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作品集一直是新人最头疼的问题(没有之一),因为在初学者的认知中作品集里要包含大量的图文内容和信息,于是就出现了作品集里应该放什么,内容模块顺序怎么排,文案分析应该怎么写的各类问题。
虽然认真思考作品集应该怎么做是必要的,但首先努力的方向得对,才会有正确的结果。而作品集设计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你想做成什么样,而是招聘者想看的、认可的作品集是什么样的。
在很多新人的认知中,作品集要展示丰富的“才艺” 要包含多种类型的设计案例,以及 UI 项目的展示不能只有图还要包含大量的分析说明。
这种观点会导致作品集准备的难度大幅度上升,虽然想象起来更专业,但却离目前的真实招聘需求越走越远,所以下面我们分别做个简单的说明。
首先设计类型的展示,原则上具备更多样的设计能力在求职中是更有优势的。但很多新人都忽略一点,那就是招聘方对不同设计技能的考量是有 —— 专业性要求的。
换句话来说,就是除了 UI 以外其它技能要达到职业水平,可以单独完成专业工作场景的需求,才叫掌握。
而多数新人、初/中级 UI 设计师展示的其它设计技能,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甚至很多展示成果能感觉出来就是刚开始学习该题材做的训练,和专业性没有任何联系。
这种做法既不专业也不严肃,是无法得到招聘方认可的。虽然中小企业很多需要 UI 设计师掌握“更多技能”,但也不会喜欢这样的作品集,因为展示出来的水平太差,等于不会,放了等于没放。
所以如果没有足够把握的其它设计技能,宁愿选择不放,有时候这些案例还会直接拉低对设计师的整体评价,得不偿失。
另一点项目分析能力,是反映设计师的产品思维、体验思维,以及解决项目问题的能力,是对一个专业 UI 设计师的必要考量标准。因为重要,所以有了要把分析点做进作品集展示的诉求,开始在作品集里写大段的文本内容。
但在今天,招聘方已经越来越不想在作品集中看见大段的分析和文本了,这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这些因素:
- 每天收到的作品集不少,招聘者也还有别的工作要做,没精力看天书
- 多数分析内容毫无营养,千篇一律,套路化严重,没有什么看的价值
- 一个完整的项目包含的解释信息非常多,要完整放完也难,必然要取舍,导致部分信息缺失不通畅
- 招聘方对设计师的要求更清晰,而分析方向往往不符合招聘的要求,所以并不在意作品集内的分析
试问你们自己看作品集时会去认真看这些文字说明嘛:
招聘方不想在作品集里看到大量的分析文案,不是说他们不看重分析能力,只是招聘方越来越有经验,知道真正专业、有效的分析思路在作品集里是展示不出来的。所以这部分能力的检验会留到面试环节,对关键的问题进行提问,检查设计师的思路。
所以总结起来:
作品集就是设计师用于展示项目设计成果的 PPT,让招聘方完成设计能力的初筛,并在面试环节作为对设计思路进行讲解的基础材料。
TIP:讲 PPT 可不是把文字全写上面念一遍,这也是不用写那么多分析文字的原因之一。
上面是招聘方对作品集要求转变的底层逻辑分析,看起来很复杂,但却并不难理解。这就需要你们自己站招聘者角度,筛选你认为更优秀的作品集,并总结作品集之间优劣的原因。
这个做法提及很多次,即在站酷打开 UI 分类的 APP 界面 / 软件界面,并在筛选项中选择 “全部推荐” 和 “最新发布”,刷出最新上传的全部 UI 作品(包括没被编辑推荐的)。
可以每次就筛选一页的作品(约 60 份),看看在这一页中有哪几份是你觉得最满意的,如果是你招人你愿意给他面试机会的作品集。
下面,我从最近作品列表中挑了 C 端和 B 端各两套作品集给你们做对比,一套是包含了大量分析内容的传统项目展示,另一套则以简约的排版和界面展示为主。通过这种直观的对比下,你们更愿意。
因为篇幅关系,就不展示下去了,大家可以在自己电脑屏幕中分屏打开不同作品集做对比。而在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和对比下,你们会更容易理解什么才是有效的作品集。
这里还要强调一个观点,那就是对作品集输出能力的提升,一定不是只靠埋头苦做实现的,要先大量去观看和总结,形成正确的认识,你才会知道努力的方向在哪里,该怎么做。
缺乏这些认识,就会像我看到的大量新人一样,废了老半天的劲输出业余且花哨的作品集,事倍功半。
作品集输出最核心的东西还是作品,初级市场最严重的问题始终是大家纠结各类问题却不重视作品本身。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超人的电话亭」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用户体验增长
已累计诞生 749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为下方 4 条评论点赞,解锁好运彩蛋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