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年做过一次关于敏捷开发的问卷,其中 2 个问题是:

有哪些看似有用,实则毫无效果的调研问卷题目?

结果发现,很多用户先是选择「非常熟悉,团队使用标准的敏捷开发」,后面又选择「借鉴其理念」。

这不是明显的前后矛盾吗?

因为前期的用户调研,都只问了第一个问题,而没问第二个问题,导致对用户产生误判,高估了用户对敏捷开发的认知和接受能力。

那么做用研时,有办法提高获取信息的有效性吗?

虽然没有办法 100% 解决,但改善方法还是有的。

如何提高问卷的有效性?

我今天就整理出 5 个要点,给大家分享一下:

  • 问题要合理
  • 用词要实际
  • 标准要清晰
  • 条件要明确
  • 选项要全面

1. 问题要合理

有哪些看似有用,实则毫无效果的调研问卷题目?

上面这个问题,问题本身就错了。

不建议直接问别人是否愿意付费购买,因为太难回答了。

这就好比路边有个卖健身卡的,直接问你:“请问你愿意为运动健身而付费吗?”

很多人不愿意付费,并不是发誓这辈子绝对不付费,而是暂时还发现产品对自己有足够的价值。

在问卷上问这种问题,并不能带来什么有用的信息。

于是我把这个问题改成了这样:

有哪些看似有用,实则毫无效果的调研问卷题目?

结果选 A 的用户非常少,看来完全不想掏钱的人并不多,只是产品服务还没有达到期待。

2. 用词要实际

有哪些看似有用,实则毫无效果的调研问卷题目?

这道题的主要问题,是「吸引」这两个字。

一般说「吸引」,是指你听说什么东西很好,然后主动去找来尝试。

做用户访谈时发现,其实大部分用户,只是偶然发现了这个产品,然后就一直用了,整个过程并没有被「吸引」这件事。

大部分用户可能会在脑子里主动把「吸引」改成其它说法才好作答,那么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用词准确一些呢?

而且选择 B 也不够实际,现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真正去货比三家的用户也不多,很少有人能发现其他产品没有的功能。

例如可以改成这样:

有哪些看似有用,实则毫无效果的调研问卷题目?

3. 标准要清晰

有哪些看似有用,实则毫无效果的调研问卷题目?

这里的主要问题是对于熟练程度的标准不清晰,例如 B 和 C 以「主要功能」为参考依据,而 D 和 E 以「自己需要的功能 」为参考依据。

「主要功能」和「自己需要的功能」分开来看都不是能够说清楚的,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并列、包含、相交等等任何情况。

如果一个高级用户可能需要的功能就已经超出产品的主要功能了,那么此时该如何选择?

后来我把这道题改成了:

有哪些看似有用,实则毫无效果的调研问卷题目?

使用统一的评判标准后,回答的精准性也能提高。

4. 范围要明确

看看下面这个问题:

有哪些看似有用,实则毫无效果的调研问卷题目?

「目前」和「每年」结合起来,感觉像是在问今年的情况,担忧又明确。

如果一名用户去年花了 99,今年没花钱,那么该怎么选?

如果一名用户前年花了 299,去年没花钱,今年花了 99,又要怎么选?

于是,你会发现很难通过这一道题准确了解用户的真实情况。

比较简单明确一点,可以改成:

有哪些看似有用,实则毫无效果的调研问卷题目?

3. 选项要全面

有哪些看似有用,实则毫无效果的调研问卷题目?

如果一个用户每周使用 3 次,或者一个月使用一次,就不太好选了。

选项不够全面,用户难以抉择,也会导致结果不精准。

所以我改成这样:

有哪些看似有用,实则毫无效果的调研问卷题目?

虽然也会有人上个月和这个月次数相差大的问题,但这种情况的几率不高,即便有也不需要太过在意,收集数据更需要的是精准性。

总结

不论是设计师还是产品经理,很多做产品的人,对用户太不了解,做个调研也问不到点子上。

如果能只有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上去思考,和用户达到共情,又何愁做不好产品呢?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体验进阶」

有哪些看似有用,实则毫无效果的调研问卷题目?

收藏 27
点赞 30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