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就业衔接班!45天 PS、AI、AE 从入门到入行 详情戳>>>
近一年半的时间,我一直在思考,设计的核心能力有哪些?由哪些能力来决定一名交互设计师是否优秀?
设计师们要求没有 PRD 不开工,于是产品经理问了我一个灵魂问题:如果他把 Demo、文案和逻辑都写完了,还要交互设计师干什么呢?
本文从产品体验设计流程和行业属性2个角度,分享我对交互设计师岗位内容的认识和观点。
《设计师如何自我评价和规划?KASH能力图谱来帮你》系列又和大家见面了,本期分享的是我对「交互设计」的理解,以及简单说说如何做交互设计。
做了几年UI和视觉,触到天花板,不知道向哪里提升?同事的设计越做越系统,自己也想提升,可是无从下手?
对于设计师而言,作品集是体现自身工作能力和项目经验的面试依据。本文将结合示例,说明初中级交互设计师在准备作品集时,应该把握的关键点。
@Daidai丶呆 :今天看到一位非常优秀的朋友发了篇文章,很多同行转发且认为其观点很正确,当然我也认同。但我更多的读出了他的迷茫,且跟自己最近的状态挺像的。
编者按:交互设计师从刚入行到从业多年,天花板究竟在哪里?这篇文章一经发布就让很多设计师感同身受,相信你看完肯定会有收获。
在 Airbnb 爱彼迎工作的设计师统称为体验设计师,可能与一些公司或组织不同的是不会特意区分「交互设计师」和「视觉设计师」,目的是为了能够端到端的为用户创造价值,提升用户体验。本篇文章是想与大家分享在我成长的前期经验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以及在我看来在想成为设计师的时候需要具备的一些能力以及设计师在平时工作中除了动手做设计以外,可以留意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提升设计师的视野和格局, 希望可以给想成为设计师的同学们一点点帮助。
有时候咱们会遇到这样一个事情,一个功能或者内容,到底是 UX 做,还是 UI 做?如果是在小公司就没有这样的顾虑,可能一个人需要同时担任 UX 和 UI 两种职责,只要是 APP 相关事宜,找到某位设计师就行了。
步入职场,成为一名交互设计师快满三年,文章谈谈我今年成长的关键词,以及分享一些心得。1. 实战今年一整年我都在学习人工智能和设计的相关知识,在公司做的两个项目都是与人工智能相关,涵盖了 AR、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
Z Yuhan:作为一个经历了「全栈 -> 非科班 -> 海归学院派 -> BAT」的交互设计师,我也算是阅读和学习过各种类型的资料了。有一个问题长期默默困扰着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交互设计师,然而却从未受到应有的关注,那就是交互方案应该画到什么程度?
之前我把交互设计师职业技能的第一部分——思维部分讲完了,之后我开始讲「眼界」这部分。老实说,我只是作为一个设计师在写些总结性质的文章,不是专业的学者或作家,因此所写到的内容并不一定就是全的,甚至应该说一定有不少遗漏的地方,你在阅读的时候,还需要自己多做思考,辩证地看待我提到的观点。
「他们喜欢戴着镣铐跳舞,而且是其他诗人的镣铐。」They love to dance in these fetters, and even when wearing the same fetters as another poet.——布里斯·佩里(Bliss Perry),美国文学评论家闻一多最早在他的《诗的格律》一文中引用了佩里的这句话,想表达的是诗词的格律对诗人的约束是有益的——「恐怕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镣铐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
前几年我刚从密大人机交互的项目毕业的时候,就加入了爱彼迎 Airbnb。在那之前,我只有两份实习的工作。
一个好的设计,要兼顾可视性和易通性。所谓可视性,就是让用户知道这个产品怎么用,怎么操作才是合理的。
我是一个有8年工作经验的「老」交互设计师,一直想写一些设计类的文章给大家看。今天开始,我准备写一个大型设计类专题,内容是关于交互设计师应该具有的技能树。
本文将我经过5年多的不断迭代,形成的这套交互设计知识体系,分享给大家。一、设计理论基础1. 交互设计概念对于新人来说,要了解几个基本的概念,并且要有自己的理解。
之前发了一篇文章《成功跳槽后,我想和你分享这3个经验》,很多小伙伴在后台留言希望分享作品集并且能够多分享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还有很多小伙伴问了关于跳槽的问题。作为一个仍在职场中不断学习的奋青,我很理解大家的心情,也希望马上就能帮到大家。
作为一个前端工程师,在着手码起代码时,手上一般都拿着产品文档、交互原型、标注图和切好的图片资源。开发者只要按照这些资源的指示把内容逐一整合到自己代码里就算完成工作。
微信的原设置还是好一些的。 设计有个原则就是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只要从一般人认为的试一下得到正确的反馈,那这个按钮就不需要多余的设计。只需要告知用户变换的过程,用户自己也会逆向思考。
确实看着舒心了不少
此交互文档系列源文件下载链接:https://fuzuobiao.com/proview/605467573b63c51de6e4b7bf
这种极光模糊是近视眼真实的世界
感觉在上班的时候真的能练习贼少,也是盲目找图临摹,要难受了!!!(本人非专业艺术生)
微信的原设置还是好一些的。 设计有个原则就是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只要从一般人认为的试一下得到正确的反馈,那这个按钮就不需要多余的设计。只需要告知用户变换的过程,用户自己也会逆向思考。