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中咱们讲过了做作品集时要避免的思维误区、那今天书接上回聊聊咋选优质项目,咋才能让自己的作品集看起来很值钱,很高大上~
很多伙伴整作品集时喜欢东拼西凑、塞得满满当当,甚至能整五六十页的内容出来。其实是不对的昂~咱们作品集项目不在于多,而是在于精!刷一百个小怪不如打一次 BOSS 来的奖励丰厚。下面咱们聊咋选择优质项目。
项目选择上从3个纬度去琢磨。
- 能力表现
- 业务辅助
- 投入成本
第一点:能力表现的划分层级
- 设计策略找不到参考,只能创新
- 设计策略很难找到直接借鉴
- 很常见,不需要啥构思
- 明显错误,外行都能看出来。
很明显咱们要在第一个层级和第二个层级里面去选择项目。想一下你的哪些项目事属于前两种?
当然了我晓得有很多伙伴其实基础设计能力没那么强,很难做到突破性创新,甚至很多大佬都很难找到突破性创新点,那大家多在第二层里面去找~这个相对简单一点,我举个栗子:所有金融类产品好像都差不多、操作流程也都差不多,那咋能做出突破?有时候可以尝试跳出同类竞品局限性,去找非垂类参考。我的工作是为金融工作者提供工具,可以金融风格为主参考,但也属于工具,就可以去参考飞书等办公类软件。搞不好就会碰撞出新火花,可以尝试将不同领域的不同表现手法进行变形、重组结合在一起,形成咱新的内容。
以上属于比较好的方向,实际上我发现很多伙伴的作品集都是在放一些不痛不痒的玩意,比如说登录注册页,如果有求职者页面里出现这种东西我就会觉得这人没啥内容,拿注册页凑数的,因为这种页面八百年不会变一次,流程是固定的、没啥可设计空间,简单说就是你会做别人也会做呀,那我为啥要选择你呢?没准另一个人比你更便宜呢?那当然选便宜的。如果项目上无法形成能力上的壁垒,那请谨慎哦~
很明显错误的就不说了吧?外行都知道不对你还有拿出来炫耀一下,这不是自贬身价么...
明显错误的就像是给女朋友准备七夕礼物,选择了那种一拧就可以出现很多的眼影盘,看似挺好实际踩大坑。
很常见不需要构思的,就像是约会只带了一束花,毫无新意,准备了礼物但是又好像没准备,对方不会觉得有任何的惊喜和新意。在做项目的时候千万别这么整,纯粹的自嗨设计要被吐槽。
很难找到直接借鉴的就像是你为她准备了口红,但是你在论坛里找了很多帖子,认真分析女票的肤色,并且为她挑选了适合她肤色的口红色号。口红很常见,但是合适的口红色号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的,就显得咱太有诚意了~
找不到参考、只能创新,还是送女票礼物的例子,所有礼物都送过了不知道送啥好,拿出地图,给女票个飞镖,告诉她射中哪里就去哪里玩。实现成本太高了?让她带上户口本,办证现在都不要钱了吧?送她一个家。
第二点:业务辅助
- 对核心业务指标有直接帮助
- 对核心业务指标有一定帮助
- 对业务指标有些帮助,但是没明显依据
- 对业务目标基本没啥帮助
你整这玩意能帮助公司赚一个小目标,着多牛,太能凸显自我价值了那肯定得拿出来看看~赚钱是一方面哈,业务指标可能也是留存率、点击量、跳出率、完成率等等,这些数据指标都是咱对业务起到帮助的成绩,如果大家对于数据类型了解不深刻,可以去我主页阅读有数据那篇文章。这里不展开了哦。
对业务指标有一定帮助,最简单的例子:做 bannrer 的时候尝试了左图右文、右图左文、尝试了不同风格、不同颜色。最终发现某一种风格点击量最高,虽然这是很小的点,但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嘛~最主要的是咱们通过探索得到了答案。还能提现咱们的主观能动性。
有帮助但是没依据:以前用户总骂咱,现在不骂了,那是不是可以侧面说明咱们的东西变好了?或者说页面变好看了,精致起来了,虽然不知道对用户来说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但是用户说顺眼了。这都属于哦~但是最好还是在前两项里选,这种没依据的事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时候也很难讲明白。
最后纯自嗨的对业务没啥帮助的事情就别提了。因为咱们每一个需求,每一次设计都是为了解决用户的某一项或则企业的某一项问题。如果做的这东西不痛不痒,很大概率可能是设计方向上出了问题。
第三点:投入成本
- 日常维护可以搞定
- 原业务上稍拓展
- 在产品中不是没有,但是很少见
- 投入成本大、风险高
这里我就简单说喽~因为很多伙伴在作品集里大刀阔斧的改版,很容易衍生投入成本大但是收益低的情况。为了视觉美观度把功能设计得花里胡哨终导致咱们的作品像个飞机稿,朋友们要注意,改版要合理,完全推翻重来的产品还是在少数的,咱们得尊重原有功能架构,保证自己的设计的内容拓展性足够强。
因为产品都是有自己生命周期,起步期、发展期、平稳期、衰退期。在企业的不同周期咱们做的事情一定是不一样的。你的项目还是在起步期就开始整一些花里胡哨、华而不实的内容不是很现实,举例子~我很早之前设计过一款 k12 类型产品,初期的迭代过程中我融入了很多动效设计和 IP 设计,在后来复盘中我忽然意识到,这些华而不实的内容只不过是让产品看似有趣,实则没用....而且在不断的迭代过程里很多前期的创意都被覆盖掉了,浪费了很多的资源。所以伙伴们在选择和谁项目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哦~不要踩这样的坑。在项目初期其实我更应该注重流程与功能,先让产品好用,然后在做有趣才是合理选择。
伙伴们在选项目的时一定要在以上的三个纬度中去做判断,筛选出咱们的最优项目。
看一下栗子~这个例子也贴合了咱们上一篇所讲的,内容要看得清、看得到、看得懂、看的动。
一眼就知道某些事直播情景的流程图,一眼就能看到咱们的成绩,数据表现是什么样的。做了什么,功能点优势是什么都清晰易懂。
其中高价值方案,在直播过程中老师可以主动控制答题时间,答题环节可以与用户产生互动,牢牢抓住用户,筛选出高粘性用户。再比如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端可以弹出气泡,学生点击就可以发送内容和老师形成互动,提高直播间的氛围。
项目讲清楚了~聊聊项目设计应该咋展开~
- 发现问题
- 分析问题
- 制定目标
- 使用方法
- 产出方案
- 结果验证
先说个小插曲,想一想面试官让你介绍项目的时候你都怎么说的?
哎呀,我这个项目可厉害了,主要是帮助贫困的人发起众筹活动,主要模式就是 BD 去线下递推,寻找有需要的人,我们只用了半年就累计了千万级别的用户量巴拉巴拉
面试官 emmmm~
那你介绍一下设计吧
您看,这个是图标。这个是个人中心,这个是登录...
面试官 emmm...
有多少伙伴这样应对面试的举个爪,我看看。好,都不承认是吧?我和你讲哦~如果你的面试还在这样回答,真的很瓜。你这个糟糕的家伙真的很糟糕~上一篇章咱讲过了面试官要找的是能解决问题的人,面试官真的是让你说你的项目多厉害么?不是的,他是让你讲设计过程中解决了啥问题。他想要的是咱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回归到项目如何展开本身,我们来说第一点:发现问题
咱们在改版的时候,发现问题的来源都是在哪里呢?大概有这么几种可能性
- 需求方/业务提出的
- 竞品公司都做了哪些新玩意
- 通过用户分析得出的
- 等等
那有些伙伴可能会说,我公司产品好菜啊,他根本不写产品文档,都不知道咋回事就让我做。有些公司的产品可能是比较差劲。没关系,产品文档没有,那咱们可以做调研分析,数据分析等等方法去寻找问题。我知道可能还有伙伴会说,我不会做调研呀,我也涉及到数据。那也没关系,会编么?当然了我还还还还还还知道,有些伙伴就连编都不知咋编,数据都不懂没法编。那么请看我主页的数据篇,里面的数据内容基本足够覆盖你完成一套作品集。
退一步讲,如果说我就是不想学,看不动,桃大大,你在想点别的招,没关系还有更简单的办法,去做行业报告研究。当然了也不是真的让你去研究,咱们可以去看同领域的行业报告呀,去艾瑞研究、千帆数据等等,如果你是金融领域的,那就搜“金融”,会得到一大堆科学的行业报告,里面会阐述这个行业的用户人群,画像、痛点、未来趋势等等。咱们只需要保证自己的改版方向和行业报告的方向一致就好啦~比如说金融类型的行业报告说,未来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年轻化,那这不就是在告诉咱们设计风格是什么样的嘛~
再再再再再再退一步,如果你行业报告都不想做,那软件体验总会吧?把你认为的有问题的、用着不舒服的点列出来,这不就是在发现问题嘛~
讲完了咋去发现问题,咱们继续说分析问题。
单纯的说我发现了啥这还远远不够,咱们要证明咋发现的这个问题是“真需求”,因为有时咱们发现的问题不见的是真实存在的,老生常谈的例子:用户说想要一匹快马。那用户真的是需要马么?不见得,有可能是想要快。那设计的时候就不能给用户马,可以给他整个火箭。这个例子就是在说明用户的真正需求并不是一匹马。
所以咱们发现问题之后还要要验证问题的准确性。行业报告、问卷等等就是最好的佐证。在做作品集的时候一定要把发现的问题与证据相对应哦。你说我有罪, 那你要拿出证据。你不能说你发现犯罪现场有我,就说我是罪犯,你还需要证明我有犯罪动机、犯罪理由、和直接证据,比如说目击者等等。
那咋具体去做分析工作呢?
跟着我的思路哦~咱们互动一下,大家可以看看下图,众多扑克牌中你喜欢哪一张?
选好你喜欢的牌了吧?问题来了,这个时候我要思考你为什么会喜欢这张牌?
你为什么喜欢 Q 呢?是因为她是妹妹么?为啥喜欢 K 呢?因为他有大宝剑?为啥喜欢 10 呢?是不是因为他的位置在视觉中心?
我问你喜欢什么,你也告诉了我,那我是不是可以说:“我发现了,用户喜欢某某某。”这是不是就是在发现问题的过程呢?
那么我继续追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过程是不是就等于我在分析当前这个问题。以上都只是我的猜想,我继续追问你,就是现在我要收集你的口供,
咱回到作品设计,可以说我通过了某一项数据表现发现了某一流程下用户操作时间过长了,对此我做用户访谈,来判断原因。你看,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是不是就链接起来啦~
肯定有很多聪明小明会问,哎呀,桃大大你说的简单,具体怎么分析你这不是还是没说嘛,不要急,接下来我在举个栗子,把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链接起来,你就懂啦~
比如说
- 我发现新成立项目组后,领导总是抽风
- 给他两版方案他总回复好的。我说我身体不舒服,他问我是不能工作那种不舒服么?
- 我严重怀疑他有那个大病。
以上是咱们发现了、觉得领导有大病这件事。接下来我咱们要琢磨他为啥总是抽风?到底是因为啥他才抽风?为了找到他抽风原因,咱们可以做以下这些事。
- 做一个智商测试。(测试他是不是因为低智所以抽风)
- 带领导去医院检查(判断他是不是因为身体不舒服而抽风)
- 背景调研,问问之前项目组的伙伴,他之前是不是这个状态。把想要做的事情列出来,咱们做事情总是要有计划的嘛~咱们为了实现以上要做的事,必然要出一个详细的方案来执行。针对以上咱们可以这样来做。
- 邀请全体同事做智商测试,就说哎~这玩意挺好玩,大家试试~如果你只给领导自己测,他会怀疑你在针对他。
咱们做完验证后一定会有一个结果吧?这个结果是什么呢?
- 领导智商为负数
- 存在严重精神问题
- 之前项目组时他也抽风。
得出结论:我敬爱的领导可能是因为智商堪忧且存在严重的精神问题,所以他经常抽风(PS:敬爱的前“我爱我家”的领导,如果你看到了我的这篇文章一定不要带入哦,我只是在举例子,不是在说你,保命!!)
以上就是咱们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分析方案、得出最终结论的过程了呀。是不是很好理解?做设计改版的时候同理嘛~
好的~咱们找到了最终问题并且验证了问题。接下来咱们还需要把问题解决掉。咋治疗好领导一样可以天马行空想到很多方案。
- 请他吃脑残片、枣药丸
- 每天给他一个大 b 兜,让他神清气爽
- 每天提醒他,多喝烫水
- 让他 007,以毒攻毒
- 等等
咱们提出的方案都是针对于之前验证的领导的症状所提出的。为啥选项里不会说给领导涨工资治疗呢?咱们要针对之前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制定出多种设计策略,因为涨工资无法治疗脑残和精神问题,所以不会提出这样的解决方案。
那你觉得这么多方案中哪些能够解决问题呢?咱们在回到设计哈~总说领导抽风这件事好像和设计有点远,回到作品集,可以看下图,给大家一些方向~
改版方向可以分为 3 个方向去探索,产品侧、体验侧、视觉侧。
再往下细分可以继续划分为 5 个层级,每个层级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比如说表现层就是全部的视觉感受的事儿。框架层就是你的东西、功能摆放在哪,哪个位置最优。比如说框架层,你的操作流程是啥、页面和页面的条状关系是啥样的。大家可以自行用自己的项目和这张图做对比哦~
怎么样?是不是更清晰点了?
我已经带着大家学习了如何发现问题、制定目标、得出结论、寻找方向。但是着还没结束,咱们到现在还没具体执行、没具体改版呢。
探索过程中咱们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案,但最终落地时要考虑方案的实现成本。而且那些方案也仅仅是方向而已,还不够细致。比如说吃脑残片,那吃什么牌子的?一天吃几次?比如说让她多休息,那休息多久才算休息?我觉得一分钟也算休息,十分钟也算休息。这些还需要完全落下来。(也就是咱们的最终改版效果)
这个过程都在体现咱们分析能力,解决设计难点的能力,设计方案取舍能力。这才能体现出咱们设计的价值。
以上便是咱们全部分析过程喽~我个人认为这是相对标准化流程~大家可以放心使用,现在很多作品集培训课就是给你一堆没意义的参考,然后一顿套用,说实话我真觉得某些人赚这个钱有点 sang 良心了,完全模版化让大家失去了思考能力,而且市场上模版化内容太容易被看出来,同质化太严重了。
但是为啥说今天的思路大家可以使用呢?因为我所讲的是作品集的底层思路,但是作品集的内容大家根据自己项目补充,自然就会产出不一样的作品集,毕竟每个企业所面临的痛点和问题是不一样的,那么解题思路就有无数种可能。
接下来咱们按照顺序继续讲解,作品集内容要如何展现。展现方向也分为两个方面来讲。
表现方法
- 新旧对比:不要只放最终结果,新版和旧版的放在一起冲击力才会更强~面试官也能够看清楚你到底改了什么,提升了多少。(当然了,这并不绝对,只是我个人认为这样表现会好一些)
- 亮点展示:要单独拎出来你所优化的内容,比如说放大、加阴影、或者其他的强化形式,不要把内容藏在页面里,面试官很容易忽略掉。
- 流程优化:作品集的设计流程,设计思路的流程表现,或者使用页签表现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说白了还是为了凸显出作品集逻辑。
- 方法论:方法论的表现和使用,说白了就是为了装 X 嘛,显得咱们懂得多。(但是...不晓得是我的能力增长还是说咋回事,我现在有些厌倦大量的垒砌方法论,有的时候会觉得这样的作品集有点虚,所以我个人建议不要长篇大论的把这些方法论都垒出来,适量的表现就挺好,要不然装 X 太明显了)
展现技巧
- 结果强化 :你所取得的成绩一定要强化出来让别人看到!!不多说了
- 标题强化:不要每个页面的标题写什么“首页”“个人中心”“详情页”了,这些都属于没意义传达,咱们要传达自己的设计点,你在这个页面做了啥事,比如说“首页·结构化调整”“体验·交互逻辑优化”。直接一点。
- 视觉强化:不多说了吧?设计师的基础能力。
- 能力拆分:这部分前面也提过哦~一盘菜不要反复上,重复的能力项都删掉。
咱们只有把结果前置才能够吸引面试官的兴趣。举个例子,如果我和你说:一招保你年薪上 100w。这就是给你设置钩子。做作品集的逻辑也是一样的,先告诉他结果,然后让他带着结果看问题。还是这张图,大家看看哪些是结果前置、哪些是亮点提炼。
总结一下,咱们作品集的思路是什么?
- 发现问题、通过某些事发现了某些问题
- 分析问题、验证猜想,作出验证计划
- 制定方案、因为验证了某某某,所以这个问题的原因在这
- 使用方法、面对这个病因,我能做点啥?
- 产出方案、可以从这几个点深入优化。
用设计案例串联起来,发现转化率低、分析什么导致的转化低、原来是按钮问题、对按钮做动画加大颜色调整、动画怎么动,放多大?具体用什么色?
实际上这篇文章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大家都是小厂的设计师,根本不会那样具备专业流程和专业思路。但是大家不要慌,只要你学会了我所讲解的思路,然后倒推回去就好啦~
对于小厂设计师来说先不要管那个三七二十一,把页面改了再说,按照你的心意改,然后用页面和旧版的去做对比,思考一下你都优化了啥 ,说白了咱相当于手里先有药,然后倒推到底什么样等病才会吃这个药,然后罗列出这个病的症状都用什么,比如说发烧、流鼻涕、口吐白沫等等,在继续往前推他为啥会有这个病呢?因为他做了什么什么事,比如说去了病毒多的地方,直到推出来你的作品有这个病。再把逻辑正序在作品集表现出来。咱们要做到手里有锤子看什么都像是钉子。
当然了没人带,自己琢磨咋倒推是比较痛苦的过程,但是相信我~只要你能推倒出一个项目,那后续的一切都会变的简单~你一定会顺利治好你领导抽风的病。
结束了?不!我还要再继续为大家进阶一下~如果你是一名优秀的设计师还有一个步骤需要做,那就是结果验证。很多设计师只关注当前的内容,但是不考虑未来影响。比如说咱们把领导的病治好了,但是治好之后呢?怎么才能避免复发?怎么才能让他变得更好呢?
- 通过这一次的设计,你的设计方案都解决了什么问题?
- 这次设计对你个人产生了什么影响?对企业产生了哪些影响?
- 对于这个问题,你短期的计划和长期的计划是什么呢?
- 如果有能力强的伙伴可以尝试将这部分也作出深度思考并表现出来哦~
接下来还有两个展示项大家不要忘记。
专业加分项、个人影响力为最终点睛,整套作品展示结束,最后看点轻松的,Q 一下面试官,让他知道我们还会啥,以及过往我们都干了哪些对设计领域产生影响的事情。最后给自己加加分。
我们的作品集构成是什么样的?
- 基础信息:封面、个人介绍、项目介绍(非必要)
- 核心内容:发现问题的过程(用研,数据分析等)解题思路(怎么考量问题)想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具体的问题是什么、具体的调整点是什么、具体的调整点在哪、设计产出方案(4-5 个具体方案即可,每个项目代表一个能力相)数据表现
- 加分项:复盘能力、软实力(沟通、协作、分享、组织等)与技能、个人规划与个人影响力。
为什么按照这个结构表现作品集?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家要保证作品集的节奏不能文字过多,视觉表现过平,如果搞不好的话面试官看着看着就失去兴趣了。用我所规划的整个流程可以最大限度的拉住面试官的注意力。
封面设计个人介绍时文字偏多,面试官情绪走低。所以接下来抓紧拿一些好看的图轰炸他,把面试官兴趣提起来,接下来是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难免出现大量文字,面试官情绪将继续走低,所以快展示两个优质的设计方案。面试官看了好几个设计方案后一定就比较疲劳了,这个时候在把自己的能突出加分项展现出来,拉高情绪,然后快速封底结束。
在每一个结构下一定要控制好信息密度,降低面试官疲劳。(PS:保证封低好好设计,让面试官开始和结束都有一个好情绪,这会加深面试官印象)
进一步总结喽~(看图吧,我就不敲字啦,嘿嘿,偷个懒)
如果有我表述不清晰的或者其他问题,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AIGC互联网产品设计实践
已累计诞生 755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为下方 2 条评论点赞,解锁好运彩蛋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