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做设计,为新手指引这个东西,经历过一段纠结期。
日常使用app时,我像很多人一样,最烦新手指引。经常看都懒得看,尽快关掉。
但是玩比较复杂的游戏时,就会老老实实跟着新手指引走了。
在用一些复杂的软件时,又会怪罪新手指引太少了,害得自己不会用。尽管,一开始可能是我自己主动跳过新手指引的。
用户究竟要不要新手指引?是不是即便给了新手指引,也不会珍惜?还是说,真正设计得好的新手指引,用户会仔细看的?但怎样的新手指引,用户才会仔细看?
我当时非常纠结。
后来我通过很多用户测试和访谈,终于想通了。
人在一段经历里的心情变化用曲线图描绘出来,你会发现个人一段经历的感受主要取决于结尾、低谷和高峰——也就是说开头的感受不那么重要。
把试用一个产品过程中的用户心情变化用曲线图描绘出来,应该是这样的:
如果希望试用后用户愿意接受这个产品,高峰就要超越接受值,低谷远离劝退值。
但是由于能量守恒,整体还不能偏离标准值,总不可能什么都高吧?哪有那么好的事?
那就把“低谷”拉长一点,确保“高峰”与“低谷”的均衡:
这个被拉长的“低谷“,就是新手指引。
学习过程很枯燥,但是如果不学会,后面用起来会出问题,没有办法让“高峰”触及“接受值”,最终用户不会留下。
但是如果学习过程太难了,“低谷”会触及“劝退值”,中途离开没有后续了。
好比高考。你要经过辛苦努力学习的“低谷”,后面才会有考入名校的“高峰”;但是如果逼迫自己太狠,把精神/身体搞垮了,可能连个大学资格都考不到。
总结一句话就是:有付出才会回报。在合理范围内,付出越多收越大;一旦超越合理范围,反而吃大亏。
到这里,你会发现问题的关键就在于:
一个人愿意在“低谷”付出多少,取决于这个人期待后期能在“高峰”获得多少回报。
这也是为啥很多人跌入诈骗、赌博的陷阱。因为相信自己最终能获得“翻盘”甚至“跨越阶层”的回报,所以不惜赌上全部身家。
一些轻量娱乐类的app,像是短视频、聊天软件之类的,因为太过简单熟悉,用户不认为自己通过新手指引的“低谷”能够获得多少“高峰”的体验,所以不愿意花时间看新手指引。
而对于大型游戏来说,用户期待将会获得愉快的“高峰”娱乐体验,所以经历新手指引的“低谷”时会更有耐心,轻易不会跳过。尤其是这些游戏的新手指引,看起来就像是游戏的一部分,那么抵触情绪就更少了。
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是实用工具类产品。如果这个工具对用户来说非常重要,可能要使用很长一段时间并且记录自己的很多数据,那么用户对这个产品的期待值会更高,也更愿意在新手指引花时间。
例如我们学习社里的YUMI分享了Cubox的案例——收藏内容、稍后阅读的小工具。
对用户来说,这个产品一旦使用,就会记录大量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给自己带来可观的“高峰”体验,于是也愿意在新手指引付出一定成本。
因此,这款产品的新手指引是强制的,让用户必须跟随指引学会基础操作。这对真正需要这款产品的用户来说,并不会劝退,因为这是合理的成本。
我之前做过很多团队管理B端工具的竞品研究,我发现他们很多新手指引非常长,经常上10个页面、耗时3~5分钟。因为这种工具是为一整个团队服务的,用户对其有很高的期待值,自然也更愿意在新手指引上花费成本。
相反,如果这种工具的新手指引太过简单,又没有客服/销售来沟通的话,反而容易让用户感觉太过草率。
如果用户对产品价值的期待值足够高,是可以强硬的。
但不能太难,因为要避免极端“低谷”劝退用户。
而且要切中核心功能,不能让用户感觉你借着新手指引的名头来推荐一些可有可无的功能,达到打广告的实际目的。
通常来说,产品符合“长期、小众、深度、收费、风险”这些关键词里的2项,就值得把新手指引做丰富一些了。符合大部分的话,可以考虑做成强制的。
最后想问一下,你有看到过哪些好用或烦人的新手指引吗?欢迎留言分享~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AIGC互联网产品设计实践
已累计诞生 755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为下方 1 条评论点赞,解锁好运彩蛋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