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就业衔接班!45天 PS、AI、AE 从入门到入行 详情戳>>>
面对大大小小的需求要如何处理?怎么把得到的需求落地成设计稿?
上期我们主要讲了三种需求分析的方法,本文将重点讲述 KANO 模型分析法。这个模型我们团队实际操作过,执行性较强。
B 端的设计难点不在于精美的外观和复杂的设计,而是要符合产品的实际需求,并有效提升业务运营的效率。
完整的 UI 设计流程到底是怎样的?从需求到产品上线,要经历多少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本次优设独家专题为你从零开始梳理出 UI 工作流程,适合新手阅读学习。
新人设计师可能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设计一个复杂需求的时候,各种场景、可能性在脑中来回乱窜,常常觉得逻辑不够严密。设计完成后,又被各方质疑,提出各种异常场景,导致频繁修改,缝缝补补。
随着互联网产品的不断向前发展,「产品设计导向」一类的概念已经不仅限于大公司中,在往日越来越注重「短期效率」的小公司也都纷纷开始注重产品设计方面的建设。所谓的「产品设计导向」指的是产品建设之前要围绕着产品的立项、目标用户等等去规划产品的功能点,明确产品核心价值;在产品上线之后,通过数据分析和功能反馈,发掘更多的需求,去规划下一步的「功能增删改」,将产品的设计方向引导到更正确的位置,提升用户留存率,延伸挖掘出产品更多的可能。
在美团点评做设计期间,设计思维发生了一些转变,在此分享给大家。思维的转变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思维转变阶段阶段1,最开始拿到一个需求的时候,我会非常快地把需求转化为界面,输出效率很高,但是思考深度不够,多停留在表层。
如何去伪存真,洞察高价值需求?如何对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
本文作者将结合自身经验与你分享设计师应如何优雅地回复需求邮件。工作中回复各种邮件数不胜数,设计师回复的产品需求邮件就是一类,以前回邮件时都是比较「率性而为」,并没有注意邮件的内容,直到有一次在群里 boss 问起一个设计点的样式问题时,leader 直接找出了原始邮件来解释当前问题,才发现,原来写邮件也是一门大学问。
一直以来,Airbnb 爱彼迎都将用户的声音和诉求放在首要位置。因此,代表用户声音的用户研究团队在 Airbnb 爱彼迎是不可或缺的。
我在评审的时候看过一个运营页面,打开页面,所有的东西都在动,唯独找不到这个页面的功能按钮。这个页面的设计师说,这样才有创意。
我是一个有8年工作经验的「老」交互设计师,一直想写一些设计类的文章给大家看。今天开始,我准备写一个大型设计类专题,内容是关于交互设计师应该具有的技能树。
@卫夕君 :短视频的能量是长视频的9倍?很多人看到这个结论立马就开始激动了:9倍是如何算出来的?
近期一直在梳理需求收集、需求评审流程,就写一写关于这方面的心得吧。针对评审要注意的事项,我梳理了8个问题,和大家一起聊聊我的理解。
本文将从设计流程介绍、需求收集筛选、需求设计评估、需求开发验收、需求管理及开发沟通工具介绍,五个维度来分享如何推动产品及交互需求落地。我很喜欢这样的一句话:“在做设计的时候,最大的阻力不是用户相关问题,而是内部的认知、利益点、看待事情方式的不一致。
@我是阿智 :说到“需求”,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困扰了很多的设计师和产品经理。迷茫的设计师一边做一边猜,猜不对就改,改了还不对,回去再继续改。
最近又一次遇到在眼见可以将辛苦设计和评审修改完毕的交互文档交付视觉的时候,突然发生了需求变动,方案面临重设计的状况。「改需求」一直是设计和开发们容易深恶痛绝的事情,虽然有时候这确实是需求方没想清楚的锅,但作为用户体验设计师的我们,也许还可以多做一些事情,来更好地预防和减少这类情况的发生。
@5key :在大多数公司里,设计师是作为一种资源方而存在,很多时候设计师只是在产品经理的要求下完成各类功能的设计。其实从产品提出到设计完成并不是简单的将需求中的各个元素组合到一起,再进行美化这么简单。
如何吸引用户注意力: 1.人性化:尽量不要传达系统消息感,可以考虑用人物对话等更有温度的形式来包装 2.个人IP:头像在互联网世界中,如同现实世界的名字一样,都是属于个人形象IP的一个标志,更容易被用户关注到
讲的非常好,很感谢,但是文章中有一点点小问题,比如说文章中有一处是长边完全显示,写成了短边完全显示,会加长阅读的时间。不过也无伤大雅,总之很感谢!
思路非常好,点个赞,现实很多设计师在设计中更多是在参考需求原型,而没有跳出原型去思考设计策略,所以当面试官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说。 文章最后给出的设计策略个人觉得还是并不能解决问题。对于商品交易,除非复购或者对此商品非常了解,缩短交易路径是可用的,但是这只能复盖很小一部分场景,缩短交易路径的方法并不是单纯地缩短操作路径,这是很多新手都会走的误区...
特意登录感谢无私的大神
受益匪浅,感谢作者分享,期待后续文章
如何吸引用户注意力: 1.人性化:尽量不要传达系统消息感,可以考虑用人物对话等更有温度的形式来包装 2.个人IP:头像在互联网世界中,如同现实世界的名字一样,都是属于个人形象IP的一个标志,更容易被用户关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