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不会做PPT的人机交互博士不是好用研

UX Coffee 设计咖 是一档为产品设计师和关注用户体验的同学准备的播客节目。三位主播都在硅谷生活和工作,每期节目我们会邀请业界大咖聊聊和用户体验设计相关的事。这期我们请到了密歇根大学人机交互在读博士生侯悠扬@cobblest 来我们的节目作客。我们聊了聊:

  • 人机交互与智慧城市
  • 在线社区产品设计中对心理学的应用
  • 在美国读人机交互博士的日常生活
  • 在Facebook做用户研究员是怎样的体验?
  • 工业界 vs. 学术界
  • Data Scientist vs. 定量用户研究
  • 用户研究员的职业发展。

上期回顾:《从GOOGLE到AIRBNB,这个萌妹子想让设计更有温度》

以下是podcast的文字转录。

Hoka:今天我们请到了一位非常特别的嘉宾——侯悠扬,大家可能对她的网名 Cobblest 比较熟悉,请你自我介绍一下吧?:)

悠扬:大家好,我叫侯悠扬,是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人机交互方向的博士生。我本科是学心理学的,博士阶段从认知神经科学方向转到了人机交互,因为学心理学在美国不太好找工作(笑)

你在读博士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悠扬:我研究的方向是网络和线下社区。刚开始我研究很多网络社区,像 Facebook 之类的广义上的社交媒体其实都是网络社区,大家可以在其中分享信息、有一些交互行为。后来我接触到了非盈利机构,了解他们如何使用社交媒体和信息技术解决一些社区或城市的问题。

我老板现在在学校教一门课叫「公民交互设计」(Citizen Interaction Design),这门课讲的是设计师和有技术背景的人如何为社区、非盈利组织或当地的政府组织来做手机应用、网站等信息工具,帮助解决一些社会问题。

我可以举个例子,美国密歇根有一个城市叫 Jackson,它曾经是一个工业城市。在工业产业衰弱之后,这个城市产生了一些经济和社会上的问题。我们学校的课程项目就与这个城市的政府机构合作,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来做一些事。比如我们做了一个网站,来帮助当地的新居民更好地融入社区,还做了帮助政府监控犯罪迹象的工具;还比如有一个团队做了一个帮助和鼓励大家铲雪的地图工具,提示大家哪个区域的雪堆积严重。

「公民交互设计」在美国是一个很火的话题,其中最有名的一个非盈利组织叫 Code for America。他们每年会请20个年轻的程序员或设计师,在一年的时间里与政府开展合作,用技术解决城市问题。

专访丨不会做PPT的人机交互博士不是好用研

△ 美国密歇根州城市Jackson的火车站

Hoka:这个方向非常有意思,可以用你的专业技能帮助到很多很多人,即使那些人原先远离科技,但通过这样的项目可以把他们纳入到对技术的讨论中来。

Riceman:这个在美国这两年非常火,你了解到国内有类似的项目吗?

悠扬:国内现在慢慢地也有一些,我有一些朋友做社会创新和社会企业。最近国内有一个创业公司很有趣,叫「山寨城市」,它是两个建筑与城市规划的背景的人做的,在旧金山、深圳、香港都有分部。他们用大数据来评估非盈利组织影响力。其实在国内还有一个热门相关词叫「智慧城市」,国内一些政府机构也开始在用技术来做公众沟通、政务公开,利用大数据解决社会问题。

针对网络社区,具体有哪些研究课题呢?

悠扬:一些具体的课题包括:如何让用户在网络社区中作出贡献、如何让大家更多地在论坛上发帖、作为网络论坛的管理员如何设置规则来让讨论更有趣地进行等等。Riceman:我们听说你之前在国内科学松鼠会也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悠扬:对,我之前在科学松鼠会写了一些心理学的科普。科学松鼠会是一个在线社区,是一个由喜欢写作、搞科研的网民组织起来的非盈利社区。科学松鼠会让我觉得技术的力量很大,包括社交媒体也是,能够让正确的信息得到传播。这段经历一定程度上启发了我现在从事的研究课题。

Riceman:你从心理学,转到认知神经科学,再到人机交互,是怎样的一个心路历程呢?

悠扬:心理学的就业确实是一个挑战,我以前做的大部分研究都是偏基础的,没有太多的应用场景。后来慢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心理学背景的同学都开始做和互联网相关的工作。其实现在国内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很多也是进入了互联网公司做项目经理或是用户体验方面的工作。

心理学与产品设计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Hoka:我们的听众大多数是设计师,可能对心理学的了解不多,你能给我们讲一下心理学和产品设计之间的关系吗?

悠扬:我就拿网络社区举例吧。其实有很多心理学的原理是和网络社区产品相关的。比如最基本的,研究用户为什么要发帖,就要去研究用户的动机。研究人的动机就是心理学的范畴了,动机包括外部动机(金币等)和内部动机(你自己感兴趣)。在了解这些之后,你就可以更有意识地去设计这个社区,比如设计金币、注册后送代金券等来加强外部动机,或者保证社区内的内容足够丰富,来激起感兴趣的内部动机。

悠扬:还有一个理论是从组织行为学和组织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产品设计。比如为什么一个用户会留在一个社区,我们认为其中有两个因素:一个是「身份认同」(Identity-based),另一个因素是「用户连接」(Bonding-based)。「身份认同」是指她认为自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份子,比如她觉得自己是魔兽玩家,这样她就会花更多的时间在和魔兽话题相关的社区上面。「用户连接」是指她和这个社区里的人产生了关系,和别人成为了朋友,她希望和这些朋友一起玩,所以花时间在这个社区里。

Hoka: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可以帮助产品设计师或产品经理更加系统化地去理解产品。如果你知道这些理论,作为设计师你就可以借此进行头脑风暴,比如怎样创造「身份认同」呢?赠送T恤衫、设立个性化签名档等等可能就是基于这个理论设计的。

Riceman:我感觉在线社区的设计确实是建立在这些心理学理论上的。比如知乎,在新用户注册填写基本信息之后,它就会引导你马上去关注你感兴趣的话题和用户。如果你是互联网产品设计师,你可能会关注「互联网」、「产品设计」等等相关的人和话题,所以第一次进入时你就会发现这个社区好像和你挺有关系的。之后你会在这个社区里进行互、,点赞、评论、提问等等,就有「用户连接」的感觉在其中,这种互动能让用户回到这个社区中。其实这些设计都是有心理学依据的,但是大家最后看到的只是产品设计的最终呈现。

专访丨不会做PPT的人机交互博士不是好用研

△ 知乎的用户注册流程界面

在密歇根大学读人机交互博士是怎样一种体验?

悠扬:日常学习生活的话基本上一半的时间在教课,一半的时间在做研究。教授的课程主要是基本的信息科学和设计。上课之前要花一些时间备课,我会想怎么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更有课堂参与感,怎样尽量用生动浅显易懂的的语言,让大家更容易理解课程内容。

Hoka:我以前读书的时候就觉得助教很重要,因为上课听不懂的话就基本就只能靠你们助教,你们很会用生活中的例子或者平时的语言把课堂上的内容再解释一遍,然后就有一种,「哦,原来老师说的是这个东西」的感觉。

Riceman:那么在学校做研究是怎样的感受呢?天天泡图书馆吗?

悠扬:确实经常泡图书馆,因为要阅读大量的东西。平时会做一些访谈和问卷数据的收集,这和在工作中做用户研究差不多。也会做体验调查、做观察,还要准备博士生资格考试和最后的毕业论文。博士生资格考试是在三年级的时候考。博士生前两年是上课为主,课修完了就是做研究为主。

专访丨不会做PPT的人机交互博士不是好用研

△ 密歇根大学法学院图书馆

在 Facebook 做用户研究是怎样的?

Hoka:在读博士期间连着两个暑假都在 Facebook 做用户研究的实习,能讲讲你在那里工作的体验吗?

悠扬:Facebook 对用研来说是一个很理想的公司。我觉得主要是两点原因:一个是相对于其他IT公司,它公司本身的社交属性会吸引很多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因为它有大量的用户数据,有很多可研究的东西。另一个方面,Facebook 内部是很重视用户体验的,无论是设计还是用户研究的地位都是比较高的。

Hoka:在 Facebook 做用户研究是更像研究院那样一群研究员在一起,大家一起做研究、互相交流,还是会更多地参与到产品团队当中,和设计师一起讨论一些非常设计主导的研究问题?

悠扬:我觉得还是比较偏向后者吧。在这些IT公司做用户研究或者人机交互方面的研究就像你说的,会分为会两种,一种是它是一个研究院,比如IBM,他们会做一些深度研究,以发论文为主。像 Facebook 和 Google 都是比较产品导向的,用研做的东西都跟产品息息相关,会和设计师和产品经理在一起工作,而不是自己做自己的研究。
Hoka:在你进入工作场合后,跟设计师和产品经理一起工作,你有什么感想呢?

悠扬:我觉得跟学术界做研究还是挺不一样的。做学术研究的话,你可以不用顾忌什么课题是有意思的,你只需要知道怎么去做研究、你做出的研究结果应该怎么成文就可以了,最后是从人文社科研究的标准去评价你的研究。但在公司,你就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首先,你会考虑你做的这个东西是不是产品团队感兴趣的,如果产品经理觉得这个东西很重要、而你可能觉得这个没意思,你还是得去研究。另外,你做研究的时候,很多资源也需要从其他地方得到,你可能需要设计师帮你设计一些东西,或者是需要工程师帮你准备一些数据,你可能需要和数据工程师一起分析数据。这更像是团队工作,可能你的一半的时间用在做研究上,另一半的时间是在做沟通。

Riceman:你跟数据工程师之间是怎么协作的呢?定量用户研究和数据工程师的工作有什么差别?

悠扬:数据工程师更多做一些数据分析,主要跟数字打交道;用户研究不光是跟数字打交道,数字是一个表象,我们更关注数字背后的原因和用户本身。

专访丨不会做PPT的人机交互博士不是好用研

△ Facebook 公司门口标志

工作中用到过那些研究方法?

悠扬:主要是问卷和用户访谈,也会做一些数据分析。用的方法也会取决于团队产品处在什么阶段。如果是在产品早期,你可能不知道这个产品最后是什么样子,更多的是做偏向于用户的行为和偏好方面的定性研究。如果是一个成型的产品,就会加上问卷和定量的数据分析。

如果是一个创业公司,你想做一个东西,但你现在连一个用户都没有,你就比较难找到用户了。当然还是有办法的,比如去找市场研究公司买一些数据,或者去找一些专门做问卷调查的公司,他们会提供这样的服务,但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预算,你可能真的只有自己去上网找人。

用研如何强化产品思维?

Hoka:你在 Facebook 做的所有研究都跟产品有紧密的联系,你觉得用户研究员应该怎样强化自己的产品思维呢?

悠扬:其实我也在学习,这点还是跟经验挺有关系的。你需要对产品有足够的敏感度,要足够了解你的产品,有时候你甚至需要一些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你不能只关注你自己的研究,而应该更多关注你的研究对你的产品团队有什么作用,这样在最终研究报告中、你呈现研究结果的时候,才能有选择地去强调。

Facebook 的用研会通过不同的形式去报告他们的结果,有的甚至还会做视频。这是扩大研究结果影响力的一个很好的办法,一两分钟的小电影,概括性地解释一下你的研究成果,会比铺满文字的PPT更有感染力。我觉得 Facebook 的用研在展示成果方面花了不少功夫,比较有创造力,可能最后展示的那个过程比我们想象中的更重要。

Hoka:对,我记得以前有一篇文章就说用户研究一半的职责是做研究,但是还有一半就是在你的组织里面去推广结果——这是一个没有被说出来的职责,但其实是用研很重要的一项能力。

专访丨不会做PPT的人机交互博士不是好用研

△ 用户研究,展示的能力也很重要

怎样在公司里扩大用户研究的影响力?

悠扬:我发现很多 Facebook 的设计师和用户研究员会写博客文章,把自己做调研甚至整个产品的设计过程都分享出来。 这样你的结果会先在外部媒体上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内部的其他部门,我觉得这是一个挺好的办法。

Hoka:你觉得对用研感兴趣的同学怎样才能找到符合心意的实习工作?

悠扬:我有几个建议给到大家:

  1. 一个是去大公司实习,像 Facebook 这样的公司可以给你提供很多资源,这样有利于你专注在「做研究」本身。
  2. 第二个是要去找到你感兴趣的产品,因为研究本身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为你真正感兴趣的问题和产品工作,会让你做得更好。
  3. 第三,更实际一点来说的话,我觉得大家可以多去参加一些相关的线下交流活动,和在行业里的人建立联系,很多公司和研究机构的招聘是通过内部推荐的方式进行的,所以参加这种线下交流活动、认识一些人会有帮助。

Riceman:硅谷的 IT 巨头对用研的要求是什么样的?学历必须是博士生吗?

悠扬:个人感觉他们对用研的学历要求偏向博士生。这可能是因为博士会经过比较专业的研究训练,会掌握比较严谨的方法论。当然,学历不是硬性的,我也看到过用研能力很强的非博士生,他们在行业里锻炼自己的能力。
Hoka:你觉得用研的职业发展是怎样的?初级和高级用研的差别在哪里?

悠扬:用研的职业发展其实和很多岗位一样,分为技术和管理两条晋升渠道。 级别越高,权力和责任也就越大。我觉得初级研究员的工作内容相对简单一些,比如做一些产品的可用性测试,负责的项目规模也会相对较小。高级的用研会做一些相对更难的研究,项目规模也会更大,研究的角度也会更广,比如研究全球市场的不同之类的。晋升到一定级别后,你也需要负责团队的日常管理工作。

嘉宾反问:你们觉得设计师和用研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Hoka:我觉得用研的结果对设计师很有帮助,可以让我们设计师知道我们是在为哪些人设计,让设计更精准地服务目标用户。

Riceman:我觉得用研在公司处在一个相对尴尬的位置。产品经理和工程师对产品拥有更高的话语权。他们似乎更倾向于认可像 A/B 测试这样的数据。用研做的定性研究人数较少,在公司里可能会显得说服力不足,用研的结果更多好像只是起到一个辅助参考的作用。

Hoka:如果是做一个新产品的话,不能做 A/B 测试,这时用研起到的作用可能就更重要一些。

Riceman:我觉得对新产品来说,产品经理的话语权看起来依然大于用研。这里有一个岗位角色模糊的问题。产品经理自己也会做产品调研 ,他们做的研究可能不如用研同学做的扎实、科学性强,但他们往往对市场和公司方向更敏感,会形成一个介于用户和市场之间的自己的判断,而用研的似乎还是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悠扬:这种现象也是用研目前面临的普遍问题。 设计、产品、用研、项目经理是一个连续体。每个角色的人都应该知道别人在做什么,了解自己的技能点和别人的技能点,清楚哪些事情是我擅长的、哪些是我不擅长的,用研要和团队中所有人一起合作,在团队中逐步提高话语权。现在我觉得行业的整体趋势是越来越重视用户体验,我们要对自己的岗位有信心 !

专访丨不会做PPT的人机交互博士不是好用研

联系方式

感谢志愿者 Sepahope 、夏美鑫和赞赞的文字转录。文中照片由网络和侯悠扬本人提供。

大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订阅收听我们的节目: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内搜索「UXCoffee」,关注 UX Coffee 设计咖 微信公众账号:

专访丨不会做PPT的人机交互博士不是好用研

「优设名师专访系列」

1、曾任腾讯大粤网设计主管的跨域达人:《优设访谈!腾讯设计师米田的设计之道与成长之路》

2、没有听过冯叔的设计师不是好设计师:《优设访谈!著名设计师冯铁的设计思考与经验之谈》

3、前端重构视觉交互无一不精的设计师:《优设访谈!腾讯高级交互设计师C7210的十年设计路》

4、非议不断前行不止,用心的设计团队:《优设访谈!国内知名设计团队专访之滴滴DISIGN》

5、前网易现阿里写的书是交互领域必读:《优设访谈!阿里交互设计专家刘津的设计管理之路》

6、职业路径最为清晰的科班交互设计师《优设访谈!LBE安全大师产品总监晓生的职场进阶之路》

7、能靠脸吃饭偏偏不的设计界「鹿晗」:《优设访谈!阿里资深设计师的自学设计之路》

8、300多人的百度设计团队该如何运转:《优设访谈!国内知名设计团队专访之百度大UE》

9、百度上海团队负责人的非科班设计师:《优设访谈!百度设计大咖JJ YING的自学成才之路》

10、他带的学生已经是国内的设计大咖了:《优设访谈!灰昼:从非科班生到首席美术总监的15年设计路》

11、设计的产品有几亿人在用的非科班生:《优设访谈!腾讯电脑管家视觉负责人张晓翔的UI自学之路》

12、英雄联盟穿越火线天天爱消除都有他:《优设访谈!腾讯游戏Tgideas团队设计总监李若凡的十年设计路》

13、高考一百多分现任UC艺术指导的大神:《优设访谈!小火:从非科班生到UC艺术指导的励志设计路》

14、可能是颜值最高的全能设计师网红咯:《优设访谈!锤子科技设计总监罗子雄的全能自学之路》

15、一人能扛得起整个设计流程的多面手:《优设访谈!薄荷科技设计总监张智超的12年全能设计路》

【优设网 原创文章 投稿邮箱:yuan@uisdc.com】

================关于优设网================
"优设网uisdc.com"是国内人气最高的网页设计师学习平台,专注分享网页设计、无线端设计以及PS教程。
【特色推荐】
设计师需要读的100本书:史上最全的设计师图书导航:http://hao.uisdc.com/book/
设计微博:拥有粉丝量180万的人气微博@优秀网页设计 ,欢迎关注获取网页设计资源、下载顶尖设计素材。
设计导航:全球顶尖设计网站推荐,设计师必备导航:http://hao.uisdc.com

收藏 6
点赞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