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品质,品质源于专业。对于设计师而言,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将决定着设计作品的精细度和品质感。
在包装设计领域里,每一件包装成品的诞生都映射着设计管理中规范的“设计稿管理”。对设计稿的管理及细节的把控是作为一名优秀设计师应有的严谨态度和专业能力。这既是设计管理流程的基础,更是流通于项目流程间的最佳沟通语言。它提升了设计沟通的层次与范围,使整个团队合作建立共识,推动项目的高效产出及产品的完美落地。
我通过多个商业项目的实战,梳理沉淀出在包装设计项目过程中处理细节的10个经验和你分享。
往期干货:
清晰的图层命名是设计师对设计稿中设计结构的有效组织,也是对项目设计执行阶段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和重要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团队中各角色对设计稿的高效使用体验。
「左图」一个图层上承载了包装设计稿中的所有要素,这种设计结构模糊的图层命名方式及创建习惯很容易造成设计稿在使用期间错误率的增加,而且也不利于团队之间的共享使用及印刷商在印刷成品前对设计稿进行分色等环节的使用。
「右图」对“图层”面板进行清晰、有效地分层管理。如,“刀版线”“标签”“设计画面”“背景”等进行设计结构的图层设置。合理利用设计软件的功能将会事半功倍。
考虑到包装设计稿在后期印刷时不易偏色,因此在AI软件中创建文档时就需要把“文档模式”设置为符合印刷色彩规范需求的CMYK四色模式。
「左图」文档颜色模式为RGB颜色模式,此模式的颜色明艳、透亮,适用于电子设备中颜色呈现的最佳效果。
「右图」CMYK四色模式是符合目前打印机/印刷机的印刷色彩模式要求的,且印刷的成品色彩质量要优于RGB模式的印刷。
“颜色”面板同“拾色器”“色板”“颜色参考”,共同形成了AI软件特有的色彩管理系统。
而在包装设计稿中,“颜色”面板的“颜色模式”应与“文档颜色模式”一致情况下(CMYK模式)进行颜色通道的储存。
「左图」颜色模式为RGB模式下的颜色通道存储,与印刷时设计稿中所需的“文档颜色模式”不一致且不符合印刷颜色通道的储存。
「右图」CMYK模式是符合印刷设计稿所需的颜色模式。
在交付设计稿件时,为了保证包装设计版面的正常印刷,所有文字信息均应进行转曲<Ctrl+Shift+O>操作,使文字转化为不可编辑的“矢量图形”。
「左图」设计稿中的字体是未转曲时的效果呈现,印刷商在印刷前使用文件时,会因为没有安装设计稿中的字体,造成打开时有“缺少字体”等字样的弹窗提示。
「右图」设计稿中文字转曲后正常打开的效果呈现。
在交付设计稿件时,为保证设计稿中各元素的完整性,图片元素的应用需“嵌入”到设计稿中。
「左图」设计稿中的图片元素是未嵌入时“链接”面板的效果呈现,印刷商在印刷前使用文件时会因为图片元素未嵌入,造成打开时有“无法找到链接的文件”等字样的弹窗提示。
「右图」设计稿中图片元素嵌入后正常打开时“链接”面板的效果呈现。图片嵌入可以在菜单栏中点击“嵌入”按钮即可。
注:不同AI版本里“链接”面板对图片嵌入(或未嵌入)状态所显示的图标符号是不同的。
当设计师在对设计稿最终输出时,为避免印刷阶段在使用设计稿时缺失字体和链接图的情况出现,建议在AI软件中,进行[文件]-[打包]的操作来输出设计稿。
「左图」字体未转曲、图片未嵌入且设计稿未进行打包操作时设计稿打开后的效果呈现。设计稿版面的不完整性会影响团队之间及印刷商的使用体验。
「右图」为“打包”操作后设计稿打开时的效果呈现。进行“打包”<Ctrl+Shift+Alt+P>操作后,将创建以下文件夹结构:AI源文件、Fonts、Links(链接图)、文件信息。这非常便于团队之间的共享使用及印刷商对印前文件的调整。
包装上如含有图片或插画的设计元素时,根据产品规定的警示信息需添加“图片仅供参考”或“图片仅供装饰”等字样,且字体高度≥1.8mm。
「左图」设计稿中缺少有关图片的产品警示语(图片仅供装饰)。
「右图」则为警示信息完整的设计稿输出呈现。
根据食品包装设计规范的要求,设计师在交付稿件前需要确认无误后再进行设计稿的输出及文件的传输。尤其是在作为重要内容的营养标签信息中可能会忽略掉这几个小细节。
「左图」存在错误的书写标示,如“营养成分表”中的“分”误写为“份”;“ NRV%”误写为“NVR%”;“—反式脂肪酸”的字体使用应比营养成分五大项的字体"细"(肉眼可见的区别)。
「右图」为正确标示规范的书写。
根据《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使用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范,设计师在输出完整设计稿时应严格遵循使用规范。
「左图」“净含量”后的配料名称及食品添加剂的名称书写标示不准确。当配料名称中含有“ 固形物不低于X%”时,应与前面其它配料信息之间空一个字符的位置。而添加剂中“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在配料表中出现时,建议标点符号在英文半角状态下进行书写标示,这较于其它名称更易区分且视觉体验更佳。
「右图」为正确标示规范的书写。
考虑到印刷和工艺的操作会对纸质包装底部的承重效果造成略微的影响,因此在设计稿上,对其包装底部的背景底色应用可设置一定的区域范围。
「左图」包装底色覆盖整个刀版线,这在进行包装成品的工艺操作时,可能会因为印刷造成粘合口区域承印上的油墨而影响封口的粘固性;而包装底部区域承印上的油墨也会影响后期包装成品使用时的承重效果。
「右图」包装底色为适宜的底色区域设置。底色区域设置时需超出可承印区域刀版线位置3-5mm即可,这样印刷既能保证正常封口的粘固性,打消包装成品的承重问题,也使最终的包装成品折痕处无留白现象。
以上是在项目实战中遇到的一些包装设计稿中细节上的问题,虽然都是比较基础的细节呈现,但对于大多数人还是会忽略掉一些,希望大家也可以运用到自己的设计项目中。有了对设计细节问题的认知,设计师们才能利用规范管理来优化设计细节,保证整个团队设计规范及设计管理的统一,避免因设计师“个人习惯”问题造成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现象。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用户体验增长
已累计诞生 751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为下方 5 条评论点赞,解锁好运彩蛋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