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美工到一线大厂高级设计师,我如何用6年时间完成蜕变?

编者按:和每一个北漂的设计师一样,他经历了一段艰难但是无比重要的褪变。从生涩的美工,一路到一线大厂,成为负责某金融类产品的主力UI设计师。抽象的大道理谁都知道,但是每个人的故事都不尽相同,今天我们来看看 UI 设计师慕青的经历。

子木:从毕业到工作,如今成为一线大厂的一名UI设计师,你觉得自己身上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慕青:从老家到北京,从毕业到工作,从小团队到大公司,从为淘宝店修图一路到参与千万级别的 APP 产品设计,刨除外面的边角,审视我自己,最重要的还是四个字:「自我修正」。

从小到大我的经历按部就班,平平无奇。但是这不就是绝大多数人的经历和状态吗?但是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习惯,但是我总会在经历事情之后,静静琢磨,抽离出来重新审视,这件小事在过去6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给我极大的裨益。

就像在一条漫长时间线上的隐秘交互,一件事情反馈给我一个道理,我对自己的思考、行为和决策作出修正和调整,然后继续推进。在不断的反馈和修正中,成为今天的自己。

子木:有意思,那么要不我们就从你的第一份工作开始聊吧?

慕青:那就要从2013年说起。当时我大学毕业。

当时很多人可能都没意识到,那是怎样的一个快速增长的大时代。移动互联网,电商,都在以极度野蛮的方式快速成长起来。很多刚刚起步的初创小公司都隐藏在北京各个小区的居民楼里面,悄然生发,谁都不知道未来会成长为大鳄,还是散伙收场。

我找到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在一家藏在居民楼里的电商公司。做电商,在当时是最快速、成本低廉也能够快速撬动市场的一种创业方式。而我的工作就是美工。

当时我所在的公司,是自己做产品以及淘宝店,产品是类似日本旅行者日记那种手帐记事本,不过整体的设计、气质和定位都不太一样。而我的工作内容,则涵盖了店铺的设计和产品的摄影,和现在的很多电商设计师的工作非常相似。

直到现在,我也会偶尔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里,随便拍点什么。

从小美工到一线大厂高级设计师,我如何用6年时间完成蜕变?

子木:这么说你入行就是做电商的视觉设计?这份工作反馈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慕青:和现在不同,当年可供参考和学习的设计资源其实并不多,不过当时公司的老板在开始创业之前,就已经在之前的公司的营销岗位上做到比较高的位置,无论是对于设计、营销、用户还是文具相关的细分领域都有着相当深入的理解,虽然当时我仅仅只是一个美工,但是当时的老板没少给我指导,他给我了重要的第一课:以结果为导向来做设计。

手段和方法都服务于目标,盯着对的方向,才能做对事情。

当时我们会在详情页里面提供非常细致贴心的推荐,虽然淘宝本身会提供推荐模块,但是我们更多会借助文案和图片,在详情页比较靠上的位置,推荐相关或者互补的产品——竭尽全力留住原本要离开的用户。对于当时产品量不算太大的店铺而言,尤其是我们整体还比较懂得用户诉求的背景之下,这只推荐机制带来了相当不错的用户留存率。现在我们拥有了更加智能的推荐模块,但是很多时候做的依然是相同的事情。手段一直在变化,但是如果你盯着目标来看的时候会发现,其实最重要的目标,其实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

即使我是美工,老板也会要求我去后台看数据,明白运营和设计之间的内在关联,会引导我们去注意到设计给结果带来的影响。这个时候我才开始有意识的在设计工作之外,去额外地去阅读关于消费者心理学、定价这类书。

这一课对我很重要。一方面是让我有意识地去探寻设计背后的逻辑,而不是单纯依靠感觉,另一方面,则是促使我去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子木:很多人追求的更多的是一种立等可取的效果,希望去学一些学了之后立马见效的一些东西。那么这些书真的有这样的作用吗?

慕青:立刻见效的知识有多少呢?很多书是需要持续的阅读、反思和琢磨的。它给你的是一种长期的、持续的意识上的提升,而不是立刻见效的一种具体手段。

就像你在那些Dribbble的飞机稿一样,它们放在Dirbbble网站当中看,是漂亮的。可是真的去模仿它们,放到实际的作品当中,你会发现有很多问题,它不匹配需求。这个时候,它哪些地方不匹配,要怎么修改,做到什么程度,就取决于你积累的知识量,信息,以及视角是否丰富了。

你懂得消费者心理学,懂得产品定位,明白营销策略,你的设计注定是和只注重视觉美感的设计师,有着巨大差别的。而你对于这些问题的琢磨的深度,也决定了你在设计的的时候能够兼顾到的因素有多少,能做到什么程度。

每多读一本书,每多反思一次,再来回看设计和整个世界的时候,会发现一切又不一样了。

这种持续的改变一直在缓慢但是持续地影响着我。在这里工作没2年,我还是换工作了。2015年,我去了一家做B端产品的公司。

子木:从偏向视觉化话运营的电商设计,跳转到B端产品的UI设计,这种改变还挺大的,那么你适应吗?

慕青:刚开始哪有那么快适应?但是学习新东西,总会有新收获。

当时这个团队是专门为诸如银行、航空公司这样的客户定制积分商城这样的产品。在之前做电商视觉设计所积累的一些经验,在这一份工作当中,开始逐渐的系统化,清晰化。我在这工作的一年多时间当中,原本对于UI界面的零散的认知,在此就被串到一起了。但更重要的地方在于,这份工作让我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交互设计上了。

子木:不少人对于交互设计师的认知还停留在画线框图上,你觉得这种认知是不是太片面了?

慕青:交互设计师输出的东西可能是线框图和原型这类东西,但是它实际的工作量其实是非常大的,需要借助专业细致的设计思维和上下游所提供的内容以及数据,提供贴合场景,甚至去还原真实的场景,贴合用户的真实需求,提供轻量便捷的交互逻辑。这就是为什么说交互设计师需要有大量的经验,而不止是懂得相关的理论。

与其说,交互设计在考虑的是要做什么,不如说交互设计师得考虑清楚要排除掉了哪些不合理的设计。它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在纷繁杂乱的信息和线索中找出最适合用户场景的交互设计方案,明确哪些事情不要去做。

交互设计这个东西,有的时候并不在于人多。它的价值其实是在于想法,在于执行力和思维的深度。这就是为什么 Sketch 这样的产品,产品团队核心人并不多,而webOS 这样有前瞻性的操作系统,交互设计是由几个人来搞定的。

当时促使我关注交互,甚至有意识地去学习交互的原因有几个,一方面是交互设计师在当时的薪资更高,另一方面是它更高级,在产品中更为重要。当时我看了很多关于用户体验相关的书,包括《简约至上》。

这份工作过程中,我有机会来修正我的知识体系,而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修正,是将交互的思维纳入到设计的过程中来了。

从小美工到一线大厂高级设计师,我如何用6年时间完成蜕变?

子木:看来这份工作对你的整个设计体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啊!在此之后,你是不是就沿着交互和UI的框架来构建自己的体系了?

慕青:这么说也没错……但是我在之后的工作中学到了一个相当关键的东西。

子木:哦?什么东西值得你这么郑而重之地来强调?

慕青:两个字,场景。

我的第三份工作是在一家创业公司,在这家公司最重要的事情是让我真正意义上明白了场景这回事,用户到底想要什么,以及要如何去把控用户场景。

这大概是绝大多数做设计的设计师,所欠缺的一个东西。

当时我们做的是一个针对餐饮行业的B端产品。怎么样的设计算是接地气的设计?我听到过很多不同的解读方式。但是直到这一份工作,我才切身地体会到了接地气——你要沉到土里面去。

当时我们做的产品主要是给收银员使用的,而我们的团队中每一个人——从技术开发、运营到我们设计,都要到店里去当做收银员,去亲身体会自己的产品,在真实的场景当中,到底是怎样的。

原来我的设计,到底是给用户带来了方便,还是烦恼。开发能够在真实的压力之下,直到自己实现的功能,是不是还不够快,顾客会不会因为太慢了而抱怨,甚至离开。界面的交互逻辑是不是太复杂了,流程中是否有过多冗余的环节。厨房里面一刻不停地出餐,订单提交是否顺畅?餐饮区的配餐机制是否完善?结帐的过程是否顺畅自然?在实际场景的巨大压力之下,所有的问题都会清晰无比,你会清晰的感受到哪些需求是最为迫切的。

设计师坐在温度适宜的办公室里面,没有人生鼎沸和热火朝天氛围下大量订单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的「我以为」是缺乏语境的自我表达,怎么可能输出一个合乎真实场景的设计?

真实的餐饮场景中,和真实的用户——收银员,服务员、厨师去沟通接触的时候,我切身地的感知到了用户人群的实际状况,和真实诉求。他们来自天南海北,每个人都有截然不同的故事,专业词汇和复杂的逻辑,在躁动火热和订单不断的餐饮场景之下,是阻碍。我不能够选择用户也没法选择用户,身为设计师,我应该给他们更加便捷、直观、顺畅、合理的设计,去辅助他们更高效地完成。

我应该给他们这样的东西。所谓的设计师的「身份」、「清高」之类的情绪和想法,在那一刻都被打掉了。设计要落地,设计师要低到土里面去。你应该是那个抬头仰望,去托举用户的人。

从小美工到一线大厂高级设计师,我如何用6年时间完成蜕变?

子木:所以你们最后产品怎么样了?成功了嘛?

慕青:不是说创业公司90%以上的都会失败嘛?虽然我们在执行上并不差,但是公司高层在战略层面上做的并不够理想。在北京这样一个城市,做的又是针对餐饮行业的B端服务,不够快不够准,很快就会失败。

子木:这是不是意味着你在此之后又更换了一家公司?上一家公司教会你「场景」,那么第四份工作所又帮你补足了哪方面的技能?

慕青:对,接下来的这份工作其实我就进入了一家比较大的企业了。这次,我真正体会到团队协作的感觉了。这在之前较小的公司当中,感觉是没有那么明显清晰的:在这里,一群人拧成一股绳去迅速地合力完成一件事情。这种愉悦感和成就感,是之前没有体会过的。但是协作并不是我体会最深的事情。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并且让我真正坚定下做设计师决心的,其实是因为我在这里真真正正感受到了设计对于产品价值上的真实提升。我们现在经常会听到设计赋能的说法,但是其实少有人真正明白甚至真实体会到设计对于产品的提升——在数据上有直接的反馈。

如果一个公司的设计和设计师处于边缘,用来配合的,并没有参与到真实具体的决策当中,设计赋能就很难了。如果设计是作为核心主力部门,它有话语权,在这家公司,设计甚至会冲在产品前面去推动产品前进,而不是被动去倾听产品的需求。

在这里,设计师主动去向领导提案,去主导,去完成。

另外,我也是在这份工作的时候,遇到了我的真爱。

从小美工到一线大厂高级设计师,我如何用6年时间完成蜕变?

子木:那么在你看来,设计赋能产品是对于所有产品都有效的么?

慕青:我不敢说所有,但是绝大多数时候,其实是可以的。其实这要看你对于设计的定义是什么。如果你认为一个设计师仅仅只是出图,那么能做的事情确实不多。但是,如今的设计师,尤其是在大厂和比较前沿的设计团队当中,设计师的角色早就不仅仅是出张图这么简单,设计师需要具备有有深入的交互思维,需要去洞见用户和事情背后的逻辑,把这些东西放到产品和设计当中来,你所「设计」的东西,其实是截然不同的。

走到今天,我对于设计这个东西的理解其实和当初已经截然不同了。无论是设计,技术还是产品,对于用户和产品本身的理解,决定了最终产物的好坏和高度。你理解的不够透彻,产品所做的规划,开发所输出的代码,设计师所输出的设计稿,会千差万别,不够好甚至做不好,都是理所当然的。

我们曾经看到过很多视觉上让人觉得非常愉悦的设计稿,但是你总会觉得差点意思。它差在哪?很简单,给真实的用户,放到实际的产品当中,你就会看到查的东西在哪里。

子木:那么设计师做图好看这件事情不重要吗?或者说,没有那么重要吗?

慕青: 确保视觉上的协调,一致和愉悦,是一个设计师的下限你明白吗?就是做到好看,是一个设计师的基本。另一方面,能够为产品赋能的设计,通常它已经不止是停留在视觉层了,它需要向上,上探到交互层,范围层,甚至战略层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产品或者交互设计师所提交过来的,很多时候仅仅是一个方案,这个方案不一定是最优的。你如果是不懂背后逻辑以及用户的设计师,大概率只能照着别人的东西去画了。但是如果你懂得,其实是能够做好的。

不过考虑到之前和公司之间有保密协议存在,我无法向你透露太多的细节。

子木:其实我很羡慕你,在这样的几份工作当中,能够用设计来推动产品,能够获得正反馈,这种感受是难能可贵的。

慕青:如今我在一家极为重视数据驱动的公司里面工作。

从入行到现在,我听到了太多的「我以为」和「我觉得」了。设计是一定要讲求逻辑的,如果你觉得数据无法驱动,有很大的可能性是你没有用对数据。很多基础的理论和方法是拥有巨大能量的,设计师的「我以为」,很多时候仅仅只是一个个人感受,它无法真正改变用户。

一路走到现在,我从一个野路子设计师逐渐成长一个时刻都注重产品逻辑和交互场景的UI设计师,就像从一个新兵蛋子进入了正规军,再到王牌部队的过程。如今我知道什么是极致,什么是好的设计。

我的同事里全都是牛人。我们常说设计师有像素眼,但是实际上很多前端、产品也一样。

「我不能接受我的代码里面有一像素没有对齐。」

每一个小点都会有很多人会在意,其实谁都没法完全确保前面的一个小错误,在后面会不会产生额外的影响。你会发现,认真的力量是如此的真实而巨大,因为每个人都会借助认真,不断的修正设计,修正代码,修正产品,甚至修正事情的走向。你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然后让他变成标准。等你下一次来做的时候,会自然愕然形成一个习惯。你会逐渐学会去审视自己的设计,去用更高的标准来执行和影响。

在一个顶尖的设计团队当中,你会发现周围的人都是见多识广的。可能给你提供一些交互上的想法和灵感的人,可能是一个后端开发。

从小美工到一线大厂高级设计师,我如何用6年时间完成蜕变?

子木:那么,这样的文化是怎么产生的?你有思考过吗?

慕青:其实公司会刻意抹掉职级上的差异,去模糊资历上的差异,这样的氛围才有可能不会因为这种位置上的高下而产生隔膜,这才有可能生发出一种真正开放的环境,才会让人去畅所欲言。「开放」这件事情真的不止是一句口号,它需要整个公司和团队竭尽全力去维持,它才能艰难地生长出来。而影响也只能是一点一点潜移默化地逐渐弥漫开。

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话很简单,但是当你真正碰到这样的团队,你才明白这样的力量有多大。

在我看来,前面设计的道路还在延伸,我还在不断修正,我应该还可以作出更好的设计。

子木:从视觉设计师一路成长为一名高级UI设计师,你觉得最值得分享的内容是什么?

慕青:之前我在优设私房课里,有针对性地分享过UI设计师的简历&面试秘籍,这是专门现在、此刻的UI设计师所制作的一份指南。因为我身为UI设计师被面试过,在如今的岗位上,也面试过不少UI设计师,我很清楚如今 UI 设计师求职面试包括简历上应当注意的问题,这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的事情。

而另一个值得分享内容,就是 UI 设计师成长进阶的内容。很多表层的硬知识,其实只要你一直跟着学习都能学到,但是在2019年此刻,在当下这个互联网环境之下,UI 设计师从初级进阶到高级,靠的更多的是一些软性的技能,并不是一句简单的要懂交互、懂产品就可以简单概括的,有机会我会详细规划一下,分享出来 ~

子木:那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目前 UI 设计师慕青在优设私房课中开设了针对 UI设计师的专项课程《UI设计师直通大厂的简历&面试秘籍》,在桌面端访问的同学可以直接戳链接进入课程。

也可以使用微信直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课程:

从小美工到一线大厂高级设计师,我如何用6年时间完成蜕变?

收藏 142
点赞 2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