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不同的成长经历所塑造的人到底有大差异?而思维模式和成长方式的不同,又能创造怎样不同的人生?这次我和来自B站的up主/设计师/创业者 Genji ,或者说李艮基深入聊了聊成长经历和想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许你也能从中获得启发。
子木:Genji 你好,很早就在 B 站关注了你的帐号「GenJi是真想教会你」,迄今为止你所发布的视频内容涵盖了平面设计、动效、编程等多个领域,给我印象非常深刻,我也非常好奇你是怎样的人。能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吗?
艮基:哈哈,如果要简短点介绍的话,我是米其林3星设计和效率工具鉴赏师,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获得者,9张宝可梦暴雪之证持有者,东南沿海超大书架拥有者,32社团官方认证的非典型共享海报量产设计师,12缸大排量知识整理师,B站千万级被被围观内容创作者,早熟款偶尔失利型连续创业者~
子木:哈哈,这种「龙妈」式自我介绍还是挺有趣的。你的 B 站分享的设计相关的教程是如此丰富,让我很想知道,是什么推动着你一直输出的?
艮基: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应该是「好奇心」。
你知道达芬奇死前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吗?不是总结,不是感慨,也不是答案,而是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啄木鸟的舌头是什么形状吗」,留下这个问题,文艺复兴一代巨匠就此咽气,周围所有人脑中都充满疑惑与好奇。
为什么是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又是什么?多年后,生物学家才发现答案。啄木鸟用嘴敲击树木的瞬间冲量足以令人脑震荡,而啄木鸟的舌头是鸟嘴的3倍长,这种“弹式装置”的舌头竟然能伸出喙外达12厘米长,而且颅内部分的舌头竟然绕了头骨一周,正是舌头保护了啄木鸟的大脑,不会因为高频的敲击而晕倒,同时它额外的长度,还能棒啄木鸟舔食洞中的虫子。
啄木鸟的舌头无关具体的生活,但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探索答案,这种获得感是无与伦比的。如如果说啄木鸟的舌头之后,藏着达芬奇尚未来得及探索的奇境,那么儿时红白机里的口袋妖怪就是我的兔子洞。
剧情和关卡,随时随地触发的对战,宝可梦的属性和技能,都很有趣,但是真正勾起我好奇心的并不是这些,我最想知道的是,它的地图有没有边界。游戏背后的开发者是怎么在这块半反射屏幕里,藏住一个没有边界的游戏空间。我好奇。
结果就是,我开始了解口袋妖怪的关卡设计,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驱使我去学习编程,探索游戏代码。类似的缘由推动我在小学的时候好奇心驱使着学习早年的大前端工具,比如HTML、Js 和 CSS,这也为后续我自己独立创建了论坛打下了基础。
我们当代生活的复杂度如此之高,我好奇每一个问题背后的缘由和答案。供电站是如何把电力送到千家万户,汽车内燃机是如何工作和演变的;当然我还会碰到更多跟加具体的问题,小学时好奇怎么用flash去制作爆款4399小游戏,或者如何使用PR/AE 做出更有节奏感的视频,又或是我们用人工智能辅助游戏设计能做到什么程度等等。
我们的世界被重重的黑箱子包裹着,哪怕仅仅只是打开一个非常小的黑箱子,就能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如果我能将我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享出来,教程就是这么来的。
好奇心驱使我去寻找答案,分享过程就有了教程。
子木:我们似乎都经历过这个充满好奇心的阶段,但后来大都失去了探索的动力。你又是怎么维持住这种探索的动力?
艮基:关于这件事情,我也并非一开始就知道为什么,但经历了很多类似的事情之后,我有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答案,俗套但是有用:元自信,可以理解为勇气和自信的和。
刚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在外地做生意,我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我的小学老师上课用的是方言,巧的是由于生活环境我完全听不懂方言,这个误会导致我很难理解课上老师的讲解,作业经常无法正常完成,刚入学的我一度被老师视作为「傻子」。
更极端的是,班主任就把我的爷爷叫来,当着我俩的面,把我的作业本撕碎扔到了垃圾桶,然后说,去买和其他同学一样的本子,然后让把之前所有的作业都补上。
极端的挫败感让我无所适从。好在爷爷办手续让我休学 1 个月,他把拼音表贴在床头教我朗读,还做了很多寓教于乐的玩具,一步步带我补上了落下的课程,再回学校我也试图跟上方言教学。期末拿到全班第一,不仅让我的班主任感到诧异,更重要的是,让我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傻子」。这件事情让我有了自信的种子。
小学最后一次转学后,数学老师成了我的班主任,每个课间他会塞给我一张小纸条,上面会写一道数学题,他告诉我这他在研究这道题,让我看看有没有什么解题新思路。
跑操的时候,课间休息,回家路上,这些题一直会在脑子里转,找到解题思路,我会找我的班主任讨论。他会说,噫,你这个思路太棒了。点点滴滴的小练习和正反馈,让我的数字成绩越来越好,很神奇,我的其他学科也跟着变好了。之后数学考过满分,再然后去学习奥数,也拿过奥数满分和市里第一名。
其实回想当时,我并不是什么特别的学生,但是这件事会让我觉得我被关注到了,他让我觉得,我是那个被选中的孩子,有了使命感。最重要的是,我有了去解决问题的勇气。
好奇心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它也不总是恰如其分的,但想满足好奇心,需要独自探索的勇气。勇气来源于一次次「确知自己能做到」的自信,而这种自信从来都不是上天赋予,而是要借助正反馈积累。从这一点上来看,我是幸运的。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开始珍惜每一次「确知自己做到某件事」的过程。学习编程、学习设计、建模、剪辑,每一次考试,我都尝试从中集聚这种能量。
子木:即便如此,学习过程很多时候依然是反人性的,任何获得感或多或少都需要经历努力才能做到。你能学会这么多工具、技能还能分享,有学习的秘诀吗?
艮基:顺应好奇心和爱好,有动力这样是最理想的起点,但是接下来最重要的并不是「勤奋」。学习任何知识或者技能,透过足够的练习是必要的,但是单纯的重复,并不足以更好掌握,尤其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这件事情我也是经历过,才有所体会。
有位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写过一本《刻意练习》的书,其中所涉及的「刻意」的部分对我帮助极大。他将可以学习的东西,划分为「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我高中学理科,也拿过竞赛和独立学科的国奖和省奖,而我所熟知的数学物理都是「舒适区」的知识。在政策变革的当口,我权衡之后选择自主招生和艺考的方式辅助高考,绘画和音乐,对于只剩半年时间的我而言,在「恐慌区」内, 很难快速掌握。而导演或者编导相关知识,则是一个处于「学习区」的领域,我可以透过大量的阅读、筛选、梳理、总结,达到应试的要求,这也直接促成了我大学最后挑选的专业。
刻意练习的方法,我之前是有所感知,而高考让我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有明确对错成败的「有限游戏」当中,这种方法非常有用。无论是学习 PS、Blender 这种软件,还是应对选修课或者专业课,它们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
因为做大量各类工具课程,所以我自己也必然需要同时去终生学习才能赶上分享的速度,这里也可以偷偷和大家说说我自己一般都怎么学一款工具的。首先是「拆解」细化我这次学习的工具最后要解决什么具体的问题,细化后我们就能在更轻松的在舒适区走出来,去解决一个个小的具体问题而不是面对一整个学会某款软件的庞大问题。第二部就是「专注」搜索资料和信息,先看系统教程掌握基本应用,,然后基于youtube很多海外精品案例不断去练,这个过程可能视频里只用了一两个小时,但我们反复琢磨细节和使用某个技法的原因,可能至少四五小时才能悟明白。于是便能得到一种及时的「反馈」,因为你可以看到做出一个具体的案例了,而很多小伙伴开始了四五小时后很容易一直沉浸在基础知识没上手做一些案例而半路折返。最后就是不断基于前面总结规律的「更改」,让下次产出变得高效且触类旁通。
「勤奋」当然是必须的,但是在有明确方向的学习、竞争、对抗当中,立足我自己的实际状况,「刻意」所代表的针对性,执行中的专注度,才更重要。
当我看到成功的结果,有了正反馈,形成正循环,一切通常都会变的更好。
子木:有意思。为什么说「通常会变更好」?你刚刚提到的「有限游戏」又是指的什么?
艮基:从高考备考,再到武大读书,需要我涉猎的书和信息明显更多也更庞杂了。《无限与有限的游戏》这本小册子对我的影响非常大,而我刚刚说的「有限游戏」的概念,就来自这本书。
这就不得不说一下改变了我整个大学生涯的事情,我自学了 Ps。最初,这和自学所有的软件工具比并没有太多的差别,好奇,有想要的效果,拆分需求,找到教程,然后顺理成章地学习下去,掌握。
刚准备入学的我,和很多同学一样加了很多社团的群,大概有二三十个。学会了 Ps,免费帮他们做了很多的招新物料海报,认识了很多朋友,学长学姐。不可否认的是,帮学姐是主要的原因(笑)。做得多了,我的海报设计也明显规范化和体系化,我当时也就知道了要去Behance、花瓣和站酷找灵感,每套设计都有清晰的主题色和设计概念。
而所有的起点都得益于学习 Ps,这件事情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掌握 Ps 软件做海报设计」这件「有限的游戏」,在我进入大学之后,开始导引我关注到一个更长远的「无限的游戏」:我想要什么,我应该关注到什么,我要走哪个方向。
进入武大的意义于我而言更像是进入一个更大的平台。我有编程基础,会设计,加了大量的群,我注意到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和特征,2016 年的时候开始做小程序,以QQ和微信为基础,开始做裂变。之后有了更为清晰的流量模型,演变为 APP,以大学生的身份开始创业,参加创业大赛倒是其次,真正接触投资人,拿到投资。这里也要感谢母校给了机会和推荐,让我在2020年作为创业青年代表参与了央视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在那之后也被新华网、长江日报等主流媒体相继报道。
而角色在这一刻开始转换。组建团队,注册公司,商业运作,视野也不再拘泥于一款软件,一个工具,一个结果,一个目标,我需要关注产品逻辑,商业规则,市场规律,要兼顾具体而微的问题,也汲取不同领域的思维和想法,猜想未来或抽象或宏大的可能性。
团队和公司建立起来之后,有过无数很多手忙脚乱的日日夜夜,但是协同合作也为我腾挪出大量的时间,和以往好奇、探索、不断学习、掌握技能、达成目标不同,我注意到,跳出这种「有限游戏」之后,足够审慎又保持松弛的状态,能让我在更广阔视野下,注意到更多奇妙的机遇。
对,就是松弛感。没有谁能一直保持高效的输出,埋头拉车时紧张,抬头看路时要松弛。白天得留时间给自己,晚上才不会报复性熬夜。放松心神去观察,做决策的时候才足够坦然。
每个项目都有 Deadline,它们都是有限的游戏,人生才是无限的游戏,有限的输赢在人生过程中,只是经历,而多了一些松弛感就能更沉稳的度过生活的这些急湍暗流。
子木:那么你还会学习更多的东西,分享更多的经验/教程出来吗?你觉得现在可以阶段性地总结一下,你不断学习、分享之后的核心经验吗?
艮基:我认为所有真正的学习和理解往往来自于「价值对立产生的缝隙」,请原谅我用这么一个拗口的长句,我来解释一下。比如你有了丰富留学和海外生活的经历,你其实会洞见到东西方文化习惯的对立,你能渐渐理解东方文化里的英雄都是群像而西方总是超级英雄个体的底层原因。你经历了小作坊独当一面自成体系,再接触大厂系统的工作流就会更深刻理解协作,以及初创阶段0-1和1-10的步骤该怎么走。再比如你最初学习了非常扎实的理科基础,再去接触人文就会兼具工程师和诗人的双重气质。
当然,这段也可以粗浅的理解为尽可能成长为不断跨学科的人。
之前,我一直在一个又有一个「规则体系」内来回跳,小到考试,班级,社团,大到公司,学校,归训一直存在。我总是好奇,还有没有别的可能性,我还能不能搞出更有意思的东西,能不能碰到更有意思的机会,我想做点之前没做到的事情。
毕业之后,疫情开始,我开始在 B 站做 UP 主,发自己熟悉的教程,探索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从零做到 200 万粉,招募小伙伴,继续前进。这是我之前没做过的事情,现在看起来也做的还不错。但是这也仅仅只是我这几年所做事情的三分之一。
我每次前进其实都伴随着失败,这是显而易见的。毕竟,这个世界充满了黑天鹅和不确定的事情。但我是幸运的,总有人在某些时刻,伸手援助,我很珍惜。我很难将一切归结到努力、自信或者勤奋上,有太多的未知、随机和问题了,但是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终生成长」。
每次多学习一点,多掌握一点,多了解一点,不断垫高自己的下限,拥有更强的「反脆弱性」,一直向上。只有这样,当某个机会路过降临的时候,我才能牢牢抓住。
有一位投资人前辈,是我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时认识的,他对我的影响很深。有次我们聊天,他说「人生就是爱丽丝梦游仙境里那一个一个的兔子洞,我们会钻进一个洞然后再从另外一个洞出来。重要的不是你在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经历了什么故事,而是你要清楚的知道下一个兔子洞是通往哪里」。
我依然喜欢口袋妖怪,虽然我当时看了代码之后才知道,口袋妖怪的地图其实是有边界的。但我始终热爱开放世界,我希望我人生的地图不是代码生成的「虚拟边界」,而是更广阔的未知。
达芬奇没机会继续探索兔子洞了,我还想继续成长,再强一点,找到下一个兔子洞。我想知道,我的人生能够走到哪一步。在人生庞大命题的鲸海,我们都只是捡贝壳的孩子。
Genji 出品的PS+AI课:
Genji 的PR+AU+AE课:https://pro.uisdc.com/
李艮基的B站帐号:GenJi是真想教会你
微信公众号: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评论!每天赢奖品
点击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系统会随机派送奖品
2012年成立至今,是国内备受欢迎的设计师平台,提供奖品赞助 联系我们
这么设计才好玩
已累计诞生 612 位幸运星
发表评论 已发布8条
↓ 下方为您推荐了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