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音乐」iOS更新到V10.0.0,不仅界面焕新还增加了一些提升听歌体验的小功能,比如受很多年轻用户喜欢的倍速播放功能。点击播放界面的菜单按钮,就可以轻松找到「倍速播放」的入口了。总共有4个播放速度档位可供用户选择,听歌快慢随心切换。
之前在微博看视频的时候,常规操作是用户点击屏幕则隐藏侧边栏及底部的文字介绍,而「微博」iOSV10.6.0 更新之后这一功能却变成了暂停,因此很多用户找不到隐藏入口。仔细观察发现在右列控件的最下方有一个小扫把icon,单机扫把的同时右列的控件、下面的博主ID及视频介绍同时消失,而点击最大化的按钮即恢复原界面。另外,长按两秒屏幕可2.0X快进视频,满足用户快速观看视频内容的需求。
「网易云音乐」是以UGC歌单为主的音乐社区,听到有情感共鸣的内容创建不同的歌单进行收藏是大多数用户常用的功能。常规操作是:单击音乐播放页的心形icon,当前歌曲会自动添加到系统创建的「我喜欢的音乐」歌单中。但在Android的V7.1.80版本中,长按两秒心形icon则会弹出收藏歌单的列表,可将歌曲添加至自己创建的某个歌单。
在碎片化的时间拿起手机点开「微博」,刷到被封面吸引的视频来不及看怎么破?「微博」在iOSV1.6.0版本中更新了「稍后观看」功能,长按任一视频封面即可添加到「稍后观看」列表。在底部导航栏点击视频标签,搜索框的右方打开视频icon则看到稍后观看的标题。
今年3月「微信公众号」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改版V7.0.0,底部的「好看」按钮变成了「在看」。6月底这次最新的版本迭代V7.0.13,公众号文章底部的按钮又发生了变化:由原本两个按钮变为三个,「分享」「赞」以及「在看」。在之前版本页面右上角的「...」菜单按钮才能找到的「分享」按钮被直接放置到页面底部,利于引导读者对文章进行更多的分享与传播行为。
设计师们在工作中常常用到各种素材,国内最经常逛的素材网站「花瓣」也是其一。我们采集素材的时候通常会将画板分类,点开画板才能看到采集的灵感图片。「花瓣」最新推出的画板预览功能,将鼠标悬浮于预览按钮即可查看所有图片的小图,点击则会进入图片详情。
众所周知,「微信」消息误发是可以撤回的,点击「重新编辑」修改原文字可以再次发送。在发布朋友圈后,有时也会有因文案图片问题想修改重发的需求,但之前的「微信」只能删除已发朋友圈信息再重发。最新版本的「微信」iOSV7.0.13,删除朋友圈信息后会出现「重新编辑」的标签,与撤回信息重新编辑的贴心功能相似。
随着鹅厂的《创造营2020》开播,「腾讯视频」又玩出了新花样「折叠剧情」。受制于播放时长限制,选秀节目正片通常只会呈现最主要的内容与部分选手的高光片段,很多精彩片段只能被剪掉,十分可惜。为了给观众提供更全面的视角,当正片播放到有值得观看的非主线补充片段时,屏幕左上方会出现「折叠剧情」的图标与提示。
在人的心智中,返回上一页面可进行手势右滑或者点击左上角的返回键进行操作,而生活社交社区「唯物」App在这上面做了创新。在文章详情页虽然右滑不能返回上一层级页面,页面左上角也没有返回按钮,但首屏界面底部的操作浮层按钮左下角有「X」按钮悬浮,方便用户随时进行关闭操作。 在使用向上滑动的手势浏览文章的过程中,浮层按钮会隐藏起来,稍微下滑一下就会重新出现按钮。
如图所示,图1和图2分别是「简书」的文章推荐、广告以及社交信息发布模块。可以看出,图1页面信息流里的「删除」图标都在卡片的右下方,点击范围符合手势触发的热区,方便用户对不喜欢的推荐内容以及广告进行删除。于平台而言,能获取更多用户对内容数据的反馈,就能让平台内容推送做得更精准。
在使用「厨房故事」浏览食谱时,滑动到一定程度会有「开始烹饪」的指示引导用户操作。开启后,教程会按步骤分页显示。通过头图的菜品展示、主厨的背景介绍、用户的评价以及菜品的制作时间,很大程度上能判断出用户是否要有意愿去制作这道菜品。
使用「厨房故事」App选择好食谱,将所需食材加入「购物单」时会生成可用来勾选是否已购食材的表单。由于App的用户普遍是个人或家庭,用餐人数不会过多,这里通过步进器调整人数来查看不同食材的用量很合适。调整人数的同时,每个食材的用量都会跟着变换,能及时给到用户反馈。
「腾讯新闻」的点赞方式叫做「推」,即通过长按文章底部的「推按钮」触发推荐文章的互动行为。按的时间越长推的次数就会越多,并且手机会伴随马达震动的触感与礼花散放的视觉动效,这里的「推文」不仅能表达对文章的喜爱,还能为文章上话题榜助力。相比多数产品对内容单纯的「点赞」或「在看」式的推荐方式(仅单量增加),「腾讯新闻」这种「推按钮」的设计更能释放读者的情绪,也让读者助力好内容切身参与到内容的筛选之中。
下滑浏览「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内容时,顶部的导航栏除了会显示文章标题还会出现带有页面跳转链接的箭头图标,这个小细节可能常被人忽略。点击这个箭头图标其实可以直接跳转到公众号的主页面,便于查看该公众号的其他文章,而不必 回到文章页面顶部退出再进入公众号主页。这个快捷跳转按钮不仅简化了用户的操作,一定程度上也帮助公众号提升了文章的点击率。
在「淘宝」选购商品时,如果商品缺货会出现两种不同的选择页面:一种是选择商品规格后,确定按钮会变成「缺货中,提醒掌柜补货」。虽然会给用户带来较差的体验感,看到渴望购买的商品很兴奋的准备来下单却被告知缺货,会造成用户心里落差感。但商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补货,到货后可给用户发送信息告知,起到挽留客户的作用,增进销售概率形成闭环。
「爱奇艺」和「优酷」在视频播放结束时分别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展示形式。「爱奇艺」显示了视频全部操作的控件,而「优酷」只显示了下一个播放剧集名称以及「立即播放」的按钮。考虑用户在观看视频的场景,在视频的片尾用户操作大部分都是「暂停」或「下一集」,用不到那么多的操作。
在各大平台的内容作者留言和私信里,多多少少都会存在粉丝催更的相关话题。「喜马拉雅」App的「我听」里面,是用户正在关注的内容频道,条目能清晰的看到频道距离上次发布最新的音频的天数以及根据用户最后一次听完音频后更新的次数。此外,还有一个很明显的「求更新」按钮设计,只要距离10天以上未更新「求更新」的按钮就会出现。
「飞书文档」是整合即时沟通、日历、音视频会议、云文档、云盘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效合作平台。当用户利用手机查看长篇幅文档内容时难免会有缺少耐心的时候,「飞书文档」在文档页的右上角有个滚动条按钮,这个按钮相当于「目录」,点击或向上下滑动即可浏览文档的章节。在移动端的使用场景下,既直观又方便可达的「目录」提升了用户浏览的效率,一定程度缓解了用户对于看不见底的文档持恐惧的痛点。
「微软Office」App作为一个任务型产品,其底部导航非常简单。新版的Office呼出舵式按钮会有两种交互形式,一种是常规的两次点击到达功能页,另一种是长按拖动的手势可快速执行指令。很明显地能感受出后者在操作效率上比前者更高,顺滑的交互和趣味的动效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在刷「微信」朋友圈的时候遇到微商或者不想看的朋友的信息,可直接长按对方头像设置朋友圈查看权限。相比常规的设置权限流程,直接在朋友圈内点击头像设置的快捷方式不会轻易打断用户刷朋友圈的行为,让设置权限的操作路径更合理。帮助用户快速屏蔽不喜欢的信息,提升信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