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就业衔接班!45天 PS、AI、AE 从入门到入行 详情戳>>>
少即是多。极简主义的概念可以用这句足够极简的话进行总结。
本文将从包装设计的六大基本要素:结构、材质、色彩、图形、文字和版式来探讨极简设计在包装中的应用,并用三个案例修改演示来加深大家对极简包装设计的理解。
本文转自AssBook设计食堂(ID:assbookgroup),已获得其授权。MUJI 无印良品创立至今,已有38年,除了产品,连每一年的海报也让人念念不忘。
王M争:前段时间有一个朋友问我有没有看到过哪款产品是把搜索功能放在界面中间的,然后给我发了一张原型图。我第一眼看到这个原型图就觉得界面的信息布局很乱,像是把两三个页面的内容强行塞到一个页面。
作为一个积年的Palm粉丝,再次听闻 Palm 要发布新手机的时候,内心是五味杂陈的。这是一个曾经屡次开创新时代的品牌,无论是普通人还是身为设计师、媒体从业者的我们,直到现在我们每天都在享用 Palm 所留下的遗产。
优步不允许你提前很早预订出租车,亚马逊最初只专注于卖书,谷歌最初只是一个搜索引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认为,产品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要做很多事情。
58UXD: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导致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个成功产品的胜出,关键就在于优质的用户体验上。用户体验,核心是人。
和往年一样,今年 Google 依旧在 Material Design 上投注了不小的心力,来推动整个设计语言渗透到整个 Google 的产品体系当中。目前,Material Design 整个设计风格由 Google 内的独立部门来负责运作,并不依托于特定产品,并且和外部设计师有诸多合作。
编者按:这篇文章提纲挈领地总结了极简主义设计的一些特点,不妨借此机会把关于极简主义设计的文章都梳理到一起,系统化地学习一下。一篇文章,告诉你想知道的一切,应该不错吧?
大家一定对这样的场景有点熟悉,评审的时候,经常会有指点江山的「大神」聚集在设计师周围提出各种问题,有一个问题的出现频率居高不下,那就是「画面有点空,可以再丰富一下吗?」真的是画面一定要满到炸裂才是好的吗?
2018年,智能手机依然是我们主要的信息承载工具,更为有效且颇具趣味的响应式图标必将得到关注。同时,鲜艳丰富的色彩,精彩纷呈的插图设计都会博得用户眼球。
58UXD:在一个追求内容至上与体验至上的时代,设计的表现更加简洁直白,这正如著名建筑设计师密斯所说过的:less is more。不管在业界内,还是跨领域都在流行一个名词:极简设计。
编者按: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来自俄罗斯籍设计师 Nick Babich,带你更深入的了解设计中的KISS 原则。看完本文你会学到:深入认识极简主义网页设计极简主义网页设计实战案例极简主义设计神器极简主义最早出现于后二战时期的艺术运动。
简约并不意味着原始,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而极简主义设计种大量的留白也并不等同于空。
作为21世纪的全球偶像,Steve Jobs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摧枯拉朽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当前各个行业。有趣的是,从90年代末期开始,Steve Jobs一直坚持黑套头衫加牛仔裤和旧球鞋的打扮,脖子以下的部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喪心病狂十六夜貓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时常会听见别人说“极简风格(英: Minimalism)”这个词,但这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怎么使用呢?这一次,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极简风格具体的使用方法与参考案例吧。
@喪心病狂十六夜貓 :极简风格能帮助用户简化操作,兼容性好,载入页面快等等优点,不过虽然看起来简单,我们需要考虑的东西可一点都不少。这一次,就让我们一边学习简约风格的原则,一边将它应用到实际网站制作中去吧。
你会发现现在的移动端UI界面中极简风的设计越来越多了。极简主义设计风之所以能够如此的受欢迎,很大程度是源自于它对于设计、开发的友好,它不仅让APP的加载速度更快,让APP对于不同屏幕的兼容性更加优异。
电子商务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熟,并且已经发展出了自己的模式和风格。但是对于电商的设计风格大多数人还停留在最初的用商品堆砌+文字信息+各种乱七八糟的效果。
随着用户对UI的喜好开始偏向简约,设计师有必要将整个UI简化剥离至基本状态,因为保留关键元素才是成功的钥匙。从某种意义上说,极简主义的设计是形式和功能的完美结合。
微信的原设置还是好一些的。 设计有个原则就是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只要从一般人认为的试一下得到正确的反馈,那这个按钮就不需要多余的设计。只需要告知用户变换的过程,用户自己也会逆向思考。
确实看着舒心了不少
此交互文档系列源文件下载链接:https://fuzuobiao.com/proview/605467573b63c51de6e4b7bf
这种极光模糊是近视眼真实的世界
感觉在上班的时候真的能练习贼少,也是盲目找图临摹,要难受了!!!(本人非专业艺术生)
微信的原设置还是好一些的。 设计有个原则就是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只要从一般人认为的试一下得到正确的反馈,那这个按钮就不需要多余的设计。只需要告知用户变换的过程,用户自己也会逆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