了!!
咱们都是成熟的设计师,设计师一直在讲用户思维用户思维,为啥做作品集的时候就不考虑一下咱们的用户是谁呢?
今天咱们一起拆解一下用户吧~
我们主要面对的人群是这样的:企业纬度、用户维度
企业纬度:需要什么技能点的人、我们有哪些方面比较契合:
也就是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我是做人工智能的,你是搞搓澡按摩的,你还非得要来我公司那不是搞笑那么?咋的?你事给我家机器人搓个澡?找工作最起码技能点要匹配嘛~八杆子打不着还非要投,投我了和我说:呜呜~老师~我投递没结果~咋办啊,我好焦虑~what?不儿?要不回家养猪呢?哦??养猪也不行,养猪不需要搓澡。
朋友们看看公司需要啥技能点再投吧,求求了,瞎投真的很难有机会。那有的朋友可能就问了,我就会搓澡按摩,我就想去你公司,咋办?!行,熟悉我的都知道我一般不会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那就去强找契合点往上贴,或者学习企业需要的技能。你会搓澡是吧?那你就研究一下人体结构,怎么样人才是平衡的,得出个结论来我公司面试,深入研究人体平衡,并得出来 XXX 理论。这也算是贴边对不对?去看看目标企业的招聘要求,抄作业!如果说他需要你会规范,那咱们就补充点规范内容嘛。如果说他需要你会交互,那咱就找个项目阐述一下自己的交互理论嘛~咱们的能力和它们的用人要求相匹配才有机会再一起玩。
用户维度:设计过程中表现的认知和行为以及咱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试官很大概率是未来要对你负责的人,你产出的东西会影响到他的业绩。所以这个层面的人更在乎专业能力,通过问答判断能力下限在哪里。最最最重要的是判断咱们是不是真的有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这个部分咱们慢慢展开讲。
总结:用户是谁?是忙得脚不沾地,一天要看几十上百份作品集的设计主管和 HR。他们没时间欣赏你的艺术情操,他们只想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那个能“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人。你的作品集,本质上是在回答面试官一个问题:“我凭什么值这个价?”“我多牛掰?”而不是“介绍你的前任公司多厉害”。前者是价值思维,后者是自嗨思维。高薪和底薪的分水岭,往往就在这儿。
面对专业的人,他们关注的核心点拆解后就是:你是谁?项目问题以及发现过程,你的分析过程,设计成果对业务产生了哪些影响?
你是谁?你是诸葛亮?还是诸葛暗?还是诸葛孔明?要表述清楚,一句话介绍清楚你的身份和核心优势。例如:“专注于电商领域用户体验提升的资深设计师”,而不是“一个爱设计爱生活的男孩/女孩”。谁管你爱不爱生活?这个部分我之前单独写过《简历篇》的内容,想了解的去主页看吧,这里不展开说了。
项目问题以及发现过程。我们是咋发现项目有问题的?咱就是说不可能没啥事一拍脑门就说咱们改版一下吧?改版或者迭代总归要有一个契机,这个契机是怎么出现的?当然了大家可能说产品经理说的,老板要求的,那么作为设计,你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当然了如果你是初级设计师那这一项一笔带过就好了,如果你是高级设计师那么这个过程我想你是有必要参与一下的。不管你有没有真的参与,你最好参与。我就不明说了吧~
你的分析过程,这是作品集设计的重灾区,能不能避免作品集是否模板化主要看这个部分。
大家可以随便去找一找站酷上的作品集,大家都是项目介绍,然后什么用户体验地图,用户画像,设计规范,项目输出,看看是不是大多数都是这个逻辑?这个逻辑一招鲜吃遍天了,但是怎么可能会有如此百搭的打法呢??甚至用户画像都八九不离十,都是这个男人叫小帅,那个女人叫小美..
朋友们说实话这些真没用,我们的分析过程要服务于咱们要产出的结果。不同的题要具备不同的解法,不能所有的答案都是:言之有理即可。解方程要用方程式,解几何要用勾股定理,看似放了用户画像好专业的样子,实际上对解题没有任何帮助,着不加分,甚至要扣分。
设计成果对业务的影响。此部分要与分析过程有强关联,小白+小白=小白兔、我+马云+马化腾=撬动亚洲经济、如果我说:我+马云+马化腾=帅哥。你觉得这个逻辑通顺么?
咱们很多伙伴在做作品集时就是在犯这样的错误,前言不搭后语,前面说老板觉得视觉风格老旧、用户说视觉风格老旧,然后改了个交互流程...这不就明显答案和问题对应不上?或者同样的问题,改了个好看的 icon,一个 icon 就能解决视觉风格老的问题吗?这就属于明显回答了但是又答不全,一样丢分。
咱们进阶一点,用科学的理论来说,咱们做作品集和面试,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自己:双钻模型。
当然了我在双转模型的基础上做了些变形。如果实在不会那你就把这个内容背下来,做完作品集后对着这部分看是不是这样的顺序。(但是我不建议你直接背题哦~因为作品集设计是很灵活的事情,艺术总是发散的,我不想把大家从一个模版状态拉到另一个模版状态,着有悖于我写此篇文章的初衷。)
发现问题(咋发现这个事的)
分析问题(你是咋想的?)
制定目标(为了解决这个事儿,你都想了啥招?从哪几个点做切入)
使用方法(明确你的问题是啥,不让方向跑偏)
产出方案(最终产出的方案都做了啥设计思考)
结果验证(最终的结果咋样)
总结:强调!不打用户痛点,一切努力都是自嗨!以上都是在讲纠正大家的思维模式,那下面咱们进入到更具体的作品集的拆解。从封面到结尾应该咋设计。
开篇·封面
封面设计部分我也不展开讲喽,因为这部分我也有写过:
大概总结一下:封面设计是统领全文的脸面,是面试官对咱们的第一印象,一定要表现出我们的专业性,透传咱们的专业素养。不要糊弄,也不要搞莫名其妙的元素怼。
开篇第二部分·个人介绍
关于简历应该怎么做我也单独写过文章:
但是在作品集中的个人介绍与简历中的内容略有不同。前几天还有伙伴留言问我,要不要把简历和作品集做合并,我回复说不建议合并,不建议合并理由:作品集里只需要一页来介自己的工作经历(某年-某年在哪家公司,什么岗位)和自己的能力(在这家公司负责干啥),作品集里的简历内容属浓缩版,让人知道大概就好,因为作品集是给你的面试官看的,也就是专业的设计,他要看的是专业性内容,所以简历(自我介绍)不是作品集的核心。
而且面试官一定会看着你的简历让你做自我介绍的。另一个方面,简历是给 HR 看的,决定你能不能进入面试环节,所以这两项内容针对的人其实是不一样的。HR 看不懂你的作品集,甚至不关心咱们的作品集,但是能看懂你的简历,所以说如果将两项合并基本等于没抓住用户核心需求。
我们要在作品集的个人介绍部分着重表现着三点:
- 个人标签
- 个人履历
- 我的收获
个人标签是为了传递咱们的个人优势,所谓的优势最好是别人没有但是咱们有,别人有咱们更优的内容。举例子来说,别人都不会搓澡就你会,那这就是你的优势,可以拿出来说。别人都会搓澡,但是你手活更好,那就可以拿出来说。尽量去提取自己的优势成为标签,比如说:动画大神、C4D 专家、交互天才、手活超棒等等,目的是让面试官快速抓取你的能力项。
个人履历就是介绍一下你这几年都在哪做什么事。很多伙伴可能说设计师就那么点工作,去哪都是做这些活~不对哦,朋友,你第一年在画图标,第十年还在画图标?
如果真的是这样说明你没得成长呀,工作内容一定是渐进式的,第一年做边角料的活,第十年做核心活才是正常成长路径。
我的收获主要是表现咱们在每家公司都取得了什么业绩成果,比如说我做了某某项目,让公司盈利了一个小目标,比如说做了某项目让用户留存得到了什么样子的提升。这都是业绩呀~另一方面可以表现我们的成长,比如说初级、中级、高级,这就是成长的痕迹嘛~总之一句话,个人介绍部分就是要传递出,我很牛!不要我那你简直是 emmm
如果你还是不知道咋写作品集里的介绍,我个人总结了一套模版,你可以放心大胆的拿去套用:项目+端+垂直方向+工种+工作内容+业绩项目
项目名:是 S 级项目还是普通项目?
端:移动?PC?C端?B端?
垂直方向:你工作领域在哪?是教育?金融?还是说相声?
工种:UI?UX?项目经理?产品?
工作内容:你的岗位职责是?
业绩:你的成果是?
举例说明一下,我们看到图中右侧有两位伙伴的个人介绍。你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呢?
我们看第一位伙伴怎么写的:2020.06-2022.10 杭州某某公司 UI/视觉设计师(负责任)负责某某日常改版迭代以及组件维护。负责某某双 11、618 大促活动运营主视觉创意设计。
应该很多伙伴都是这样写的吧?怎么说呢...也不能说错,但是确实也平平无奇。接下来看我为他调整一下。
首先对于自己是设计负责人这件事做了强化,你都是负责人了那还不抓紧炫耀一下?我身材要是好,我贴俩创可贴就出门!有肌肉要秀出来。接下来工作介绍了哈,大家可以看我如何套模板的:
某某 APP(项目名)
C 端(端)
电商方向(垂直方向)
UI/UX 设计工作(工种)
负责项目规则搭建与风格制定,作为项目负责人推动设计进度,主导了双 11、618 大促创意设计(工作内容)
大家可以拿我写的和他之前写的做一下对比,其实我写的内容一样是他之前做的事情,但你会不会觉得我写的东西好像更酷一点,但是我吹牛了么?没有啊,你都是负责人难道不负责推进项目么?你是负责人难道不是设计的主导者么?既然做了那就要承认,要负责。
活动上线环比点击量增长 100%(业绩、业绩确实是我自己编的,但是电商嘛不可能没有对比数据的。你做了什么事情,总归不是做了就结束了吧?做得好还是不好总需要一些佐证,可以是数据佐证、也可以是用户评价佐证、或者其他的任何形式的佐证,但是你不能不说,要不然面试官凭什么认为你做的事情是对的?)
最后为自己做总结:项目主 R、项目管理、组件搭建(提炼上述内容关键词,让别人一眼看出你的卖点,毕竟出来卖总是要又点特长的)
所以朋友们!身材好一定要秀肌肉!一定要擦边!不要暴殄天物!让别人看到才能证明你有!不要总是羞于表达!咱们都是出来卖自己的,太腼腆可不是什么好事,不要脸的人才能优先享受世界。我为啥能薪资高?还不是因为我不要脸么...
好的~现在咱们的错误认知纠正、封面、个人介绍页都已经说完了,接下来就要进入到项目部分了。全部写完搞不好要奔着 2w 字去了,所以我决定拆分两个部分来讲,下一部分我来为大家写怎么选合适的项目、如何去发现和分析设计问题、小厂设计师没有思路应该咋办等等
最终总结一下今天写的内容
- 作品集是啥?——是你的个人商业计划书,不是毕业纪念册!不是企业宣传册
- 底层逻辑是啥?——证明你能创造价值,而不是证明你画图多快!
- 面试咋用?——你是导演不是演员,带着观众(面试官)入戏!
我发誓!下周二我一定把剩下的部分写完发出来~这次绝不拖更。先挂了我还要去搬砖~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AIGC互联网产品设计实践
已累计诞生 754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为下方 3 条评论点赞,解锁好运彩蛋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