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7334字,为大家介绍一种系统化阅读的方法,帮助大家像标准化的产品设计一样,有目标、有步骤、有体系的阅读,从而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读完这篇文章,记得参加读书打卡活动哦:

设计师如何掌握系统阅读能力?来看这份7000字总结!

1. 序言

你很清楚读书的价值,因为读书是这个时代成本最低的学习方法;

你平时也会看书,但非常零散,有空的时候就翻翻,看完了转个身就忘得一干二净;

你还会因为要选择读什么书头疼,时常让别人给你推荐,但往往发现那些“好”的书,你根本看不进去;

你甚至有时候很害怕那些读书的人,因为他们就像一面镜子,有时候让你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惭愧;

设计师如何掌握系统阅读能力?来看这份7000字总结!

我和你一样,在过去都被这些问题所困扰。过去十年,我尝试过 3 次系统化阅读,前两次都失败了。我买过很多书,也逼着自己读《基业长青》、读《定位》、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但最后发现,我一无所获,什么都记不住,阅读的过程特别难受,我觉得自己就属于那种不爱阅读的人。

直到三年前我再一次逼着自己阅读,我把读书和自己的工作关联起来,每周坚持读 3-5 个小时,一开始也特别难受,但随着我把书本里的知识快速应用到工作中,比如《有效竞品分析》教会我如何做竞品,《超级转换率》教会我如何设计内容策略,《上瘾》教会我如何去培养用户的习惯,我突然对阅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而随着阅读的书越来越多,我突然发现就在某一天,那些过去所积累的知识点全部都可以串起来了,他们就像琴键上的音符,我可以随意弹奏自己喜欢的曲子。这种感觉,让我特别兴奋,也让我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分享这个读书方法之前,我特意阅读了查尔斯·范多伦在 1940 年就出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完这本书后,悔恨万分,如果早在十年前就看了这本书,也许自己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但我又特别庆幸,虽然走了很多弯路,但原来我摸索出来的阅读方法可以获得验证,而且结合了自己的阅读目标和习惯以后,这个方法对我有特别大的帮助。

在接受到优设网的读书共创活动邀请以后,我突然很想把这一套系统化阅读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套方法,养成系统化阅读的习惯,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最终找到这个提升学习最简单的办法。

2. 为什么需要系统化阅读?

阅读其实分两种类型,一种是零散的阅读,另一种是系统化的阅读。这两种类型就有点业余和专业的区别,零散的阅读重在消遣,甚至很随性;而系统化的阅读,则是体系化地设计读书的方向和目标。

设计师如何掌握系统阅读能力?来看这份7000字总结!

① 什么是零散的阅读?

零散的阅读就是很随机的阅读,你可能在某个直播间看到他正在推荐一本书,你刚好有兴趣,然后就买了。最后当书邮寄到家里的时候,你随便翻了翻,最后发现工作很忙,就丢到一边了。或者你下载某个读书 APP,看了几页《情感化设计》,又去阅读《腾讯传》,不到 1 周,你就把 APP 直接卸载了,因为你当下的工作内容焦点是画好一个产品的原型,你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这些书。

这就是零散的阅读,像兴致高昂的时候看一部电影,看完以后,只能聊以慰藉。这样的阅读形式,没有目标、没有体系,所以导致最后放弃阅读。这样的场景,相信大家都有经历过。

② 什么是系统化阅读?

系统化阅读和零散的阅读刚好相反,它需要把读书这件事,像运营一个产品一样,定方向、定目标、定 KPI,每天都要持续阅读,吸收知识,从而保持一个长期学习和阅读的状态。这很像一个军事化的管理,把阅读这件事,当作一个每天要完成的工作一样对待。

听上去好像很难,但事实上系统化阅读并不复杂,只要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坚持下去,从而把读书培养成一个习惯,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③ 系统化阅读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第一,持续性地输入。就像上面所描述的,如果只是零散的阅读,它就像看一场电影,对你的帮助很小。但系统化阅读可以让你保持每天持续性地输入,这就是提升内力,让你真正变成一个武林高手。

第二,形成知识体系。我在下面会介绍一个知识阅读地图的工具,其实它就可以当做知识体系,你要阅读的书籍,一定要和你的职业、兴趣挂钩,这样才能学以致用,让你认识到读书对你的工作有多么重要。

第三,成为知识创作者。随着你的阅读时间越长、知识的积累越多,你就可以尝试输出。你也可以成为你现在羡慕的那些创作者,给大家讲费茨定律,讲尼尔森十大交互原则,甚至出书。

设计师如何掌握系统阅读能力?来看这份7000字总结!

3. 如何学会系统化阅读?

想要学会系统化的阅读,我们就需要学会如何找到对自己有帮助的书籍,学以致用,才能让我们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兴趣阅读下去。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不能坚持,而是我们缺乏如何系统化规划读书这件事的方法。所以我们需要先构建一份知识阅读地图,然后掌握选书的方法,最后再开始系统化的阅读。

设计师如何掌握系统阅读能力?来看这份7000字总结!

① 读书准备

构建知识阅读地图

知识阅读地图就是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去设定一个个读书主题,这些主题最终会组成你的阅读地图,帮助你把读书这个宽泛的概念聚焦到你自己身上,从而让你有目标地读书。这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曾经尝试过 3 次系统化读书的计划,但前两次都失败了。当我第三次咬着牙最后坚持下来以后,我发现前两次之所以失败,并不是我没有毅力,而是不懂去设计这样的知识阅读地图。这导致我很多时候不知道看什么书,也无法把这些书籍链接起来,形成我的知识体系。

这有点像我们坐地铁的时候,如果你坐在中间,没有语音播报、也看不见地铁的路线图,你就很慌,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你要在什么时候换乘,甚至到站了也不知道。知识阅读地图就能扮演这样的角色,让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状态和兴趣随时换乘、随时阅读,让读书有体系化。

设计师如何掌握系统阅读能力?来看这份7000字总结!

如何设计知识阅读地图?

知识阅读地图的设计可以根据两个维度来划分,第一种是职业技能,第二种是个人兴趣。比如对我们产品设计师来说,我们平时最关注的有产品、交互、UI 设计、用户心理学等相关的知识点,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些主题都写出来。

我是一个创业者,所以我的知识阅读地图是这么去设计的。从创业思维到商业分析,从产品分析到交互设计,最后从市场营销到用户运营,这其实是一个互联网产品设计开发的路线图。而当我构建了这个地图以后,我对自己的读书计划就非常清晰,我知道自己要读什么书、需要加深哪方面的知识。当我在某一个点比较疲惫的时候,我又可以跳出来重新思考,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去调整我的读书节奏。

个人兴趣非常好理解,比如你喜欢历史,你喜欢文学,你喜欢音乐,那么你可以把你这些有兴趣的点都加上,这样当你阅读产品设计很疲惫的时候,可以跳出来去换一下读书主题,这样会获取不同的灵感。

设计师如何掌握系统阅读能力?来看这份7000字总结!

② 选对的书

有句话叫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对于读书也是一样。如何选书,选到一本对自己有帮助的书,可以根据以下三个原则来选择。

关心什么,就读什么书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读书也一样。如果你选了一本自己当下不感兴趣的书,比如现在你最想提升交互设计相关的知识,那么让你去读《疯传》,你会很容易放弃。因为那样的书籍,是偏向非常宏观的产品设计书籍,和你当下的兴趣焦点不匹配。但如果我推荐《步步为赢》给你,你就很容易看得进去,这本书里的知识都和交互设计相关,你打开就有兴趣。所以,选书一定要结合自己当下的工作、兴趣和焦点来选择,不要去读那些和自己当前无关的书籍,这样你会很难受,你即便花费很多精力读完了,你也不知道怎么用。

设计师如何掌握系统阅读能力?来看这份7000字总结!

浅入深出,先找容易的

如果你在刚尝试阅读的初期就去选择《设计心理学》、《about face 4: 交互设计精髓》这类书籍,你可能很容易就会放弃。首先这类书籍本身是国外的专家撰写,文字风格和写作思维本来就和我们不同,再加上又是翻译过来的,读这类书籍本身就很晦涩,而且阅读难度很高,需要很强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积累。所以我们在初期选书的时候,一定要选容易上手的,比如《UI 设计那些事儿》这样的书籍,很容易看进去,它本身的知识点比较少,文笔风格通俗易懂,读这类书,可以快速让我们产生对阅读的兴趣,让你有欲望读下一本。

设计师如何掌握系统阅读能力?来看这份7000字总结!

读得越多,选书更容易

当你去读一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本书里有很多新的知识点,或者会提到很多书籍。比如《步步为赢》的序就是《破茧成蝶》系列的作者写的,而《破茧成蝶》这套系列书也主要讲交互设计入门,那么当你看完《步步为赢》你就可以去读《破茧成蝶》,这会巩固你对交互设计的学习。

我的微信读书书架,都是这样一本本添加进去的。我去读《抢占心智》,然后把特劳特的《定位》加进来;我去读《定位》,又把迈克尔·波特的《战略的本质》加入到书架,当你读得越多,你越不担心如何选书。

设计师如何掌握系统阅读能力?来看这份7000字总结!

③ 开始阅读

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把读书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你学会了选书,还要懂得如何去阅读,别小看阅读这件事,掌握一个正确的阅读方法将会极大提升你的阅读效率和收获。

第一遍:快速阅读

所谓快速阅读,就是去快速了解一本书。为什么要快速了解一本书,这有点像相亲,我们需要快速的先了解一下彼此,看看是否有进一步的必要。快速阅读的作用,就是这样,让你从最短的时间里去了解这本书讲了什么,主题是什么,它会对你有什么帮助,值不值得深入阅读。

查看书籍介绍、目录和序

先查看书籍的介绍。这短短的一两百字,能很清晰的把这本书讲了什么说清楚,这可以帮助你快速判断这本书的价值怎么样。如果使用 APP 读书的朋友,还可以去查看这本书的评论,从评论里去看看大家读完的感受。然后仔细阅读这本书的目录。目录就像产品的信息结构,非常清晰地把这本书的内容结构向你展示。最后再仔细阅读作者的序。作者写这本书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写,要解决什么问题,一般在自序里面作者都会交代得很清楚,这对我们判断这本书是否值得第二遍深入阅读,非常有帮助。

设计师如何掌握系统阅读能力?来看这份7000字总结!

把阅读时间控制在 1-2 小时

尝试在 1-2 个小时内把这本书快速读完。虽然是快速阅读,但如果只是潦草的翻一翻,这样的价值也不大,我更建议在第一遍快速阅读的时候也要稍加心思阅读,把时间控制在 1-2 小时之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个阶段,一定要注意,不要抠字眼,不要因为前后无法连接就消耗时间,记住,这只是第一遍,我们就像相亲一样,先吃个饭看看有没有继续了解的必要。

第二遍:深入阅读

所谓深入阅读,就是当你快速读完一本书之后,这本书对你有没有帮助,值不值得你深读,你已经可以做出判断了。如果这本书很有价值,那么就需要开始深入阅读,而如果这本书对你没啥帮助,先扔掉它,别犹豫。由于我已经彻底习惯用 APP 读书,所以下面的阅读方法主要基于 APP 读书的习惯,不过方法都大同小异,大家可灵活调整。

放慢速度,理解作者的意图

当你开始第二遍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慢。像曲卉的《硅谷增长黑客笔记》,我是第二遍细读的时候才真正读懂这本书,我一共消耗了 13 个小时。千万不要在意自己读书慢,只有把知识吃透,你才能实现知识的输入。而一本好书,是非常值得你花费很多时间去深究和阅读。所以记住,第二遍深入阅读的时候,放慢速度,要去理解作者真正的意图,这样才能吸收作者的知识。当然,我个人建议可以把时间控制在 5-10 个小时,这样会比较理想。

设计师如何掌握系统阅读能力?来看这份7000字总结!

划线做笔记,把重要的记下来

以微信读书为例,虽然传统的阅读是一个封闭的行为,但微信读书加入了社交元素,所以在读书的时候,就能看到很多热门划线。这些划线其实就是一本书里的核心观点,你可以跟着书友们一起划线,也可以把你觉得很重要的内容划线标记下来,这样你就开始慢慢积累知识点。

设计师如何掌握系统阅读能力?来看这份7000字总结!

看别人的想法,换个角度去理解

我习惯了开放式的读书方式,所以在某个知识点我不是很理解作者意图的情况下,我会去查看别人的想法,去看看别人怎么理解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快速解决我的一些困惑点。就像《疯传》、《上瘾》这些书籍,很多翻译非常难理解,但去查看书友的想法,我甚至能找到英文原文,这对我的理解有非常大的帮助。

设计师如何掌握系统阅读能力?来看这份7000字总结!

④ 持续阅读

当你已经把一本感兴趣、有价值的书读完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陷入一个思维怪圈,那就是要写读书笔记,似乎如果不长篇大论来一篇就感觉自己的书白读了。我过去也陷入这个怪圈,总感觉不写点什么好像对不住自己。

但当我一步步构建了自己的知识阅读地图的时候,我突然明白,读书笔记这个东西,不一定非得你读完就去写。这就像选书一样,一定要和当下的兴趣相关,你如果没时间、没精力,甚至不知道怎么写,那么就继续阅读其他你感兴趣的书籍,不要把输出当做是一个必然的行为。

事实上,你划线、写想法,也是一种输出。另外,你读的书不够多,你输出的质量也不会很高,所以我的建议很简单,如果很想写,那么就需要开始第三次、第四次阅读,如果没精力,那就继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持续阅读,不要停下来。

⑤ 输出笔记

当你读的书足够多,你所积累的知识点其实已经慢慢串联起来了,这个时候你可以尝试输出,形成你自己阅读的闭环。我把读书笔记的输出,分为「介绍一本书」、「点评一本书」和「创作一本书」三个层次,我们今天先讨论如何学会「介绍一本书」这个最常见和最简单的输出形式。

设计师如何掌握系统阅读能力?来看这份7000字总结!

梳理内容信息结构

一本书和一个产品一样,它也有内容信息结构,我们在尝试输出的时候,需要先把整本书的内容信息结构梳理出来,这很像我们做产品拆解,第一步就是梳理信息结构,完完整整的了解它。内容信息结构就像一本书的骨骼,它有多少骨头、器官,你都需要了解,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用类似 Xmind 这样的思维导图工具就能辅助完成。

当你去梳理这本书的内容信息结构的时候,其实就是第三次阅读。你要以复习回顾的姿态去阅读,一边梳理一边细读,最好把你在深入阅读时候的状态调动起来。你会感觉从未这么清晰地阅读过一本书,你仿佛就是作者本人,从内到外、从全局到细节,你都了如指掌。

设计师如何掌握系统阅读能力?来看这份7000字总结!

说清楚这本书讲了什么?

当我们梳理完内容信息结构以后,我们可以轻松地从全局到细节去了解作者这本书。这个时候,你要做的,就是向读者介绍清楚,这本书讲了什么。

设计师如何掌握系统阅读能力?来看这份7000字总结!

从内容结构切入

所谓内容创作结构,就是作者以什么结构去写这本书。对读者而言,他们首先想知道这本书讲了什么,那么你先从内容结构切入介绍,这是最高效的方式之一。比如《上瘾》,作者提出上瘾模型以后,开始对上瘾模型的四个原则进行详细的阐述,最后对上瘾模型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总结。而这种“提出核心观点-分段介绍-如何应用”的内容结构是大部分书籍创作的通用形式,比如像《影响力》、《疯传》、《增长黑客》这些书都是这样。

筛选有趣的案例

对于作者原书的案例,我不建议过多使用,这样会降低读书笔记的原创度。但是可以挑选一些有趣的故事案例,但记住,不要生搬硬套,而是要根据创作的意境把案例加入进来。严格来说,在引入作者的案例的时候,一定要尝试二次创作,不管是文字风格,还是切入的角度,都要和你文章的调性保持一致。

灵活调整内容比例

所谓内容比例,就是这本书的介绍所占整篇文章的比例。这个比例,我觉得占到整篇笔记的 30%-50%都可以。这其实主要和你输出的主题有关,如果你只是把这本书当一个切入点用来延展讨论,那么你可以弱化,而如果你主要以介绍这本书为主,那么再多一点也无妨。

如何应用这本书?

学以致用是读书最大的目的,如果不能把一本书的知识转换到我们的工作里面去,很难有人能坚持下去。所以在把一本书介绍完以后,一定要去思考这本书如何应用,不仅仅是为读者,更是为自己。比如《UI 设计那些事儿》这本书,对我而言,它就是一本设计工具书籍、一个文案词典和一套底层设计思维。所以我在解读的时候,简单直接地把我如何应用的场景描述出来,读者看了就会感觉身临其境,原来这本书可以这么用。

设计师如何掌握系统阅读能力?来看这份7000字总结!

这本书是什么类型?

一本书的分类很重要,比如像《秒赞》这种书籍,我会把它定位成一本写标题时候的工具书,只要我没灵感,我去翻一翻,就能找到很多参考;再比如《疯传》这样思维提升的书,当我要去为客户策划一个新品牌的时候,我就需要用到他的 STEPPS 模型。所以你可以先为这个书做一个清晰的定位,然后告诉读者,这本书首先可以帮助你解决什么。

可以应用到什么场景?

你可以描述具体的场景,比如你在做某个项目售前的提案中引用到了这本书的某个知识点,它对你有什么帮助,最后帮你解决了什么,这样就能实现从输入到输出,再到应用的闭环。这样的场景描述,如果加上排比语句,会给读者很大的冲击,它可以让读者快速感知到这本书的价值。

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你可以描述自己真实的感受,这本书教会了你什么,你又如何把书中的知识点应用到你的工作中,你也可以对这本书的创作风格、内容结构、主题深度等多方面进行讨论。你可以尝试以开放性的话题去创作,比如我对某个知识点的看法是这样,那么你呢?这样可以吸引读者对这些知识点有更高的关注,也会和你一起讨论,获取更多的互动。

4. 送给产品设计师的书单

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这份知识阅读地图,不仅仅是我的知识体系,也浓缩了我的创业思维。我根据自己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按照互联网产品设计开发的路线图而设计。比如,在思考转型到知识付费之前,我读过《精益创业》,所以明白我可以先做一个公众号探索商业模式;我啃了很多遍《疯传》,所以我们的品牌名字叫「设计大侦探」,这个天生就带有传播属性的品牌名称;《善战者说》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我明白做一个品牌之前,愿景有多么重要,所以我以「一起拆解改变世界的产品」为口号;我读过《定位》和《品类战略》,所以我们的内容以产品拆解+读书分享为主;我读过《一人企业》,所以找到当下最适合自己的创业模式。这 8 个书单,介于篇幅,我只是筛选部分书籍,大家也可以添加我的微信好友,我会持续分享,一起共读。其次未来我会在「读书分享」栏目把这些经典的书籍全部解读完。

设计师如何掌握系统阅读能力?来看这份7000字总结!

5. 写在后面的话

戴安娜·莱特在德内拉·梅多斯的《系统之美》的献词里有一句话,我非常认可。“一本书真的可以帮助这个世界,帮助包括你在内的各位读者吗?我认为是的。”

我感谢过去三年咬着牙坚持啃完的每一本书,它们不仅仅帮助我把工作做得更好,更是让我从思维发生质的改变。如果我不读《从 0 到 1》,我很难理解为什么当初我要义无反顾的创业,并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活出更精彩的人生;如果我不读《设计心理学》,我就无法弄懂设计需要遵循什么原则,如何把设计服务于不同的用户;如果我不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我就无法总结出这套可以帮助很多产品设计师建立知识体系的读书方法,正是因为有了摸索和验证,我才能把这个像标准化产品一样的阅读方法分享给大家。

感谢阅读,让我每天都在进步,感谢系统化阅读,让我不再焦虑!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设计大侦探」

设计师如何掌握系统阅读能力?来看这份7000字总结!

收藏 52
点赞 18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