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因为工作太忙而在饭点前忘记点外卖的情况?「饿了么」团队关注到这个场景,设计了「点餐提醒」的功能。除了可设置提醒点餐闹钟的具体时间点,还可一键选择是仅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生效,还是周末或者每天提醒,避免重复设置和非必要时间段的提醒打扰。
对于资深起床困难户而言,即使设置十几个闹钟提醒,仍可能会在早上半醒的时候按掉每一个闹钟,赖床难起。「使命闹钟」独特的闹钟关闭机制,则能有效地帮助大家解决赖床的习惯。使用「使命闹钟」时,每设定一个闹钟时间点就要选择设置一项关闭任务。
「Sleep Cycle」是一款智能闹钟,只需要将手机屏幕正面朝下放在床边,它就可以结合手机中的运动传感器追踪并监测你的呼吸模式,通过数据分析在你睡眠相对较浅的时候唤醒你,让你一天保持好精神。随着手机硬件的不断升级,给App的功能研发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何利用好物理层面的人机交互方式、将其与自己的产品进行合适的结合,是交互设计师面临的新课题。
在MIUI11的闹钟应用中,点击已创建的闹钟开关会弹出「仅在今天关闭一次」和「永久性关闭」选择。当我们设置常用闹钟时,有时候会提前关闭闹钟但只是想关闭今天这一次,后续还需要闹钟提醒。这时候可对关闭闹钟的操作进行分情况的选择,就是很贴心的设计。
「猫耳FM」作为音频内容提供平台,在产品的各个功能与细节设计都体现出了对声音元素的巧妙使用。用户除了可以订阅各种有意思的广播剧,团队还很贴心地将很多热门音频内容的精彩选段制作成了闹钟铃声,免费提供给用户使用。并且「男性向」与「女性向」的分类选择,还很好的为不同用户群体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
生活中总是存在这样的场景:明天要回家但只买到7点03分的班次需要早起赶车,或者某宝有张神券今天下午两点准时开抢。应对这种短期内只会发生一次的事件,我们设定的提醒闹钟使用过一次后就可能没有实质用途了,闹钟躺在列表里只能静待删除或再次编辑。「小米」手机的闹钟就是抓住了这一场景,使用户在设置闹钟时可选择响铃后删除此闹钟。
关于闹钟的页面设计虽然看似大同小异,但真正优秀的设计每个小细节背后都有其道理。魅族Flyme 7.3.0.0 系统的闹钟页面设计就是如此:在「10分钟后提醒」按钮上利用了「菲茨定律」中「可点击按钮尽量大」的设计要点并用亮色处理了按钮,使按钮更容易被睡梦中的用户看到。而将此按钮置于手机中上部分,则是为了使用户能更轻易地点到按钮。
iOS的「闹钟」与「计时器」界面按钮设计正好是相反的,这里的设计逻辑很有意思。「闹钟」的中心按钮是「稍后提醒」,「计时器」的是「停止」。这里应该是考虑到闹钟和计时器的使用场景不同:「闹钟」是用户在睡觉的场景下使用的功能,闹钟响时用户刚醒的瞬间意识是模糊的,中心按钮为「稍后提醒」是为了避免部分爱睡懒觉的用户有再次睡着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