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公平的,每天给予到每个人都是等量的,如何用好这些时间决定了你可以改变自己多少。对于设计师来说有人会感叹时间不够用,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有人拥有大把的闲余时间,却也没有起到多大的改变。我们如何用好这些闲余时间,如何做好时间规划,对我们的综合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无法改变时间所赋予的量,但是我们可以控制时间流逝的路径。本文以 UI 设计师为出发点,和大家聊一聊作为 UI 设计师来说,我们如何用好这些零散的闲余时间。
有时候我们会经常遇到自己也比较空闲,但是却不知道干嘛,时间就莫名其妙的过去了。本来想着今天要做点啥,打开设计软件却无从下手,感觉自己就像静止一样,时间却在流逝。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困惑,那么如何突破呢?
我们每天都会吸收着海量的信息,与我们擦肩而过的信息也很多,有时候也会闪过一个想法,却是一闪而过。要掌握如何利用时间,就要先计划想做的事情,不然时间有了,却不知道如何动手。
创建一个灵感记录文档,闲余时间可以思考自己想做什么,比如要输出一个什么作品、要写一篇什么文章、要体验一个什么产品、要分析一个什么作品、要浏览一个什么网站等等。不要急于开始某一个单一的项目,只是做好记录即可,把能想到的都先列出来,以后再选择里面的其中一个子项去完成。每天出现新的想法就随时添加进去,为了方便随时更新,个人推荐灵感文档最好是线上文档同步更新。
只有创建的灵感子项越多,空闲时间出现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要如何运用,不至于脑海一片空白。这个习惯个人延续了很多年,推荐给大家,希望你能创建和积累更多的灵感项目。
日常灵感采集指的是优秀作品的欣赏、分析和分类收藏,不限于某一个设计方向,只要是觉得后期可能有用的设计作品、视觉表现、摄影图片或者一切关联的内容,均可成为灵感采集的对象。
如果你有一些零散的空余时间,可以用于创建和积累灵感资源库。而为什么这里要强调自己亲力亲为呢?因为如果你是一次性通过别人的分享转移到自己的资源库,表面上看自己好像获得了很多东西,其实注定只是一堆占用存储空间的“素材垃圾”。没有通过自己亲力亲为一个一个采集,是没有在脑海中形成记忆的,就算后期遇到类似的设计形式需要参考,你也是很难唤醒这份记忆的。
我们在采集过程中强调的不是“量”的积累,而是“质”的分析和记忆。哪怕今天看了很多作品没有一个打动自己的,也是可以不采集的,注重的是看作品的这个过程,从中学习别人的处理技巧和想法。
所以,日常灵感的采集需要养成经常性的习惯,每天采集一点点、记忆一点点、分析一点点,进而收获一点点。
作为 UI 设计师来说,我们不再是停留在画图级的“美工”层面,需要明确我们更是产品设计师。需要考虑如何通过设计满足业务和产品需求,在解决这些需求的过程中如何结合用户体验,通过我们的设计解决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问题,做好最佳的设计引导等。
而产品体验日记是培养我们体验和分析产品的习惯,只有脑海中存储了很多产品设计解决方案,才能在需求面前考虑到更多设计形式。所以,每天都要抽点时间去下载产品、体验产品、分析设计并形成记录,这也是养成语言组织能力的第一步。
产品体验日记和日常灵感采集一样,不在于量的多少,而是一种习惯的培养和坚持。如果进行体验延展,不在于只是 App 的体验,无论是移动端还是 PC 端,互联网产品或者平面视觉设计等都是可以体验分析的。只要是可以带来收获的东西,不要局限于某个单一的形式,发现更多值得关注的设计,积累更多值得思考的体验。
总有一部分设计师习惯了临时抱佛脚,在需要作品的时候才会着急去进行输出,赶出来的作品能有几个可以符合自己要求呢!
为了让自己不在发生变动的时候显得被动,平时要养成日常输出的习惯,把一些零散空余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哪怕今天只画了一个图标或者一个局部,只要每天都在推进就能有所收获。我们要阶段性的制定作品输出目标,拆分为每天推荐的小目标,这样才能把一些零散的时间用起来作为作品输出。
在非常迫切需要的时候大家总能调动起来自己的动力,如果你能在不需要的时候依然养成输出作品的习惯,成功只是必经的一个过程。有很多养成好习惯的设计师,之前一个人发给我他每天的时间规划,下面展示给大家,希望他的这份对于时间的规划和自我的要求可以带给你一些动力。
哪有人可以随随便便就成功,你缺少的只是比别人更努力一点点的动力,把自己的零散时间用起来,只要每天都在推进,总会完成一个一个小目标。
现在问你还有阅读习惯吗?估计很多设计师已经摇头啦!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太多的娱乐形式占据了我们的时间,估计偶尔看看一些短小的文章还有可能,坚持阅读书籍的已经减少了。
作为设计师,我们关注了很多设计平台或者公众号等自媒体,阅读学习一些文章还是有很多人在坚持的。这种作为零散时间的消磨也是一种形式,毕竟还是可以学到一些局部性的知识,也能对我们的设计认知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是想要系统性的学习提升光靠零散的吸收是远远不够的,系统性的学习和阅读专业书籍才是两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专业书籍的知识点更新虽然没有互联网短文快,但是可以更系统性的深入学习,这也是能起到一定帮助的。如果平时空闲时间比较多,也是可以安排一些时间作为阅读的,只是需要注意的是阅读一本专业书籍不要把时间拖得太长,这样会一边吸收一边遗忘,最后转化率是非常低的。要在一个短期的阶段性时间里面阅读完,最好一个月内完成,想要提升记忆程度,最好是做一些知识点的摘录和读书笔记,这样才能让阅读的转化更高。
阅读习惯可以让我们保持对新技能的深入理解,虽然阅读书籍提升是相对比较缓慢的,不过作为零散时间的运用算是不错的选择之一。如果专业基础比较薄弱或者刚入行的新人设计师,阅读书籍加上系统性的学习提升是在短时间突破的最佳选择。
审美能力和对设计的感知能力对于设计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人就算基础薄弱但是作品新颖有创意,只是技法不够娴熟;有人工作多年懂的也很多,但是作品显得平庸化。注重个人眼界的提升才能提高作品的质量,带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技能层面的不足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强化得以提升,比如掌握某个设计软件,只要反复磨练操作,很快也能掌握;审美能力和设计感知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时间的熏陶,就像前面提到的日常灵感的采集一样,在于日常的积累。多利用空余时间看看一些设计网站,特别是国外的一些设计平台,如果时间比较紧张,就重点关注一些平台推荐的作品。不要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吸收要放大面积,各种领域的优秀作品和经验总结都是值得学习吸收的,长时间的熏陶必将会逐步改变我们的认知。除了一些网上的作品欣赏以外,也要多出去看看,看美术展览、看设计展览、逛博物馆、看一切艺术相关的东西,感受美学文化的魅力,熏陶自己的艺术细胞。
多看、多练、多思考,这是很多设计师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觉得自己很容易满足这三个关键词,其实只是擦了一下边而已。你看了什么,练到何种程度,思考到那个深度,有没有每天推进并长期坚持,三分热度很容易,能不能一直十分重视就不一定啦!
希望你能把这些零散的空余时间用来长期坚持一些事情,培养成一种习惯。
有时候设计师会陷入学习恐慌的状态,看到身边的同事都在不断学习提升,就会感受到自身能力不足的压力。会随波逐流的模仿着别人的学习路径,看到别人在看书自己也买了很多专业书籍阅读,不管怎么努力却发现并没有啥实质性的改变。
有时候阅读并非本心,为了看书而看书,是无法得到吸收转化的。行业里面流传着一句:“通过输出倒逼输入”的话,在进行总结输出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自身的不足,此时针对性的进行相关内容的补给是记忆转化最高的。所以,我们不要盲目的阅读,要学会总结,不要觉得自己能力不行不适合进行文章输出,输出只是为了把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然后再进行查漏补缺。
文章输出的能力是一种对知识资源的整合能力,整合自己掌握的知识资源和外部渠道搜索出来的知识资源,然后把这些内容根据大纲梳理编辑出来。锻炼输出能力不一定要与专业相关联,以前有个学员就对自己的一些日常感悟进行总结,生活中的一些发现和感悟,或者把自己的一些兴趣文字化体现。每天坚持日记形式的记录,一年输出十万的文字总结,这样的坚持不仅让自己的生活过得丰富和有序,也能逐步发现更多新目标。
零散的空余时间只要规划好,用于文章的输出是相对产出比较快的。首先定好主题和目录,然后就根据目录完善和丰富内容,每天完成一部分也就相当于根据查漏补缺学习了一部分新的内容。我个人经常用这样的形式输出总结,为了书写方便也可以采用一些文档工具(比如:石墨文档、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方便随时移动化输出。
要打破自己现有的能力不要局限在单一的作品输出环节,经验总结的输出也是作品积累的形式,还能形成差异化的能力体现。
有一部分设计师会出现空余时间也很多,也想要出一些作品,只是不知道到底应该做什么作品,会出现输出迷茫的情况。可以在之前提到的产品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升级,产品体验日记我们通常记录的优点比较多,因为优秀的设计和交互处理会在后期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如果遇到整体做得不是很理想的产品我们也是可以记录的,可以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基于缺点思考的改进尝试。这也是输出作品的方向之一,改版相对是输出作品最快的一种途径。
当我们确定好改版产品对象之后,会拆分为初步体验、深度体验、功能架构、需求整理、竞品分析、灵感采集、原型设计、高保真设计、作品包装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也会根据具体情况优化步骤,然后分配到每日推进一部分,充分的利用起日常较为零散的时间完成整体的方案。
基于缺点思考如何改进,缺点可以是视觉表现层面、交互逻辑层面、业务流程等层面,产品的选择方向最好是自己用过的或者熟悉的作为首选,如果是身边朋友用过是最佳的选择,因为这样就有数据的采集对象了。产品选择的时候最好别选择本身就是设计得不错的,这样容易无从下手,更容易越改越差,打击自己的自信心。
利用零散的时间化零为整是积累作品的最佳方式,日常的作品输出不仅可以提高动手能力,也是积累设计执行力经验的一种方式。
现在设计行业也有一部分设计师转换岗位,比如从平面设计或者电商视觉设计转入 UI 设计等。这种情况下没有什么作品沉淀出来,也不知道如何进行作品输出,找不到项目主题进行发挥。如果属于类似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空余时间去做输出,下面分享一些输出作品的切入口。
上面提到的设计改版是一个切入口,这也是输出作品最快的方法,因为功能业务和文案信息等都已经具备。另一个切入口就是基于业务做输出突破,就算是较为传统的行业,我们也可以试着如何线上化,把业务流程通过线上或者线下结合的形式来完成用户交易。无论是通过 App、网站或者终端设备等来实现这个对接,我们均有发挥产品设计的机会,以此来输出作品。
有时候我们的工作会比较枯燥,重复着同样的事情已经成为一种流程化。而经常做设计输出可以综合执行表现,也能让自己了解更多不同形式的设计处理技巧,作品集也能更加丰富多面。
基于业务做输出突破就相当于概念设计,不过基于自己公司业务相对来说也算是一种线上的解决方案尝试,做起来更加便利。很多平面设计或者电商视觉设计过度到 UI 设计师的时候,这是一个不错的输出作品的方向,通过模拟独立完成项目的流程来增加设计经验。
前面提到的很多内容都是如何利用空余时间来做输出和经验积累,这都是相对阶段性的规划,也有一些是长期的习惯培养。如果可以充分利用好零散时间投入到这些方向中,必将会对专业的提升和沉淀起到帮助。
除了短期的阶段性规划之外,如果时间的可控性比较长,可以计划再教育的时间投入。这个再教育个人分为几个不同方向:学历提升、技能培训、兴趣培养等。
1. 学历提升
目前设计师的专业基础参差不齐,科班出身的相对专业底子好些,有些是非科班转入,也有低学历的转入设计师。如果发现自身学历不足就要提前规划,学历提升途径很多,但是需要两三年左右的时间,也许更长时间。所以,这件事情易早不宜晚,需要相对长的时间去实现。
虽然学历不是主要的控制因素,但是对于入行起点来说既是“敲门砖”也是在同等条件下的选择附加值。本科已经成为很多用人单位对于高级/资深设计师的招聘起点,除非专业能力特别出众,不然很容易卡在第一步。至于是否要考研这个争议很大,很难说出绝对的选择答案,我个人是觉得根据自身条件来判断,刚毕业且家庭条件较好可以考虑一鼓作气拿下。如果是在职设计师根据具体岗位要求,这个需要一定的时间投入,就要评估是否有用,不过个人觉得学历提升只是最终的结果,保持对于学习的热情也是重要的,有时候这个过程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2. 技能培训
如果学历问题已经解决的设计师,那么在长期时间投入上面可以考虑更多技能的补充,系统性的专业提升或者增长其他技能。俗话说“技多不压身”,不过也要平时能用得上的技能,学以致用才能发挥其价值。技能培训不一定是工作相关的,一些可以辅助生活的技能也是可以选择的,之前家人参加了茶艺相关的培训,虽然与工作无关,但是增长认知,这也是一种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
3. 兴趣培养
我们除了工作以外还有生活和兴趣,有一个兴趣爱好可以让我们在闲暇时间里面过得更丰富,当然,不良嗜好就别当成兴趣来培养了。我个人除了设计工作以外,也比较喜欢中国画,我也会花时间去培养这个方向,这是消磨时间的一种方式,并非要以此为生计来源。
当我们有些空余时间的时候,投入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是一种增值,与其毫无目的的消耗,不如有计划的消磨。
将时间投入到学习教育中是不会错的,无论是专业层面还是兴趣层面,最终我们都是有所收获。时间赋予每个人都是一样,就看你是否抓住并用好这些时间。
设计是一个更新交替比较快的行业,机会也是掌握在有能力的设计师手中,而能力的提升需要做好日常的推进,没有朝夕之间的成功,只有按部就班的努力。
本文以 UI 设计师为导向,梳理了个人觉得可以用于零散时间的投入方向,希望大家可以选择性的采用,更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时间,实现更多规划目标。现在的努力是为了对得起未来的自己,希望我们都有可以后悔的机会,过好属于自己的每一分钟。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黑马家族」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这么设计才好玩
已累计诞生 612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已发布4条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