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讲过的一句话,我一直奉若宝典并坚信不疑,他说:顾客并不知道他们自己想要什么。我做设计的这些年也一直是秉承这个信念,服务这些甲方的大佬。但是保不齐有那种蛮不讲理的客户,总是一副不近人情的样子,强迫设计师做一些奇奇怪怪的改动,费尽口舌也无济于事,到最后还是得改回最先的一版,为什么总是会有这种甲方,强调自己更懂设计呢?
非常喜欢设计,喜欢设计的作品被人认可的感觉,但是现在的行业不太景气,有点儿扛不住了。一直都很佩服那些一做就是10多年并坚持下来的大佬,能够熬下来的都是能人,狠人。想和大家聊一下,在坚持的道路上会遇到哪些压力?如何应对?
是不是每个公司都有这种人啊?大家在一起办公,工位都是连着的,对面的同事就一直哼歌,还抖腿....设计师最怕什么,最怕手不稳,最怕有人打扰,好了,她哼歌带抖腿。这种人到底是什么心理?忍了很久了,很烦啊,有什么办法让她停??
Adobe收购Figma大家肯定都知道了,谈起收购,可谓是Adobe的祖传操作,足以震惊整个设计界了。Adobe 之前动辄几十亿收购的多数都是和设计相关的团队,其中Adobe XD大家可能最为熟悉,那以往Adobe还收购了哪些公司,这些公司后来都发展如何了,你知道吗?
设计是一个注重细节的过程,但是难免设计稿会有点小的问题,目前公司的开发就是照着你的设计稿画页面,遇到设计图和原型有出处就和产品扯皮,而不是说立即沟通把问题解决了,现在的开发都是这种情况吗? 我考虑的是大家一起做项目,都是项目上重要的一环,即使过程中遇到这种或者那种问题,也应该尽可能的积极沟通协助把项目做好!
昨天晚上只是简单的体验了一下,被游戏结束时的一句话给搞上头了,“又又又又又失败了,要不是放弃吧。” 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说,他对用户心理的分析做的太细致了,从每一句宣传语和游戏中的反馈文案都能感受到他对人性的拿捏,还有游戏的排名,道具机制都能让人血压飙升,一直被好胜欲,挑战欲给支配,从用户分析的角度来看,这个游戏太成功了,能火出圈不是偶然。 大家觉得“羊了个羊”火出圈还有哪些原因呢?欢迎讨论!
就在刚才,Adobe和Figma在官方推特宣布,Adobe会以约200亿美元对Figma进行收购。 收购完成后,Figma将继续独立运营,创始人也表示Figma的定价暂时不会改变。 各位设计师们怎么看?
微信小游戏《羊了个羊》昨天微博热搜第一,各大短视频的博主也在发视频吐槽“太难”了,晚了一晚上,压根就没有第三关。 根据官方介绍,这是一款超难的闯关消除小游戏,通关率不到0.1%。居然这么难,为什么还如此火爆,以至于羊了个羊出现了宕机的情况,服务器2天崩了3次。
在爆火的背后,也有玩家指出《羊了个羊》与手游《3tiles》在玩法上的高相似度,也让产品陷入抄袭的质疑。 作为设计师,能让大家这么上瘾的原因是什么?
有很长一段时间找不到方向,因为生活,工作重心的调整,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想要什么。感觉做设计师之后,隔段时间就会有一些不安的情绪,需要想办法来突破。面对日常的工作焦虑,有哪些办法可以调整心态?大家日常有焦虑过吗?
我们公司不是保险和银行单位,现在很过分,要求我们正装上班,优设的小伙伴们,你们在公司有收到过这种要求吗?穿正装真的很不方便,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会有这种难受的规定。
确实一点儿都没夸张,像往年的金九银十,一般跳槽换工作,投简历回复率都很高,也相对比较好找到合适的岗位。今年设计师的行情貌似不太好,职位少,而且拿到offer的难度也较大,这个主要是因为什么呢?大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吗?
除了会做设计,有一群喜欢设计的朋友,别的一事无成,很慌啊,我该怎么办?
做设计越久,反而越谦虚,设计解决问题,但是问题发生在客户的客户身上,通常沟通起来,大部分情况是客户更了解自己客户,设计师想法很多时候有偏差的。大家同意这个看法吗?
看了几篇大龄设计师的职场发展文章,都大同小异,只要不是大佬,不管干什么设计,一到35岁左右就开始迷,要么转管理,要么自由,要么滴滴,要么外卖。。。现在内心也比较惶恐?35岁以后就不能单纯的做自己专业的事情吗?平面设计35岁以后就没竞争力了?
这次发布会最心动的还是“灵动岛”的设计,真正做到了使用设计来弥补全面屏的“缺陷”!在此之前谁也没有想到还能这么玩。 强烈推荐优设的朋友们也去苹果官网看看有关灵动岛的文案:强力出“圈”!灵动的 iPhone 新玩法,迎面而来。 Dynamic Island这名字也取得好,太期待实际上手体验了。
这次苹果的灵动岛,是整个发布会最值得咱们设计师学的地方,硬生生把硬件上被大家吐槽的药丸屏,直接通过UI和交互玩出花来,是真正的设计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