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就业衔接班!45天 PS、AI、AE 从入门到入行 详情戳>>>
本篇重点聚焦到新手访谈常见的问题上,将个人实践后觉得切实有效的方法梳理出来,希望为新手访谈者提供应对问题的思路和策略参考。
不要小看一份看似简简单单的访谈提纲,一份真正好的访谈提纲往往背后都有其设计的逻辑框架,一份有理有据的提纲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用户访谈是了解用户最常见也最重要的一种方式,但是为什么有团队做的用户访谈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
正在准备做个用户访谈?请一定不要关注你准备提的问题,要知道,全面的获取用户信息并有效地进行分析,不能只依靠提问。
编者按:为什么做用户调研时说喜欢用这个产品的人,实际上往往都不怎么用?该如何与用户交流才是最有效的?
最近,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的《原则》一书风头无两,洛阳纸贵。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示是,工作中无论多小、多简单的事情,都可以将其沉淀为原则。
58UXD:这篇文章原文在用研界堪称是教科书级的,尤其是那20种用研方法全景图也是经常被各种培训、分享所引用。通过这篇文章可以对用户研究的方法有个全面的认识。
这是一篇关于「深度访谈」的深度解读文章。一、深度访谈介绍1. 概念有人说,深度访谈(in-depth interview)像一面夜视镜,能帮助我们看到平时看不到和我们视而不见的东西。
文章是关于设计研究中的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步骤,用户访谈的一些思考。往期回顾:《交互基础小课堂!
Lina:访谈是定性研究中最基础的方法。相对于分析客观数据的定量研究方法,不论是一对一的深度访问还是一对多的座谈会,都会产生研究人员与用户的互动,而互动关系会极大影响到访谈的质量和效果。
数据很差的功能,可否轻易被下线?新产品的用户研究时,demo 要做到什么程度?
如何吸引用户注意力: 1.人性化:尽量不要传达系统消息感,可以考虑用人物对话等更有温度的形式来包装 2.个人IP:头像在互联网世界中,如同现实世界的名字一样,都是属于个人形象IP的一个标志,更容易被用户关注到
讲的非常好,很感谢,但是文章中有一点点小问题,比如说文章中有一处是长边完全显示,写成了短边完全显示,会加长阅读的时间。不过也无伤大雅,总之很感谢!
思路非常好,点个赞,现实很多设计师在设计中更多是在参考需求原型,而没有跳出原型去思考设计策略,所以当面试官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说。 文章最后给出的设计策略个人觉得还是并不能解决问题。对于商品交易,除非复购或者对此商品非常了解,缩短交易路径是可用的,但是这只能复盖很小一部分场景,缩短交易路径的方法并不是单纯地缩短操作路径,这是很多新手都会走的误区...
特意登录感谢无私的大神
受益匪浅,感谢作者分享,期待后续文章
如何吸引用户注意力: 1.人性化:尽量不要传达系统消息感,可以考虑用人物对话等更有温度的形式来包装 2.个人IP:头像在互联网世界中,如同现实世界的名字一样,都是属于个人形象IP的一个标志,更容易被用户关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