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拍了很多照片后审美疲劳?在学习了无数构图和后期技巧后反而无从下手?这时候或许我们需要一些观念上的提升。尽管手机摄影是面对大众的艺术,但我们不妨借用一些艺术上的概念来帮助大家提升手机摄影水平。
今天我们就专门来谈谈视觉上的陌生感。
先说「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
这本是一个文学概念,是由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维克多·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等文章中所提出的。他认为,文学的功能就是使人们已经习惯化、自动化了的感知力恢复到新奇状态。
这意味着,我们在表达某一事物的时候,不仅仅要关注我们「表达了什么」,更要关注「表达的形式是什么」。
举个文学的例子。我要表达一个简单的意思,「春天来了,下了一场雨。」,如果我们读古诗,是这样写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用了我们日常不会用到的表达的方式——拟人(春雨「知道」这是个好时候),用文学化的语言表达。
举个摄影的例子。我要拍摄一组地铁站中的「灯」的照片,如果是日常的表达,那么也许会是这样的,它正确而完整,但似乎缺少点什么:
△ 韩松 / 摄 iPhone 7p, 莫斯科地铁的灯
如果是具有陌生感的表达,我会在构图上隐藏它的尺度,后期上隐藏它本来的颜色。于是有了这样一组照片:
△ 韩松 / 摄 iPhone 7p, 组照,莫斯科地铁的灯
因为人们往往会对身边的、眼前的东西习以为常故而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陌生化」就是要把平淡无奇的事物变得不寻常,从而增加新鲜感。亚里士多德就曾经提出:
给平常的事物赋予一种不平常的气氛,这是很好的;人们喜欢被不平常的东西所打动。
照片中的陌生感,我这样理解。
许多朋友喜欢用长焦镜头拍摄鸟类,俗称「打鸟」,大多数作品是下面这样的。这些照片经常为人所诟病——因为这只是用超长焦镜头「真实地」拍下了他们,他们似乎曝光正确,构图有理有据,但缺乏活力。我们看到的,是这些动物在真实世界中本身的美,而非摄影艺术的美。
△ 网络上的「打鸟」摄影
2015年全球iPhone摄影大赛总亚军David Craik拍摄的鸟,有一种如工笔画般的画面感,拉开了和现实的距离,多了几分写意气质,第一次看到这张照片让人为之一振,会心一笑。我想这是这是用手机拍照战胜单反长枪短炮的绝佳例子。关键点就在于「陌生感」。
△ David Craik/摄,2015年全球iPhone摄影大赛亚军作品
在知道「如何制造」之前,我们应该知道制造陌生感的关键在于「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当然这也是借用了「陌生化」的概念。
1. 改变惯用视角
成年人最常见的视角是「170cm左右的平视」,轻微打破惯用视角的方法如仰拍、俯拍等。
△ 韩松 / 摄 iPhone 7p, 波尔图,倒置的视角
△ 韩松 / 摄 iPhone 7p, 布拉格,俯视
另有一种有效的方法便是变「全知视角」为「受限视角」,这是一种我们在日常并不舒适的视角,因为始终感觉所见的东西被遮住了。但摄影中运用这种视角反而会让我们觉得新奇。
△ 韩松 / 摄 iPhone 7p,布达佩斯,被圆孔卷帘门遮挡的场景
△ 韩松 / 摄 iPhone 7p,莫斯科,被人群遮挡的人像
而蚂蚁视角,吊灯视角等,手机摄影比数码相机能更容易达到,也是超越了惯性的视角。
△ 韩松 / 摄 iPhone 7p,布达佩斯,吊灯视角
2. 隐藏尺度感
如果我们不能立刻感知到照片中被摄物体的真正尺度,那么我们自然会花几秒钟甚至更长时间去思考「这多大?」「这是什么?」等问题,在这种似是而非的过程中,我们完成了一次比一般照片更深度的解读。
△ 韩松 / 摄 iPhone 7p
△ 韩松 / 摄 iPhone 7p
隐藏尺度感的关键在于,画面中不要出现我们熟悉的东西,例如人、车等。
3. 制造眼睛所不能见的
摄影中有一些手法,可以制造出我们肉眼所见不到的东西。这无疑也是「陌生的」。常用的便是「慢门」——堆积快门曝光时间内的图像,对于运动的物体可以拍到它们运动的轨迹。
△ 韩松 / 摄 iPhone 7p,柏林,旋转木马
类似的还有用慢门拍摄水面。
△ 韩松 / 摄 iPhone 7p,布达佩斯,曝光20秒的水面
4. 通过后期隐藏真实的状态
现在几乎人人用手机拍照都要后期,大多的人修片的目的都是让照片变得「更美」,而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通过后期让照片变得「不真实」。这并不难理解,大家常用的把照片调成黑白,其实就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手法之一。很多人认为黑白的后期是为了让照片看起来「更复古」,其实我个人认为,黑白制造了我们同我们所见的真实世界不一样的意象。
△ 韩松 / 摄 iPhone 7p,波尔图。黑白照片强化了光影感。
△ 韩松 / 摄 iPhone 7p,布达佩斯
除了黑白,有时候,对比度的调整也是隐藏真实状态的手法。
△ 韩松 / 摄 iPhone 7p,布达佩斯
5. 重构场景
反射是将场景对等起来,强调了我们日常中少见的「绝对对称」的意象。
△ 韩松 / 摄 iPhone 7p,波尔图。倒影构建的场景。
通过反射和投射的叠合,制造更为朦胧迷离的场景。
△ 韩松 / 摄 iPhone 7p,布达佩斯。反射和折射构建的虚拟场景
△ 韩松 / 摄 iPhone 7p, 山形的竹林。车窗上结雾构建了虚幻的窗外景色。
制造视觉陌生感,肯定不止这些方法,但关键都在于击破了某种「自动化」的诠释,拉开和现实所见的距离。
1. 慢门
手机上的摄影功能都是全自动的,因此曝光时间都不可控且较短,需要通过一些app来实现长时间的曝光(慢门)。常用的app有slow shutter。由于曝光时间较长,需要配合手机三脚架使用。一些轻便的三脚架很实用,如「八爪鱼」。
2. 反射
手机拍摄反射具有天然的优势。将手机镜头所在那一端无限贴近反射面(如水面,玻璃)等,注意手机和反射面要保持垂直。可以获得广阔的反射场景。反射、折射的光线混合在一起使用,有时候会捕捉到奇异的效果。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陌生化」不是为了新奇而新奇,而是通过新奇使人从对所见的漠然或麻木状态中振奋和苏醒过来。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大抵如此。
如果你想和作者学摄影,只要有一个能拍照的手机(无论是 iPhone 还是安卓),能装上 Snapseed 和 VSCO (iOS 和安卓都有,后期只用这俩就够了),以及一门高效快速又干货满满的摄影课,就够了:
十个章节,不到 30 课时的快速课程,教给你摄影大赛冠军的摄影秘诀:
想要来一发?桌面端访问你可以戳这个链接:「iPhone 摄影大赛金奖得主:刷爆朋友圈的30堂手机摄影课」
手机访问直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AI时代的设计师生存手册
已累计诞生 647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已发布2条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