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设计师小伙伴,你有多久没有好好休息了?身体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警报”信号:
1、早晨不想起床,勉强起床,也是浑身倦意; 2、工作或看书时注意力难以集中; 3、说话有气无力; 4、不愿与同事交流,回到家后也常常默不做声; 5、总是伸懒腰、打哈欠、睡眼惺忪; 6、懒得爬楼,上楼时常常绊脚; 7、公共汽车开过来也不想跑步赶上去; 8、喜欢躺在沙发里,把腿抬高才舒服; 9、四肢发硬,两腿沉重,双手易发抖; 10、食欲差; 11、心悸胸闷,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滋味; 12、经常腹胀、腹泻或便秘; 13、忘性大,越是眼前的事越容易忘掉; 14、不易入睡或早醒,入睡后不断地做梦。
转自:@头条新闻
万万没想到呀,现在 Twitter 的新logo“X”已经上线了。 在马斯克的主导下,Twitter最近已经开始全面更名,目前 IOS 和 Android 客户端已经改为了X。但是根据一些苹果用户的反馈,Twitter 在苹果应用商店中仍然保留了原始名称,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苹果 App Store 要求应用命名“至少要有 2 个字母”。
现在 X.com 的网址已指向 twitter.com,马斯克的头像也变为黑色背景上一个白色的“X”,他24日还发推晒出新图标“X”被投射到推特旧金山总部大楼上的图。马斯克为何如此钟情于字母“X”?大家对这次 Twitter 的品牌重塑有什么看法呢?
现在感觉每个大厂都在研究 AI 产品了,它不仅加速了我们设计的迭代速度,还让不少同事直呼“效率神器”。但在这股热潮中,我也开始有点小焦虑,毕竟AI的设计思路总归是基于已有的数据学习,这会不会让我们的作品渐渐失去个性,变得千篇一律呢?
以往,从草图到成品可能需要反复修改数十次,但现在借助AIGC工具,你可以在几分钟内生成几十个不同的设计方案。
在享受这种高效的同时,你也发现了一个潜在的问题——由于AIGC依赖于大量现有设计案例的学习,生成的方案往往遵循着相似的设计趋势和风格,比如流行的扁平化设计、渐变色彩等。
虽然能够迅速产出多种方案,但这些方案可能缺乏独特性,时间长了,大家都用AI生成,大家会担心创意同质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